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钱小芬侧过身体让出身后的杨绣枝和钱小满,接着就介绍道:“大嫂,他就是小栓他爸爸林元庆。小满,他就是你小姑父。”

“大嫂,你好!小满,你好!”猛不丁的林元庆还是有点晕乎。

估计是事情发生的太突然了,林元庆是一点思想准备都没有。

“你好!妹夫。”

“小姑父,您好!”

母女俩笑着回应道。

“走,元庆,咱们先进去再说,我大嫂是回抚松出差的,有事情要找你们运输公司帮忙。”钱小芬急着解释道。

“好的!大嫂,快跟我进来,牛队长正好在。”林元庆忙把杨绣枝迎进办公室。

同时他还大声的喊了一声:“牛队,来活儿了!”

“你小子喊那么大的声干嘛!我耳朵又不聋,你怎么还没走?又有什么事儿呀?”一个中气十足的男声。

林元庆嘿嘿笑着对杨绣枝介绍道:“大嫂,这位就是我们运输公司的牛队长。”

牛队长四十多岁的样子,身材瘦削但身体挺得板正,他目光犀利,看上去十分的精干,典型的人狠话不多的那种类型,一看就知道是从部队里转业退下来的退伍兵。

其实几个人在门口的对话,牛队长都已经听到了。

接着林元庆又笑呵呵的介绍道:“牛队,这是我大嫂,是我媳妇的亲大嫂!”

“大嫂,有什么事情就直接说,我们牛队很好说话的!”

“牛队长,你好!”杨绣枝忙伸出手来跟牛队长握手。

“你好!你好!原来是元庆媳妇家的大嫂啊!那就不是外人,有什么事情要帮忙的请直接说。”

牛队长边说边伸出手来十分礼貌的握了一下杨绣枝的手,不过,他很快就松开了!

杨绣枝听他这样说,于是也就不跟他客气了!

就从随身背着的黑色挎包里拿出罗明浩给她开的介绍信,然后伸手递给了牛队长。

牛队长本来没怎么在意,以为杨绣枝就是个普通的办事员。

可等他接过介绍信看清楚介绍信的内容,就更加热情起来。

他一边把介绍信还给杨绣枝一边说道:“大嫂原来是五七农场的杨场长呀!快请坐,快请坐。”

杨绣枝还有些纳闷,这个牛队长是怎么知道自己是五七农场的场长的?

她有些狐疑的拿起介绍信仔细瞄了一眼,这一看她不由自主的乐了!

心想,谁说罗明浩是个钢铁直男,做事情不懂得变通,他这不是蛮有心眼的吗!

这封介绍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几个大红公章。

抬头就是最高指示。

介绍信上的内容是这样写的。

吉省江安市五七农场革委会:

兹介绍我场杨绣枝场长前往你处洽谈合作等各项事宜。

望请各级单位接洽。

落款:吉省长春市江安市向阳公社五七农场革命委员会。

然后就是时间:一九七三年三月二十六日。

杨绣枝心想,这就难怪了!

她没想到的是,一份简单的介绍信也能体现出这个特殊年代又红又专的精髓。

有林元庆这个妹夫在,再加上杨绣枝不在乎运费多少钱,所以事情谈起来很是顺利,杨绣枝还提前先付了两百块钱的定金。

牛队长没想到杨绣枝会这么痛快,他答应可以多挂一个后车厢运货。

有便宜不占是傻瓜蛋,杨绣枝笑着连声感谢。

林元庆说他认路,他有战友就在江安市物资局上班,他说自己带徒弟亲自来跑这一趟。

有妹夫亲自出马,杨绣枝还有什么不放心的!于是约定好三天后的早上出发。

事情谈完后,夫妻俩就邀请杨绣枝母女俩去家里,钱小芬更是拽着钱小满的胳膊不撒手。

钱小芬还安排林元庆先去县招待所帮自己请假,然后再去副食店买菜。

杨绣枝想到自己将来毕竟是要走仕途的,就要爱惜自己的羽毛,不能给人留下话柄。

再说,毕竟钱小芬还是孩子们的小姑,孩子们的亲人也不多,何况看她见到自己和小满是真高兴,她开心的样子做不了假。

现在既然见到了,作为大嫂自然是要去钱小芬家看看的!看看她的小日子过得怎么样。

何况自己有钞能力,能用钱解决的问题就不算什么问题,有什么事情自己能帮就伸手帮帮吧!

于是杨绣枝帮着抱着小栓,母女俩跟着钱小芬一起回了家。

钱小芬他们夫妻俩住的地方离运输公司不远,是运输公司的家属院,这个时期叫做社会主义大院。

几个人到家的时候,大院里还比较安静,估计是该上班的上班了,该上学的孩子都去上学了!

有几个妇女和大娘在水池子边洗衣服,看钱小芬带人回来,有个妇女大声问道:“哟!是小芬和小栓从医院回来了!小栓退烧了吗?”

另一个大娘也问道:“对呀!孩子好些了吗?医生怎么说?”

钱小芬笑眯眯的回道:“大娘、嫂子们都在洗衣服呢!谢谢大伙儿的关心,医生说是扁桃体发炎,今天打了一针,现在已经退烧了,说晚上不发烧就没事儿了!”

有人附和道:“没事儿就好,没事儿就好!看这孩子小脸白的!可得好好养养。”

看到抱着小栓的杨绣枝,有人好奇的问道:“对了!小芬,抱小栓的同志是你家亲戚?”

“啊!是我亲大嫂,我大嫂是特意来看我的!”钱小芬有些显摆的大声解释道。

“原来是小芬的大嫂啊!样子看着怪和气的!”

有人小声的嘀咕道:“没见过,好像是第一次来。”

杨绣枝是最不擅长应付这些人的,她只是一直微笑着冲大伙儿点点头也不做声。

整个大院估计住了有二三十家,大院里的上下水和厕所都不入户,大院南北方向分别有两个公用自来水水龙头。

钱小芬家住在一楼,一进外间的房门,靠近门口的地方有一个烧蜂窝煤的炉子。

一共有两间房,房间都不大,每间大概有个十多平米左右。

里间屋子靠窗户的地方就是一铺大炕,大概占去了整个房间的三分之一,家具一放屋子里显得十分的狭窄拥挤。

门和窗户朝向东面,整体的采光不太好,现在是大白天屋子里也是黑乎乎的!房子的西面也不通风。

总之,居住环境很差,这个年代的工人差不多都是住这样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