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前脚还在纳凉,这后脚已然入秋!

中秋节就在孩子们一片欢声笑语中悄然结束!

每当听到孩子们的笑声的时候,苏家这些大人们都感觉非常的安心,就感觉再多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今日就开始秋收吧!”

苏俊卿的太爷爷吃早饭的时候对着众人说道。

“爷爷,每次你说秋收的时候,我们就秋收,这稻谷究竟要长到什么程度,才能秋收啊?”

苏俊卿的三叔也许是真的长大了,开始关心起庄稼秋收了,众人听他这么问,也都竖起耳朵想听听苏俊卿的太爷爷怎么回答(包括在母亲怀里的苏俊卿,他前世是北方人,并不了解稻谷情况)。

“水稻稻穗变得金黄,籽粒饱满并撒开就可以收割了,水稻必须在霜冻来之前收割完,每穗谷粒颖壳九成五以上变黄或九成五以上谷粒小穗轴及副护颖变黄,米粒变硬,呈透明状,这时是水稻收获最佳时期。有句俗语说的好,九成黄十成收,十成黄一成丢。三孙可懂了?”

苏俊卿的太爷爷不急不缓的讲解,他对这个三孙很是满意,庄稼收获了一茬又一茬,在这个家里,还是三孙第一个问起这件事情呢,他知道家里没几个人知道稻谷的最佳收获期,可即使不知道,也都不问,让他很是失望。

“爷爷,为什么一定要在霜冻之前收割完呢?”

苏俊卿的三叔秒变好奇宝宝。

“如果被霜打了,口感就不好了,卖的时候就卖不上价了。虽然咱们家的稻谷不卖,都是自己吃,但即使自己吃,也不能明知道口感不好,还要等到霜冻之后收。再者,刚才也说了,九成黄十成收,十成黄一成丢,霜冻之后再收,还不知道要损失多少收成呢!”

苏俊卿的太爷爷讲的很详细,他也希望自家孩子能把他身上十成十的东西都学了去,若是那天他不在了,也不必在担心一家老小能否过得去,是否过得好不好。

但凡能学到他一半的本事,在这个世风日上的刚刚立国的大顺朝,都不必担心没有饭吃。

“我懂了,爷爷。”

苏俊卿的三叔没有疑问后,大口大口的吃起饭来,他正在长身体,饿的快,不多吃点,一会儿干起活来,受不住的。

看到三孙狼吞虎咽吃饭的样子,一桌男丁胃口大开,不自觉的也都多吃了半碗饭。毕竟干起活来,吃饭就没有平时这么及时了。

一顿早餐,大家都吃的尽兴,因为又要农忙了,苏俊卿的太爷爷让苏俊卿的奶奶早起做饭的时候,每人都给准备了一个鸡蛋,苏俊卿也有,他现在已经可以吃辅食了。

吃过早饭,一家老小齐上阵,就连老牛也拉着板车载着收稻谷的工具上了战场。

苏俊卿依然是在地头上树荫下给他铺好的毯子上,不过不再是躺着或者趴着,而是坐着。由其小姑和大伯娘照看着。

苏俊禹、苏俊君、苏俊雪三个孩子还是在地头上玩耍,也不知道她们在玩什么,总是玩不够的样子。

苏俊卿的太爷爷,太奶奶,二太爷爷,爷爷,奶奶,母亲,负责收割,苏俊卿的大伯和父亲负责脱粒,其三叔负责运送收割下来的稻谷。

因为收割相对脱粒来说要轻松一些,所以就由妇孺和老人负责,脱粒是体力活,要用力把稻穗在稻床上摔打,所以就由年轻的大伯和父亲负责。

收割的时候要留下十公分的稻根,一是因为稻根水分多,容易侵湿稻穗,另外就是因为这样收割省时省力,稻根留在田里,还能给土壤增肥。

苏俊卿就坐在毯子上看着众人劳作,感觉到既满足又兴奋,这是他一年来第二次参加集体劳作,家里没有一个人偷懒的,除了要保护双手的小姑和怀了孩子的大伯娘以及四个小布丁(包括苏俊卿),其他人不管老幼,都下田劳作。

不光劳作,而且还是不偷奸耍滑的那种,

苏俊卿每每看到这种大家齐心协力的情况,就恨不得快快长大,参与其中,他知道能出生在这种家庭,其实已是一种幸福。

老人有慈,大人有爱,小孩有心,且富足长乐,虽然不是什么高门大户、达官贵人,但是也没有高门大户、达官贵人家里的龌龊,不是吗?

正常说来这次秋收是不着急的,除了留出两亩田会种一些冬天吃的白菜、萝卜、芥菜和青菜头,和整理出一些土地做苗床之外,其它的田地都会抛荒,以待来年稻谷能有个好收成,这年代没有化肥,只有少量的农家肥,不抛荒土地只会越种越贫瘠。

正是让土地有了正常的作息时间,所以每年稻谷的产量都没有降下来,基本每年都保持在平均每亩350斤左右的产量。

苏家共有15亩田,都是苏俊卿太爷爷刚来到卧牛村时置办的,也幸亏当时刚落户的时候手里有余钱,多置办了几亩田!

后来家里人口多了,再想置办,在卧牛村村长百般刁难下,都没有置办下来。

这些田,总共收成稻米5200多斤,每亩要交赋税30斤,也就是450斤,净胜4800斤左右,一年365天,算下来每天才13斤左右,家里共有老人小孩15口,每口人每天一斤米不到,当然小孩吃的少,可大人因为是劳动力吃的多,这些稻米也就堪堪只够家人的日常口粮。

另外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全都要有额外收入才能行,也幸亏苏俊卿的太爷爷是个郎中,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家里的房屋、家饰、家畜、家禽都置办齐了,额外收入也多了不少,这才让家里的日子过得没有那么艰难。

苏俊卿家里有个郎中的太爷爷,其他农户家里可没有,没有外财收入,可见其他农户家里生活的并不是多么的理想,家里田地产出,也不过是堪堪只够温饱而已,谁家都不敢生大病,这一次大病就可以决定农户整个家庭的兴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