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王进避开旁人,与杭书珩说了会话,正好也提到了那片小树林里的命案。

杭书珩静静地听着,面不改色。

“已经查清那些男死者的身份,是县城赌坊里头的人,至于那名女死者,很可能是张翠菊。”王进对张翠菊也算是有一点点了解,毕竟她曾跟过万宝禄,在他们这些官差衙役面前,也曾蹦哒过。

杭书珩沉思片刻,便道:“若能确定那些是赌坊的人,那么那名女子,十有八九就是张翠菊。”

他将张大壮为还赌债,用张翠菊来暂时抵债的事情,大致地说了一下。

王进了解情况后,点了点头,没等再说什么,那边便开始催促他了,他只能暂时与杭书珩道别。

眼看自己的爷奶和娘亲就要被官差带走,张大壮的儿子狗蛋便哇的一声哭嚎了起来,瞬间躺到地上打起了滚。

衙门的官差可并不都是什么心软的主,被他闹腾得不耐烦,大喝一声,那瓜娃子顿时就老实了。

村里的好心人担心这孩子闹得人烦,生怕他吃苦头,连忙将人暂时带走。

而缩在墙根下的三丫,在听到官差说有个死了的人,有可能是她的娘亲,她小小的脸顿时煞白了。

然而,脸上的表情却是木木的,若不是看她那惨白的脸色,旁人还以为这孩子对她的娘亲已经没有任何一丝情感了。

张有财家三人被带到县衙,当天天色已晚,只是走走过场便将人扔进大牢关了一晚,第二天一早便开堂审理。

作为死者家属的杭书珩,自然也被宣到了衙门,与他同行的,还有张里正以及小泉村的一些村民,他们都是自愿作为证人前来的。

有了小泉村的一干村民的证词,事情的经过清楚明了,张有财等人故意放走了凶手的行径想赖也赖不掉。

最终,县太爷判处他们廷杖三十以儆效尤。打完板子,三人就只剩下半条命了。

随后,县太爷又命人抬上来一具女尸让他们辨认,确实是张翠菊无疑,县太爷当场便命他们将尸体领回去。

自从经过万家那件事后,这个县太爷如今管事还算比较积极,让县衙里的二把手县丞大人倒是闲得很,仿佛有种要被架空了的感觉。

县丞彭得胜近日来便是在担心被架空的焦虑中艰难度日,心里一直憋着一口浊气没处发泄。

今日见到杭书珩,这个让他无比讨厌的男人,他就想挤兑,“杭童生,你还真是咱们衙门的常客啊!”

“县丞大人,学生也不想啊!”杭书珩面无表情地说道:“可能我这个人是被什么瘟神附体了吧,总是发生一些倒霉的事情,大人日后见到学生还请绕道走,免得将霉运过到大人的身上。”

说罢,杭书珩也不看彭得胜难看的脸色,朝县太爷拱手道:“大人,可否允许学生先行退堂,家母的身后事,还等着学生回去料理。”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县太爷还能说啥,只能拍了拍惊堂木,宣布退堂。

一行人从县衙出来,杭书珩自有马车出行,走时带上了小泉村的部分村民。

至于张有财一家,被打了板子险些去了半条命,又被要求带走张翠菊的尸体,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张里正便与几位村人留下帮忙,用牛车将他们一家,活的、死的,一块送回了小泉村。

张翠菊的尸体被村里人张罗着,在山上寻了块空地,草草地就给埋了。

“唉!今年这个七月还真是太不吉利了,这好好的,就连续死了两个人。”

而在张家这边,杭母的遗体已经入了棺木,也请了道士前来做法事,做完一场法事,棺木便被运回了上塘村。

杭家这边的灵堂已经布置好了,待杭母的棺木运回来,停灵两日后便可出殡入土。

这期间,不少人得到消息,都纷纷前来吊唁。

万卷书屋的陆掌柜与周桓父子二人同行,他原本这两日便想来找杭书珩谈谈那本小画册的事情,却没想到杭家出了这样的事情,那事便只能先往后放一放。

王进也忙中偷闲地前来吊唁,小树林那件命案至今仍无头绪,如今县衙里的捕快与衙役几乎都没得什么空闲,他在杭家只逗留了一会便离开了。

最值得一提的,便是杭书珩之前去拜访的那位江老也来了。

他老人家倒不是特意来吊唁的,他只是对杭书珩的图纸感兴趣,自己找上门来,却没想到碰到了这样的事情,赶巧了。

人既然已经来到了这里,不可能当做没看见而打道回府,碰到了这样的事,必定是要前去吊唁的。

对于江老的上门,杭书珩是意外,又在意料之中,只不过来的时间不太凑巧。

因为抽不开身,杭书珩与江老寒暄几句后,便拜托还未离去的周桓代为招待。

怎么说他也算是明面上的另一位东家,由他招待江老,也不算失礼。

周桓知道江老对这些木头玩意有兴趣,直接将他老人家带到了水生家这个临时的小作坊里参观,说得再多,还不如眼见为实。

江老在这里看到了许多看起来不复杂,却又是人们未曾想到过的物件,被这群年轻人做出来了,也看到了几样他在杭书珩的那本图册上看到的实物,眼神热切。

在水生家的小作坊里待了一上午,甚至给了小伙子们许多的指点,让人醍醐灌顶,也让小伙子们受益匪浅。

在杭母下葬的当天,老杭家再一次开祠堂,请族谱,将杭母的名字重新记上族谱,随后,杭母的棺木也顺利葬入了杭家祖坟。

村里人对于杭书珩两口子为生母请求重上族谱的做法,一致的好评,都在称赞他们两口子为人厚道、孝顺。

老族长听到了村里对杭书珩两口子的口口称赞,越发觉得将杭母重上族谱,是个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