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当时身为吴王的慕容垂说道:“我们父亲、兄长、祖父打下如此大的基业不容易,现在燕国内尚有精兵可以一战,如果不战而放弃先人的基业,到了地下,有何面目去见慕容鲜卑的列祖列宗?

既然没有人愿意率兵前去抵抗晋国的猛攻,本王愿意亲自率领大军前去,如果还是无法取胜,那是再撤出河北,返回龙城也不迟!”

慕容暐于是任命慕容垂为南讨大都督,替代自己连战连败的兄长慕容臧,率领征南将军慕容德等5万步骑,前往黄河附近抵御桓温的进攻。

慕容垂与桓温各自带领军队对峙于枋头,那个时代的南北两尊大神,进行了唯一一次交锋。

枋头位于河内郡朝歌县南,隔河相对的就是濮阳北边的渡口延津。

相传曹操当年在官渡之战后,进围邺城,在淇水流入黄河口的地段,用大枋木作堰,遏使淇水注入白沟,增加水量,以利漕运,被当地的百姓称作枋头。

魏晋南北朝时期,枋头成为南北争霸,东西争雄的关键军事重地,桓温戎马生涯中最黯淡无光的瞬间,亦发生在这里。

桓温想破开水道,提高黄河水位,利于自己的战船横渡黄河,却始终无法攻破。

粮草渐渐不支后,桓温焚毁战船,率领军队向南退去。

燕军诸将皆想追击对方,精通兵法的慕容垂劝说道:“桓温久经沙场,粮尽退兵,必然有所防备,会让精兵猛将断后,我们现在举兵追击,未必大获全胜,需要等待时机,让他们先撤离一段距离。

敌军见到我们没有追击,必定放松警惕,日夜向南急奔。如此一来,他们的士气会迅速下降,我们这个时候突然袭击,必可大获全胜。”

慕容垂于是让慕容德带领精兵四千暗中前去襄邑东涧埋伏,自己带领八千精兵随后暗中跟随。

慕容垂在襄邑附近追上桓温,与慕容德东西夹击,大败晋军,斩首三万余人。

桓温吃到了人生中最大败仗的同时,慕容垂因此功威名大振,大有继承慕容恪遗志的趋势。

然而,太傅慕容评对慕容垂是又忌又恨,太后可足浑氏对慕容垂亦有害妻之仇。

他们都不愿意看到慕容垂做大,一拍即合下,瞒住对方的战报不禀,集结朝臣宗室欲对慕容垂不利。

当时在朝中的慕容恪之子慕容楷及慕容垂舅父兰建得到消息后,秘密向慕容垂劝谏道:“朝中宵小无能之辈掌权,燕国有亡国之兆,现在他们居然要谋害有功之臣。

趁现在兵权在手,先发制人,只要铲除太傅慕容评与乐安王慕容臧,幽禁太后,即可掌控朝政大权。”

但是慕容垂受到其兄慕容恪的影响,心中不忍,长叹道:“这数十上百年来,国家的覆灭大多都是皇族自相残杀导致,我若出手铲除先王安排的辅政大臣,因而造成燕国的分崩离析,将来有何面目去九泉之下见父亲与兄长?”

没过多久,两人再次密见慕容垂道:“他们已经商量好了对策,几日内就会发难,大王乃燕国的中流砥柱,就算不愿意反抗,也不能坐以待毙啊!”

慕容垂与自己最出色的嫡长子慕容令商议后,以打猎为由,带领自己的几个儿子,与兄长慕容恪的诸子以及夫人段氏,舅父兰建等人一起前往龙城。

结果自己其中一个不得宠的儿子慕容麟,向慕容评告密,对方派遣精骑追赶,并让人通知北方诸县不得放任慕容垂离开。

慕容垂无奈之下,只能反其道而行,最终投奔前秦。

毫无疑问,慕容垂的前半生受尽了兄长慕容恪的保护与赏识,他对兄长的敬仰之情已经不能用言语所表达,后来的许多行事风格也深受慕容恪的影响。

“兄长,轲比能算是这个时代鲜卑人中为数不多颇有能力的人物,他所处的时代,正是魏武帝曹操南征北讨,平定中原的时代。

他能崛起于乱世,收拢分裂的中部鲜卑,多次骚扰魏国的边境,在这个汉人强势的时代,殊为不易。

现在轲比能居然放心让兄长前去联系慕容鲜卑,难道不怕我们联合起来,夺取了他的大权?倒也让我有些刮目相看。”慕容垂感叹道。

“轲比能调查过我们的出身来历,我们早知道有今日之事,故而出身来历做了非常稳妥的手脚,他绝对找不出半分疏漏。

这也是他放心我们前去辽东的原因,因为河套附近生活的慕容族人,早已经与现在辽东的慕容鲜卑断绝了百余年往来。

最重要的是,如今整个军队掌握在我们手中的不过三千人,其余九成以上皆是轲比能的铁杆心腹,他自然不怕有人觊觎他的位置。”慕容恪郑重的说道。

“兄长认为,我们是否需要借助如今慕容鲜卑的实力,夺取轲比能的位置?”慕容垂低声问道。

“不可,人无信不立,这个时代与我们当年所处的时代不一样。

汉末不仅继承了秦汉时的烈烈遗风,更是开创了不同于其他时代的建安风骨。

这个时代的士人,慷慨悲凉,面对乱世的到来与百姓的苦难,他们以重建天下为己任,积极进取,渴望建功立业,拯救万民于水火之中。

而从晋朝开始,士人们失去了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建安风骨也变为了颓废的所谓魏晋风度。

选拔官员体系的九品中正制,让许多官员渐渐成为了一种世袭制,士人不再忧心天下苍生,积极从政,而是过上了浮华、奢侈的生活,开始清谈玄学,放浪形骸。

汉末的那批为了国家慷慨赴死,血战洛阳长安的士大夫早已成为历史的尘埃。

为了重振国家的朝政,士大夫、太学生与外戚、宦官展开激烈的权力争斗。

有奸臣窃取皇帝的权力时,诸侯们敢于联合起来,举兵勤王。

然而,到了两晋时代,这一切完全变样了。

所以我们不能以当年我们那个时代的标准来做事,而要以这个时代烈烈风骨为标准,即使我们不是汉人。”慕容恪目光深远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