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商务部和海关总署联合发布了一项重要公告,宣布对钨、碲、铋、钼、铟等战略小金属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这一举措旨在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同时也是中国履行防扩散等国际义务的具体体现。公告的发布,不仅彰显了国家对于战略资源管控的决心,也为相关行业的未来发展带来了新的变数。
公告明确指出,出口经营者如需出口上述物项,必须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管制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条例》的相关规定,向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申请许可。这一规定的实施,无疑将加强对这些关键战略资源的出口管理,确保其流向和使用符合国家的整体利益和战略需求。同时,公告自发布之日起正式生效,标志着中国对这些战略小金属的出口管制进入了实质性的执行阶段。
钨、碲、铋、钼、铟等战略小金属,不仅是我国的优势金属品种,更在工业制造、国防军工、新材料和半导体等多个行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些金属的独特性能和广泛应用,使得它们成为了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因此,加强对这些战略小金属的出口管制,对于保障国家的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国家对战略小金属出口管制的加强,相关概念股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也备受瞩目。据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涉及钨、碲、铋、钼、铟等小金属的概念股多达30余只,其中不乏千亿市值规模的洛阳钼业、中国中铁、兖矿能源等知名企业。这些企业在相关金属资源的开采、加工和销售等方面拥有深厚的实力和丰富的经验,是行业内的佼佼者。
从今年以来的市场表现来看,近七成小金属概念股的股价累计录得上涨。其中,藏格矿业、湖南黄金、洛阳钼业、西部矿业、中矿资源等企业的股价涨幅居前,均实现了超过6%的涨幅。这一表现不仅反映出市场对这些企业在战略小金属领域的地位和实力的认可,也预示着相关行业的发展前景广阔。
在业绩方面,目前已有超过半数的小金属概念股发布了2024年的业绩预告、快报或年报。从预告下限数据来看,除稀土概念股整体承压外,大多数概念股的业绩同比均实现了增长。洛阳钼业、金钼股份、厦门钨业、锡业股份等企业的净利润规模位居前列,成为了行业内的佼佼者。
以洛阳钼业为例,该企业是全球领先的钨、钴、铌、钼生产商和重要的铜生产商,业务遍布亚洲、非洲、南美洲、大洋洲和欧洲五大洲。2024年,洛阳钼业预计实现净利润约128亿元至142亿元,同比增长55.15%至72.12%。这一业绩的大幅增长,主要得益于主要产品铜钴产销量的同比大幅增长,以及铜产品价格同比上升、降本增效等措施的明显效果。洛阳钼业的优异表现,不仅为行业树立了榜样,也为投资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此外,东方锆业、云南锗业、华锡有色、湖南黄金等企业也在2024年实现了业绩的大幅增长。其中,云南锗业预计实现净利润约4600万元至6000万元,同比增长559.55%至760.28%。这一业绩的大幅增长,主要得益于公司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光伏级锗产品、红外级锗产品(镜片、毛坯)销量的同比上升,以及材料级锗产品、红外级锗产品(镜片、毛坯)、光纤级锗产品价格的同比上升。这些企业的优异表现,进一步证明了战略小金属行业的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
综上所述,中国对钨、碲、铋、钼、铟等战略小金属实施出口管制,不仅有助于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也为相关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这一背景下,相关概念股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备受瞩目,业绩的增长也为投资者提供了宝贵的投资机会。未来,随着国家战略资源管控政策的不断完善和行业技术的不断进步,战略小金属行业有望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投资者应密切关注相关动态,把握投资机会,实现财富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