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亏自己年轻时的魄力了得,才有了如今的非凡成就。
这边的事初步商议好,赵文川就坐不住了,和大家说了一声就火急火燎的走了。
笙冉和赵文川商议事情时,两个爸爸全程倾听,并没有不要打扰。
“爸爸们,我想在郊区包片矮山头,种些瓜果蔬菜,弄个小庄园,在里面开个农家乐,咱空间的产出也要过个明路。
以后,越来越先进,没有正当出路,迟早会引人怀疑,不过这块我打算我们自己弄,只走精品高端路线。
这庄园以后就是咱们的养老基地,必须好好规划一下。
还有和赵文川说的这两样事,虽不用我们亲自去跑,到时肯定也要有个我们自己人出面办事。
你们俩老将也该出马了,再努力十多年,咱家这么些孩子,到时就差不多能接班了。
那时你们就只管享受生活就行!”
苏子康感慨的来了一句:“这大饼画的!还是肉馅的!”
笙冉被她爸这话逗得,一个没忍住,“噗呲”一声,把刚喝的水都喷了出去。
得亏她紧急时刻撇了一下头,面前的东西才幸免于难。
顾战也是觉得好笑不已,对苏子康说:“有大饼吃就不错了,你还挑荤减素的。
真要不用你,你不也得急眼吗?”
几个孩子在赵文川走后,也回到了屋里。
他们进来时,刚好看到笙冉喷水的笙冉。
不明所以的他们,紧张的跑向了笙冉。
一句句关心的话语,从他们那小嘴里叭叭的说出。
笙冉赶紧安抚他们,表示自己只是呛了一下,没其他问题。
小昊昊听后,见妈妈确实没什么问题,转身去卫生间拿出了拖把,把地上的水都拖干净了。
‘这么懂事的孩子是自家的!’每每看到孩子如此懂事,笙冉都会在心里沾沾自喜。
笙冉给俩爸安排了个任务,让他们去郊区找适合建庄园的地方。
这事一时也急不来,让他们慢慢学摸。
同时也让他们找个地方,作为他们自己产品的销售点。
一样样的交代好,接下来的两天,她都在家专心陪孩子们玩,顺带给孩子们做了好多美食。
周一一大早,苏子康骑自行车送笙冉去了学校。
上学的时光总是忙忙碌碌的,时间一晃就过去了4年。
在学校时,笙冉就把所有精力,全部投身于学习当中。
其它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一概不与理会,这种玩命的劲头,把 都带动的努力起来。
笙冉只有午休时会出现在宿舍里,所以这几年下来,她和除赵美莲和田心语以外的其他舍友关系都一般。
今年是笙冉们这一届的学生毕业年,其他学生在准备毕业时,笙冉已经进外交部工作一年多了。
这一年多她除了考试,平时都不怎来学校了。
笙冉自己也没想到,自己会进外交部。
这还是机缘巧合下促成的。
那次是外交部,要接待一批外国友人来华考察。
原本的3个主翻译官,却在外国友人来华的前两天,被一群不明势力袭击了。
虽然3人没有生命危险,可惜也不能再参加此次的工作了。
外交部没法,只好让其他的辅助翻译顶上,可这不光是会翻译就行,还要了解此次会面的主要目的,更要有临场应变能力。
其他的几人翻译是没什么问题,可其他专业性的问题,他们掌握的不是太彻底,怕自己做不好,到时可能会影响到国家的利益。
这不是小事,他们把实际情况如实的报了上去。
上面对此次会面也很重视,最后紧急会议决定:
由原来的一位外国友人配一主一辅两个翻译官,改成一主一辅两个翻译官,再加上一个了解产品具体情况的专业人员。
没错!这次的外国人来华的主要目的,是奔着笙冉研发的治疗的特效哮喘的喷雾和一款副作用极小的特效消炎药。
还有顾煜青自己已经申请专利的一款机床。
换句话来说,这次外国友人的到来是奔着顾煜青两口子来的。
这二人凭借自身的能力,早已经在上面挂了号,他俩的具体实力,上面也都一清二楚。
商定好后,紧急把他俩从学校调了过来。
给他俩来了个集训,也把上面的意思告诉了他们,如有必要他们可以在符合国家意愿的情况下自己做主。
笙冉两口子都不是泛泛之辈,这种大事对于他们来说也没啥压力,毕竟主导权在他们这边。
刚开始来的几个外国人,还一副高高在上,一脸施舍的模样。
笙冉和顾煜青没和其他翻译官一样,把自己的姿态放的那么低。
该有的礼节他们不会少,可他们把自己和来访的人放到了同等地位。
你来我往的交锋过后,还占稳了主导位置。
最后事情的结果和他们计划的也没啥两样,除了刚开始的一些暗地交锋,其他进展还挺顺利的。
也是从那以后,外交部发出了诚挚的邀请,用一句“希望你用自己的能力,帮助国家尽快站起来,让我们国人不再低人一等。”
其他的什么夸奖的话,还有工资待遇问题笙冉全都没放在心上。
唯有这句话,直接戳中了她心里的那个点,让她直接应承了下来。
不过她的工作性质和顾煜青当年差不多,她给自己申请了每月10天的假期,前提是不能耽误正事。
一切以国家利益为先,个人事其次。
这样笙冉就很满足了,这些假期自己的事也也都能兼顾了。
笙冉们自己的服装也注册了品牌——遇见。
这几年的发展也很迅速,所有的一线城市都有了他们的加盟商。
今年他们打算把‘遇见’打入外国市场。
他们的家电城规模也是京市第一,其他几个大城市也都开了分店。
他们的产品都有质保和售后,因质量和信誉遥遥领先其他店,基本上是家喻户晓。
因为他们事业的成功,赵文川可算是在家人面前扬眉吐气了。
当年投资时,他张罗了半天,张罗到了11万,一下子把所有钱都投了进去。
这笔钱在80年代,可算是一笔巨款了。
可对于他们的规划来说,却不算什么。
最后两个事业,赵文川投资11万外加跑关系,各占比35%。
所有的地皮厂房全是笙冉独自购买,公司每年支付笙冉一笔租金就行。
当时周围的人没少劝他,说他年轻气盛太冲动,小心赔的血本无归。
无论别人说什么,他都坚持己见。
如今他事业有成,那些当初明里暗里看他笑话的人,又都巴巴的凑了上来。
这下让他可是翻身农奴把歌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