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丫鬟的青云路 > 第134章 人员壮大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天起来,左右两边院子已经忙碌了起来,乌山看囤的竹竿都用光了,打算和安泽再去准备一些。

大管事见状,也派了些人跟着去砍一些竹子回来像文娘他们院子一样,搭建出竹棚方便行走。

现在雨势不小,不过竹林就在远处山脚下,只是距离有些远。

安泽索性把家里的板车拉了出来。

安宁不放心跟在身后,通判府下人多,一人扛四五根,十来个就够搭出竹棚了,但是安泽他们就三个,只怕在雨彻底停之前没有机会再去山上了。

文娘交代他们安全第一,给穿了特意准备的兔毛褂子才让他们出门。

喜儿服侍着自家小姐梳洗之后,去厨房找早膳。

这厨房有三个灶台,刘夫人统一安顿,多出来一样的饭菜大家吃。

好在带的食物不少,大家都有的吃。

吃过饭,吴家三个小姐里有两个闹腾着要换床。

“母亲,那炕也太硬了,我实在睡不惯。”

刘夫人面色不喜,这一次几个女儿没有和自己商量,就把家中庶女姨娘都送到庄子上。

虽说那里比府城安全,但是在山坡上,总是有风险,路上夫君就不大理会自己,想来是因为这个事怪罪自己。

可是她也不能把人再带回来了。

三个女儿,大闺女还好,两个小的一路上闹腾,这么多官员夫人小姐都在,偏她们两个一直闹腾。

颜面上不好看,也搞的她很头疼。

“行了,吵什么,现在最安全,最近的就是这里,你们父亲要探查河务,处理事情,不能远离,这已经是能找到最好的住处了,你要是嫌弃就会裕洲府城。”

“何况隔壁主家和你父亲他们紧着我们,把完好的土炕留给女眷住,他们都还睡在木板,竹子临时搭的床上,你别不知足。”

还是通判夫人赶紧调和。

“今日府里的大管事派人去砍了竹子回来,到时候做了遮雨的竹棚,再给两位小姐搭一个竹塌,铺上几层褥子,应该会好点。”

刘夫人和善的和通判夫人笑了笑。

“难为你一直替她们着想,这些孩子怎么就不如锦儿贴心呢。”

通判小姐锦儿听见这话看向吴家几个小姐,果然招了眼,赶紧低下头呀装鹌鹑。

“哪里,锦儿跟着我皮糙肉厚不讲究,不比几个小姐想来养的仔细,这突然没了府里的那些物件我们也不习惯。”

吴家小姐这才脸色好一些,只是刘夫人还是不待见自己的女儿。

跟着来的千金除了她们多,其他府里也都有一两个跟着,没见谁一直折腾,即使有不顺心,不习惯的地方,自己随口说两句也就算了。

毕竟这里不是府城,很多东西没有就是没有。

偏自己几个平日惯的厉害,这时候就开始找麻烦。

隔壁几个大人出发之前哪里来得及收拾,一路都在处理政务,写折子上报朝廷。

东西都是府里女眷帮着带了一些,但都是些吃食穿戴。

好在隔壁给送了一些白茶,铁观音来,大家才能打起精神忙碌正事。

不过都是家里的主事人,昨日右边院子女眷闹腾要炭的事情大家也有所耳闻。

这时候他们要维持好形象,关心百姓,善待百姓的好官,偏偏女眷那边还不停的讨要东西。

这时候拿着钱去买炭火这些,不是强买强卖?

好在主家痛快的给了,没有二话。

知州大人只是让人去提点了一下自己的夫人,管教好女儿不要生事,便没有再多管。

拿了拿了,还能再退回去不成?

临近中午了,安泽一行人才回来,从他们的模样就看的出他们经历了什么,每个人的身上都是泥巴,衣服都湿透了,安泽几个人还好,里面穿了能防住雨水的兔毛褂子,只是有些狼狈,神情倒还可以。

只是通判府的下人浑身泥浆,面色也不好看。

“你们去换了干净的衣服,把湿衣服交给婆子洗完拿到厨房烤干。搭棚子让其他人做。”

大管事立即安排这些人换洗衣服去休息,厨房还熬了姜汤。

文娘这边也赶紧拉着安泽三个人回到院子,让他们换了干的衣服喝了红糖姜茶。

“今天山上已经有塌陷的地方出现了,我们在竹林还算好一点,旁边的山腰明显有不少的碎石和树枝落下。”

乌山和大家说着今天的情况。

“山上不能再去了,现在泥水混杂着石头往下淌,我们还是待在家最安全。”

文娘帮着把一板车的竹子都搬下来,看着几个人裹着厚衣服喝了姜茶,恢复了体温才嘱咐他们先休息再说。

“叨扰几位了,我们小姐说睡不惯土炕,要睡竹榻,我们今日采摘的竹子,只够搭棚子的,还需要过来讨要一些。”

文娘虽然有些不大愿意,但是看在对方是通判府大管事领过来的面子上还是叫人搬了七八根竹子来,中间的横梁用木头也是够用的,毕竟这是乌山三个人冒着大雨去采摘的,不同于昨日给下人们做避雨睡觉的地方。

知州的千金过于矫气了,大土炕已经是三个宅子里最舒适的床了。

“多谢几位小姐,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还请笑纳。”

知州府的管事也知道自己这些人麻烦主家的事情太多了,可是小姐们闹腾的厉害,他们做下人的也为难。

“不必了,一些竹子,不值钱。”

知州府的管事执意将钱放进安泽和乌山的手里。

“今日收集竹子,我们府里也去了人,如何艰辛和危险也听下面的人说了,若是往日晴天白日,我就厚着脸皮收了,只是今日这么辛苦带回来,我等也不好意思白拿。”

“昨日几位贡献出所有的竹子,才叫那些人不至于连个避雨的地方都没有,今日刚弄回来又来讨要,不免有些过分,还请几位不要嫌弃,且当我们给几位的一点辛苦费。”

文娘看着对方,怪不得能成为知州府的管事,就是会说话,心里的那点子不愿意也没了。

让安泽和乌山收了钱。

“收下吧, 那些竹子都是你们辛苦弄回来的,最近你屯的竹席也都送出去了,这钱拿着就当你的报酬。”

对方大方直接给了两锭十两的银子,乌山和安泽拿着沉甸甸的,有些紧张,不敢要。

“让你们拿,就拿着,你们也是冒着大雨去砍回来的竹子,就当提前攒些私房钱,省的长大成亲我们还要出彩礼。”

乌山和安泽顿时红着脸不说话了。

之前乌山囤的竹子,都用来做遮雨的竹棚了,后来院子里堆的那些,都是下雨后,乌山防止用的时候没有去积攒的,哪些都不是容易弄回来的。

都叫那些人拿走了,收点辛苦钱没什么。

这竹子以往一两银子能买上百根,可是现在得来不易,他们给的钱多就收着,没什么不好意思的。

几个府里的下人搜罗出两个会做竹床的人,乌山打着帮忙的名号,过去帮衬了半天,回来就说自己也会做了。

带着安泽在后院忙活。

下午的时候,给文娘和碧荷做出来一张更大的竹床,第一次做不大美观,但是实用性还是不错的,文娘和碧荷笑着看着他们张罗着去换了那个木板搭的床,心里都是满足。

这些孩子没有一个是会让人后悔留下他们的。

下午隔壁的小姐们又不知道因为什么事在折腾,总之传来几声刘夫人斥责的声音。

文娘也不关心,他们这会的注意力都是集中在那些从官道往过来走的那些人群。

官道的人越来越多,马车经常会陷进泥里动弹不得,堆得人越来越多,有几次下面的人看见上面有房子想要上来借助。

可是看见住的满满当当的官员,立即打消了退堂鼓。

但是这一次,文娘打算让那些人上来。

“那是善堂的孩子。”

文娘虽然认不得,但是从他们人群的布局来看也猜测到了。毕竟那些孩子没有挡雨的东西,穿着单薄,一群群的挤在一起往上走。

“姑娘是打算收留那些善堂的孩子?”

文娘点点头,和通判府大管事说。

“那些孩子没有去处,连一个管事都没有,想来是被丢下的孩子,三十几个孩子,我们那还有些油布。竹席,勉强做一些能住人的帐篷出来,让先住着,孩子们也没什么危险,传出去,几位大人名声上也好听。”

虽说这片地属于文娘,但是却不由得文娘做主留下谁,大管事进去禀告过后,点头答应文娘留下那些孩子。

“多谢收留,我们自己想办法避雨,不打扰大人和姑娘们。”

一个比安泽还要大一点的孩子走在前面,狼狈不堪还十分有理。

“于哥,我是乌山。”

那位大一点的孩子看见乌山也在,明显开心了很多。

“你们放心,我们姐姐说可以把家里的油布和竹子拿出来给你们在后墙搭出避雨的棚子。”

于连没有想到他不过是看着孩子们实在坚持不住了,才上来想法求助,结果遇到了自己认识的乌山还有了住处。

打算上来的那一刻,就有很多人告诉他们不要妄想,上面住了很多当官的,他们不可能留下,谁知道老天眷顾,遇到了好心人,愿意收留。

“多谢你们。”

碧荷心疼这些孩子们,让乌山赶紧带着先去家里烤干衣服喝了姜茶再去做竹棚。

“我们几个大的还能坚持,年龄小一些的劳烦你们照顾,天色不早,我们先做好住的地方才行。”

乌山带着安泽和于连几个半大的孩子去扛了竹竿和油布来。

竹竿做好主体的支撑和放凉,硕大的油布斜着铺在房顶,既能挡雨,又能让水让前面空地淌不至于积攒雨水,压下雨布。

“于哥,我还藏了几块竹席,等会用绳子绑在竹竿上,就不漏风进雨水了。”

于连感激的点点头,才被乌山拉着进自己的房间去换洗衣服。

他们人不怎么多,之前刚搬来春园的时候安宁碧荷给乌山他们置办了不少的衣服,虽然不怎么厚实,但是比起他们身上穿的好多了。

翻出来一堆给他们换上,家里的棉被送去了那些下人那之前没有想过还会有人来,也没有剩余。

好在家里以前为了修缮房顶囤积了很多茅草。

都是被人丢弃的孩子,很多被迫住在荒郊野外的破庙,用茅草和绳子编一个能取暖的被子还是可以的。

文娘和碧荷倒是不忍心,好在在自己带来的行李里,翻出了几件厚实的斗篷,宽大的棉衣,穿戴着再用茅草盖着起码能平安度过寒冷的深夜。

于连躺在狭小的竹棚里,竹席遮挡了所有的风雨,外面连绵不绝的水柱敲打在竹竿上,于连却很安心。

他们在裕洲被水淹到小腿的时候就被管事带着逃出来,可是路上人太多,又很容易有各种事情发生,他们就掉队了,没有人回来找过他们。

于连作为最大的人,只能挨饿淋着雨带着大家往前继续走。

就快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来到了这里。

才有了安居的地方。

窄而长的竹棚,用竹竿,油布,竹席拼成的房子,确实他们住过最温暖的地方。

睡觉之前,热乎乎的大馒头和红糖姜茶喝进肚子,前所未有的满足。

乌山觉得自己没有经过文娘的同意就把自己积攒的竹席和碧荷给大家采购的衣服送出去有些羞愧。

文娘却不在意,只是问他那些孩子如何。

“有些我不认的,但是于连那几个我熟悉,都是很好的人,就是平常木讷不受善堂管事喜欢,经常被责罚和欺负,他弟弟和妹妹都在善堂,家里人都不在了,没有地方能去,一直待在善堂。”

文娘点点头。

“我们这食物足够,每天煮饭的时候多煮一些,让那些孩子吃饱饭,但是取暖的东西不够,还得想法子弄来。”

乌山和安泽对视一眼,露出一个狡猾的笑容。

“其实有一块竹林挺安全,也好走,只是今天那些人要跟着,我们怕他们把那片好砍的都弄光了,带他们去的是山脚下的地方。明天我就带着于连去那里再弄一下竹子回来。”

安雅听着噗嗤一声笑。

“哥哥和乌山哥哥最狡猾了,从前就喜欢捉弄人。”

文娘倒是觉得这样挺好,人可以善良,但是不能付出一切善待他人,总得先护好自己再去帮助别人。

否则那就是傻子。

“那明天你们去砍竹子,咱们的行李有一些斗篷,之前还存了些棉花布匹打算给你们做些新袄子,天冷了穿,现在倒是能先赶出来缝在一起给他们当被子用”

文娘和碧荷带着安雅几个丫头去房间翻腾斗篷个棉花。

棉花不够多,勉强能做出三个被子,给那几个年纪小的孩子用,斗篷连着安宁,安平,自己和碧荷的。

还能翻找出来七八个,那些半大的孩子两个人挤着盖能凑合。

但是还是不够。

“别翻了,我明天和安平去看看另一头的那一片空房子有没有能用的。”

前面最近的一个村庄,大管事已经带人去过了,这会子去了即使人没有搬走,也没有多余的被褥能卖了。

他们这片就只剩下右后方约莫两三里路的地方有一片空的烧瓦片的窑。

现在家里凑不出来那些孩子的被褥了,还能寄希望于那里了。

第二天一早雨水小一些了,安宁和安平架着车去了那边烧窑。

隔壁知州大人和通判大人几人带着小厮骑着马匆忙的走了。

听说去查看河水上涨的情况,和裕洲府城百姓搬离的情况。

还嘱咐家里的下人去官道帮忙挖陷进泥里的车,现在堆积的人越来越多,不利于人员安全撤离。

“其实这几位也是好官,迅速反应出让百姓撤离,查看河务,就比很多官都强。”

文娘点点头,其实这种官已经很好了,虽说有时候难免考虑自己的安全,但是也不曾把百姓丢弃不管,还是最大限度的在确保百姓的安全。

文娘清楚那天若是不让他们住进来,自己更守不住这个地方,太多人被滞留在路上,最先考虑的一定是自己这里。

几家官员先住进来,震慑住那些后来的人。

他们才不敢造次,若是没有这些官员,自己这些人能挡的住那些迫切要找地方避雨居住的人群嘛。

挡的住一个两个,一家两家,还能挡的住那乌泱泱的一大群人?

安宁和安平这次比较顺利,换来了三床被子,两个褥子。

“你们怎么弄来这些被褥的,看着还不破旧。”

碧荷惊喜的闻道。

“远处山上的寺庙也搬下来了,住持见我需要被褥,就匀出来一些给我。只是我看那些和尚都面黄肌瘦,似乎是没什么食物,想着先回来送被褥,我们粮食够的话给他们送一些。”

碧荷当然是同意的,她们有个房间堆了一整个房间的米面粮食。

“那些和尚不肯说,可我看他们的锅里稀稀拉拉一点米,根本就不够,才想着自作主张给他们送一些食物。”

文娘和碧荷已经开了锁让安宁安平搬大米了。

“一袋大米,两袋粗面,应该够他们吃一段时间,官府很快会有救济粮,坚持过这段时间就够。”

安宁算着那些人也不过二十几个,三麻袋粮食,应该够撑十来天吧。

把粮食放好,文娘又搬来两坛子腌菜放上,安宁才着急忙慌架着车走了。

这次弄回来棉被,文娘没敢声张,怕左右两院人知道也去那烧窑里讨要。

不是给那些僧人添了麻烦。

后墙孩子们的铺盖解决了,文娘也放下了心,既然决定让那些孩子在后面住下,自然不希望谁因为太冷丢了性命。

好在乌山于连能干,很快又拉了一板车竹竿。

看着几个人狼狈的模样,碧荷担心的不行。

“不是说安全的地方,怎么又弄成这副模样?”

乌山笑着凑近碧荷跟前小声说。

“就裤腿湿了,泥是我们快回来路上故意摸的,昨天那些人被我们带去山脚,弄的那么狼狈,我们今天好好的,不是叫人怀疑嘛?”

碧荷斜睨着眼看了一眼乌山,点着他的额头说他耍滑头。

“瞒住那些人,衣服不还得洗,现在弄干衣服多不容易。”

乌山才想到这一点,不好意思的挠挠头。

乌兰端来姜茶让每个人喝了一碗,吃了热乎乎的面,吃饱了才让他们去完善昨天搭的竹棚。

只一次又加固了一下,油布上整齐摆放了竹片。

前面的竹席用竹竿整齐的堆砌,外面再蒙上竹席,这下就不漏风了。

剩下的竹竿整齐的铺满地面,再放上木板,干净的茅草。

就成了两层石头,一层竹子,一层木板和厚实的茅草。

很好的隔绝了地面的水份和湿气,裹着被子和斗篷睡觉,舒服太多了。

善堂住的倒是房子,也漏雨漏风,这虽然简陋,但是个保暖的好地方。

“于连哥哥,现在我们是不是不用死了?”

一个年纪很小的孩子睡在暖和的被子里问。

于连哽咽的嗯了一声。

掉队之后他们就又一次被善堂丢弃了,这样恶劣的天气,没有去处,没有食物,没有衣服,所有人看见他们都是可怜可惜。

还有人说这些孩子命苦,只怕活不久了。

可是遇到了好心人,想方设法给盖房子,收集被子保暖衣物,还给他们足够的食物吃。

不用他们每天干活就可以获得这一切,在于连他们眼里简直太幸福了。

“于连哥哥,之前听虎子哥哥说乌山哥哥在这里也干活,但是挣的钱自己收着,好幸福啊。”

于连点点头,是啊,乌山遇见了好人,现在已经脱离了善堂,过上了好日子。

“你说我们能过上这样的日子吗?乌山哥哥的衣服好暖和,房间也暖和。”

“不知道。”

于连不清楚,虽然他也很想过这样的生活,但是他也不知道自己有没有那么资格拥有和乌山一样的好生活。

“我希望能。”

几个小孩子嘟囔着说,于连心里也默默说了一句。

-我也希望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