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什么,朱和尚真的答应我的条件了?”

“是啊,王爷,咱们接下来该怎么办?”

高邮,诚王府。

得知朱元璋不但准备把以前从自己手中抢走的地盘尽数归还,还同意将火器的制造方法传授给自己,甚至为表诚意,事先赠送了自己五十多支火绳枪,张士诚一时间也懵了。

他怎么想也不明白朱元璋为何如此,可既然对方都已经表现得这么厚道了,他也不好再拒绝对方,当即决定出兵。

“传本王军令,让弟兄们做好准备,即日起发兵南下,进攻扬州路,先把上次割让给郭天叙的泰兴、通州和海门夺回来,然后围攻扬州城!”

有句话说得好,宁为鸡头,不做凤尾。

只要还有机会,张士诚当然说什么也要自己称孤道寡,不可能归顺郭洺。所以在摆脱郭家军威胁这一点上,他和朱元璋的利益是一致的,尽管两人以前有仇。

此时郭洺还不知道江北发生的事,如今的他,正亲率本部五万兵马,及先前从倪文俊那里收编的六万多名俘虏,还有周边归顺自己的将近七万天完士兵,合计十八万大军,兵分三路南下,讨伐盘踞江州的陈友谅。

如此压倒性的兵力优势,带来的效果自然是显而易见的,不到半个月的工夫,整个江州路所有城池,便全都被郭家里风卷残云一般全部拿下,所有企图与郭洺对抗的势力,无不顷刻间便被碾成齑粉。

为了激励众人士气,每次攻下一座城池,郭洺都会把城内缴获的物资拿出来,全部分发给攻城的士兵,自己不留一分。

由于麾下的将士实在太多,仅仅瓜分缴获的物资不够,郭洺没办法,只能用武力强迫江州各地的豪门富户,每家捐出一笔钱财来破财免灾,谁若敢不从,马上就会被杀红了眼的士兵们冲进家门,全族屠灭。

如此一番操作下来,郭洺算是勉强喂饱了麾下这帮如狼似虎的将士们。

十八万大军从上到下,人人都得了足够的好处,无不对郭洺赞不绝口,认为他的确是个值得追随的主公。

可惜天有不测风云。

“你说什么,江北告急?”

眼看着陈友谅的地盘越来越少,势力不断向南收缩,郭洺正要一鼓作气,将对方彻底消灭时,吴弛却突然给他带来了一个十分恼火的消息——朱元璋和张士诚,开始联手向自己发难,发兵进攻江北了。

“他奶奶的,这两个家伙,还真够狡猾的啊,早不动手,晚不动手,偏偏在这个时候动手。”

三日前,郭洺已亲率主力,杀到了江州路德安县,顺利说服当地守军投降,兵不血刃地拿下了这座县城。

本准备继续向南进攻南康路,配合西边进攻龙兴路的常遇春,将陈友谅给围堵在南昌城里,来一个关门打狗。

不料北边却发生了这样的变故。

“眼下陈友谅尚未剿灭,江北却突然告急,咱们应该如何是好?各位将军,大家有什么建议,不妨畅所欲言。”

德安城内,郭家军军营。

郭洺思来想去,一时拿不定主意,只好将所有将领集中起来,打算听听大伙的意见。

冯国胜沉默了一会儿,率先站起来道:

“上位,朱重八此人不可小觑,听说对方先前通过偷学咱们制造火器的办法,如今麾下已经养出了一支数千人规模的火器营,末将担心江北的汤和、花云两位元帅,届时会抵挡不住对方。”

老实说,冯国胜的担心不无道理。

郭家军虽然火器数量比朱元璋多得多,但郭洺出于自己的私心考虑,基本上只给自己的亲兵镇装备,从不分发给麾下的其他将领——毕竟只有这样,他才能保证自己可用的武力始终能压过众将一头,防止有人造反。

可是这样做,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就比如眼下:留守江北的汤和与花云等人,手里几乎没有什么火器,而向他们发起进攻的朱元璋却造出了不少火枪和大炮。

“国胜说得有道理,看来我军确实不能在这里过多耽搁,应该尽快北上。”听了冯国胜的话,郭洺摸了摸下巴,点头道。

眼看郭洺决意北返,军营众将之中,忽然有人站出来反对:

“国公,末将认为冯总兵的话说得不对,眼下陈友谅就在眼前,我等怎能给他喘息之机,无论如何都应该先消灭了对方再说。再者,咱们现在离江北路途遥远,就算率兵赶过去,恐怕也无济于事。”

郭洺闻言,抬眼看去,说话的是原天完国将领赵普胜,绰号“双刀赵”。此人武艺出众、作战勇猛,在天完国投降将领中很有声望。

说起来,这赵普胜以前本是巢湖水师的一员,郭洺如今的正妻俞扉烟,若不是被郭洺半路截胡,其实是要被俞家许配给赵普胜儿子的。

“赵大哥说得是啊,我等不能放过陈友谅,这家伙阴险狡诈、睚眦必报,若不能除之而后快,将来定会被他反噬!”

赵普胜的话说罢,周边一众新归顺郭洺的天完国将领,纷纷起身附和。

这帮将领大都是本地人,更喜欢在自己熟悉的地方活动,不愿意随郭洺动身前往江北。

毕竟南下是攻城掠地,有大把机会瓜分钱粮、扩充兵马,而北上却是去打支援战,就算赢了也不见得有什么好处。

见众人如此表态,郭洺不由得眉头微皱。

虽说他已决定北上,但作为全军统帅,倘若反对这个决定的将领太多,他也不能完全不顾及大伙的感受。

“上位,既然各位将军有的支持北上,有的反对,依末将看,咱们不如分兵吧。”

见郭洺满脸犯难,半晌不发一言,吴弛提议道:“反正咱们有十八万大军,就算分兵也无妨,不愿意北上的就留下来继续对付陈友谅,愿意北上的就一起北上,两不耽误。”

“你说得有道理。”

郭洺犹豫良久,最终决定采纳吴弛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