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向大良道:“我们也是从祖辈们那里听来的。除夕夜若是漫天星辰,新的一年年成不好。若是除夕夜天上黑沉沉的,新的一年会风调雨顺。这也不是迷信,都是祖辈们总结来的经验。我每年除夕夜都会去看看天象。确实是很准的。”

“大伯,你的这个预测与佃农们说的差不多。他们也猜测今年上半年的雨水会有点多。你们自己看着安排地里的种植吧!”

“这若是雨水多了,棉花也怕水啊!可也不能不种棉花。如今棉花是全家经济收入的大头。这多少还是得种上一些啊!”

向南也点了点头。“近两年内,棉花的价格不会跌,雨水多肯定会影响收成的。但是,即使产量低了,种棉花也比种别的庄稼收入高些。所以,无论什么年成,棉花都必须种。我今年打算多种一些。越是收成不好,越是要保重产量。搞不好,今年的棉花价格还会上涨。”

向大柱听了向南的话后,也道:“南儿这个猜测也是合理的。我也打算今年多种些棉花,大豆少种一些。多少也是能榨些油,若是今年的油菜收成不好,这大豆多少也能榨点油,我也不指望今年有油卖了。能够榨出自己一家子要用的油就成。”

向南:“大豆和花生多少都种一些,即使收成不好。多少也是有点收入的。这油也是重要的经济作物。若是留够了自家吃的还有多,也是可以卖些银钱的。毕竟现如今的油价也不低。

我去年的棉花籽全部留做了种子。今年,我也不必再给别人提供棉花种子了。下半年的棉籽我打算也用来榨油。这多少也能弥补一些产量低的损失。”

向家两兄弟也说到时候让向南帮他们也把棉籽都榨油卖。

今晚的聚餐很热闹,大家谈论的话题也大半是围绕着地里的庄稼。袁世清和楚太傅也很关注这些话题,因为他们两家今年也打算跟着向南一起种庄稼。

去年,他们两家的山开出来却是没有种庄稼,荒了一年,今年可不能再荒着了。如萧逸铭所说,这荒一年,可是不小的损失。哪怕他们手里不缺银钱。若是能够多种些粮食出来,那也是能够让大家心里更安定一些。

毕竟他们大户人家家里养的下人多,这每年所需的粮食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这也是为何大户人家有钱都会置办田地的原因。

在古代,田地是生存的根本。特别是在灾荒年,为何大户人家都能安然度过?那也是因为他们有钱就会囤粮。民以食为天,有了粮食就是底气!

他们听说今年的年景可能会不好,也更加重视粮食的种植问题。

于是,袁世清和楚太傅决定两家的山头今年全部种粮食。只种少量的棉花和大豆。向南便按他们的要求,给他们两家准备了大量的红薯、土豆、玉米和小麦种子。小米的种子也给了他们一些。

两家打算多种些春小麦。粗粮也大量种植。他们在京城的庄子上也种了粮食,可家里人多。多储备些粮食有备无患的好。

这几天,萧逸铭把他家后面的两座小山头也买了下来。还让向南从空间里采购了八台最近款的农用收割机出来。这个机器是全能型的。

既可以开荒,起垄、打地还能收割。收割的同时还能扬场脱粒。就连花生都边收割顺便把花生和禾上面摘下来。

一机全能,几乎所有成片种植的庄稼均适用。这一台机械,完全替代了好几种设备。只需要按自己所需换设备头就行。操作简单方便。

另外,又添置了一大一小两台挖掘机。

这几天,萧逸铭带着萧乾和他手下的护卫们学习操作这些设备。开荒的时候,正好让这些新手练习。待两座山上的荒地开出来,他们也都能够熟练操作这个设备了。

另外又安排几个人负责把两座山到家里的这段路挖了一条宽阔又平整的路出来。能够供三辆马车并行的宽度。

当然,这几台设备也只有与萧家走得近的几家人知道。村民们对这些是毫不知情的。而且,这几台设备的声音很小,没什么噪音,这才能瞒过村民们。

两座山头总面积有800亩左右。这两荒山只花了五天的时间,就全部开出来,并且分成一块块。还挖了一条送水渠和三百多亩的水田。

上元节过后,所有人都忙着春播。这个时节各家各户都开始浸泡种子准备育早稻的秧苗了。萧逸铭后山的水田里也整好了育苗的秧田。佃农们把泡好冒出芽的种子撒到了施好肥的秧田里。

只待秧苗可以移栽的时候,再用这些设备去栽种秧苗,因为有了这几台设备。萧逸铭才开出这么多的水田的,要不然指望家里这些佃农们插秧,只怕也种不过来这么多的稻田。

有了这几台设备,今年佃农们也能轻松一些。他们可以只负责种植和田间管理,以后收割的事情基本上都可以用这些设备来完成了。

袁世清和楚太傅每天跟在向南和萧老爷子身后学习庄稼的管理与种植。以及家禽家畜的养殖。

虽然家里请了下人打理。可他们自从来了向家村后,时常跟在萧老爷子身后下地,也体会到了亲自耕种的乐趣。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对于这两个文人来说,任何一种知识于他们来说都很有吸引力。

一个月下来,袁世清和楚太傅晒黑了一圈,却是对种庄稼的兴趣也愈加的浓厚了。两人懂得的也挺多了,老爷子教他们的农田管理知识,他们自己回家后都会记录下来整理成册。

虽然向南也给他们送了几本农书,可他们习惯性的还是再亲手记录了一份。把记录的册子交给佃农们,自己则是留着向南给他们的农书时常翻阅。

两人这般认真对待农事的态度,也被萧老爷子调侃,说他们如今算是入乡随俗,也成了地地道道的庄稼人了。

他们两人最近跟着向南学习一种全新的种植方式,那就是用营养砵种植棉花和各种瓜苗。据向南说,这样的种植方式可以提高棉苗的质量,增强抗灾能力,节约用种。也能适时与早播错开农事季节。

如今地里的油菜还没有收割,待油菜收割完再撒种种植棉花会有些迟。利用空地做棉花砵,可以提前育棉苗。待油菜收割完后,棉苗也刚好可以移栽了。正好可以无缝衔接种植棉花。

向南从古今超市里购买了一批打砵器。自己家的佃农们每家发了几个。给袁家和楚家也赠送了一些打砵器。自己娘家和大伯家自是不会少了他们的。向西家里也派人送了些过去。还让姐夫和家里人一起过来学习他们的新型种植方法。

最近大家都跟着向南学习营养砵种植技术,便也跟着亲自上阵用打砵器自己打土坯砵。向南没想到这些长辈们自己居然玩得不亦乐乎。

他们与家里的女眷们分工合作。男人们负责挑土。女眷们则是负责往土里撒肥,拌防虫剂。把土拌匀和好后要放置三天左右。

待三天后再来做砵坯。这个体力活由男人们动手。

女眷们则是放棉籽种子。一个砵坯里放上一粒种子,再在种子上面撒上一层薄土把种子盖上。棉花砵做完就做瓜苗砵。这几天大家都是在一起干活,每天中午全部到萧家吃饭。下午继续劳作。

李长生带着父亲和两个兄长来学习了一天后,便回家去做了。

萧逸铭的表弟和表妹们这些天也都跟在大家身边一起干活。所谓人多力量大,所有人在一起干活,这速度也快很多。

他们最先给萧家做砵坯。家里的佃农们也是男女老少齐上阵。跟着学习这种种植方法。蓝氏也打算在山上的地里多种些棉花,她家的砵坯也打了不少。瓜苗砵也做了一些。

萧家的地最多,他家计划种植的棉花量也是最大。把他家的棉花砵做完了,就给袁家和楚家做。最后就是向大柱两兄弟家的。做向大柱家的时候,向南便让他提前与里正说了他们的最新种植方法。

让里正通知村里人,若是有人愿意效仿他们这种种植方法的,当天可以来他家地里学习。这种打砵器若是有人想买,也可以从向大柱这里买。20文一个。

村民们家里如今手头都宽裕了,也不缺这点添置家当的银钱。向南在空间里购买也是20积分一个买回来的。放了几百个到向大柱那里。

村民们了解了这种种植方法的好处后,也跟着向家学习了一天。于是,全村人当天都去向家买打砵器了,一家都买了两三个。人口多的人家便会多买上几个。

第二天,村民们便各自回家做营养砵了。他们按照向南教给他们的一亩地大概要1万株苗左右,在移苗的过程中,可能还会有损坏的。让大量自己估算着家里要种多少亩地的棉花,大概做多少个砵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