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韩国不战而降的消息一经传出,各国无不震惊。

秦王一开始,还对楚恒迟迟不发兵伐韩,心里颇为不满。

可等收到韩国呈递而来的降书之时,也是有点懵。

要知道,魏韩两国与秦国相邻,几代以来多有摩擦,互为敌视。

而且,其他各国对秦国多有抹黑,冠以暴秦之名。

正因为如此,秦王一开始就没想过,韩国会主动投降。

在秦王的战略中,韩国应当如同魏国一样,直接以雷霆之势打残了,然后再控制起来。

“好好好。”

看着降书,秦王脸上带起了笑容。

一个完好无损的韩国,无疑对秦国而言,有着更大的作用。

所谓大炮一响,黄金万两,这一轮战争下来,不说其他诸国都是损失惨重,其实秦国这边也透支了大量的资源。

所以,能不战而得韩国,对于秦国而言,是十分有利的。

秦国上至朝堂,下至百姓,对这消息无不感到振奋莫名。

相对的,如赵、楚等国,就很难受了。

他们还想着,借助魏、韩两国的顽强抵抗,不断透支秦国的战争支援。

可没想到的是,看似强大的魏国,竟然极快地就被秦军攻陷了。

韩国更是彻底,直接就来了个不战而降。

诸国皆是知道,秦国的野心在于一统北域,所以无不心生忌惮,开始疯狂募兵,以求自保。

作为诸国中最强的赵国,深感强秦的威胁,再次派出使者,跟其他国家结成攻守同盟。

而另一边,秦国拿下了魏、韩两国,却是需要一段时间消化,所以并未继续发动战争。

一时间,整个北域陷入了一种诡异的和平之中。

楚恒主导伐韩之事,兵不血刃地拿下韩国,自然是被论功行赏。

秦王爱才,也重才。

所以,借着平韩之功,秦王下旨封楚恒为武威侯,与同样受封为武安侯的白也,已经位于秦国爵位的顶点。

同时,秦王还下诏,令白也镇守魏国,楚恒镇守韩国,一方面是稳定两国内部局势,另一方面也是准备以两国为跳板,等一番休养生息,便从两国各自出兵,征伐天下。

对于楚恒被任命为镇国大将,秦国朝堂实际上是颇有微词的。

一方面,韩国如今可是一块大蛋糕,秦国派系自然也想染指。

另一方面,很多秦国官员表示,赵恒虽然有灭国之功,但毕竟入秦时间尚浅,不应该加以如此厚待。

然而,秦王力排众议,还是决定重用楚恒。

秦王志在一统北域,所以十分看重真正的大才。

秦军中能人无数,但说到能主帅一方,助他征伐天下的,其实也不多。

与联军一战,秦王看到了楚恒领军的才能,而让韩国不战而降,秦王又看到了楚恒的谋略。

此时在秦王心中,楚恒之才能,已经不下于秦国上将军白也了。

这样的大才,秦王自然是要用的。

当然,若论信任度,秦王自然更信白也。

楚恒接手了镇守韩国的任务,便开始行动了。

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楚恒这刚上任,自然是要拿人开刀。

目标也很明确,分为两类人。

其中一类,便是那些心向赵国的韩国权贵。

另一类,则是韩军中,那些有异心的将领。

对付这些人,楚恒直接搞起了“文字狱”。

主打一个带兵搜府,查出对方与赵国勾结的“证据”,然后火速拿下。

什么,你说你是冤枉的。

不,我不要你觉得,而是要我觉得。

其实,楚恒才不管这些韩国权贵是不是与赵国勾结,他下手的目标,也不是随机的。

在下手之前,楚恒便让人暗中调查了那些权贵的风评。

那些贪赃枉法,鱼肉百姓,风评不好的,便是楚恒的下手对象。

随着楚恒不讲武德的行为,韩国权贵们无不人人自危,深怕某天秦军冲进府内,就找到了他们与赵国勾结的“证据”。

其实,他们很清楚,哪怕那些被拿下的权贵,真的与赵国有勾结,这证据肯定是假的。

毕竟,如今这种情况,谁会把所谓的证据完整的保存着,傻乎乎地等着别人上门来找。

但知道归知道,他们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权贵们只能托人找关系,看看能不能免于这场灾祸。

而韩飞,便成了韩国权贵中炙手可热的对象。

原因也很简单,武威侯深感国难当头,韩飞这样宁死不降之人的气节,不仅没有为难于他,还三顾茅庐,请其出山,请其协助自己稳定韩国局势。

这让百官心里后悔得要死,早知道会这样,那当初在朝堂上,自己就该也表现一番,没准现在也已经得到了武威侯的赏识,委以重用。

可惜,他们不知道的是,如果他们当初真这么表现,楚恒只会“好心”地让他们去撞柱,成全他们的名声。

此时的韩飞,实际上已经成为了,韩国朝堂中的第一人。

或者说,韩国朝堂已经名存实亡,只不过那套班底还没有彻底更换掉。

韩飞在韩为官多年,自然知道百官各自的秉性,所以主持韩国政务之后,便开始挑选那些可堪一用的人,很快就形成了小政权,以此来维持韩国境内的运行。

当然,秦国那边其实也派来了一些官员。

这些官员本来以为,自己来韩国当人上人的,一个个一开始都是神气得不得了,完全把韩国人当下等人看待。

不过,他们很快就挨了来自武威侯的毒打。

见这些秦国来的官员逮着韩国人欺负,楚恒以破坏韩国内部稳定的名义,直接处置了其中几个。

秦官自然不服,直接向秦国朝堂打小报告,言语犀利,直言武威侯已与韩人勾结,有不臣之心。

然而,他们的奏折如泥沉大海,便没有了消息。

楚恒根本不在乎他们打小报告,因为他心里清楚,自己要真与这些秦官沆瀣一气,那才真的会引来秦王的忌惮。

而如今这种局面,才是秦王愿意看到的。

至于说楚恒有没有不臣之心,身为君王,难道没有自己的密探吗,岂会偏听这些秦官的一面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