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接下来向南又问了向大柱和徐氏,给他们做的衣服是否喜欢?

向南给向大柱设计的衣服是一套中山装的样式。因为他平日里为了方便干活,穿的都是短打,也穿不习惯长衫。可这过年,向南总不能给他做一身短打吧!

向南觉得向大柱外表看起来就是个循规蹈矩的人,而且,可能是因为常年劳作的原因,他的身子很壮实,也没有像其他农家人那般佝偻着身子,反而身形板正。

思来想去,她觉得向大柱很适合穿中山装。便从古今超市里买了中山装的纸样。给向大柱做了两套中山装。一套黑色,一套深灰色。

而给徐氏做的衣服上身是阔袖对襟短袄,袖子上还装饰了两圈白色的兔毛做点缀。下身搭配一件马面裙配上裙门,整套衣服的气质都不一样了。给徐氏的两套上衣的款式差不多,只是在细节方面稍有变动。

两套衣服的颜色也不一样,一套是靛蓝花色的。另一套则是杏色上衣搭配暗红色的裙子。

上衣的款式,与寻常大户人家的夫人穿的差不太多。倒是这个马面裙,她以为这个时代是有的。结果,做出来之后,黄诗玲看到她激动得连夸好看!说这个图样很新潮,还把图样给要了去。

被她一番宣扬,家里的其他女眷也都知道了这个马面裙,都来找向南看成品衣服。最后,向南给他们一人做了一件。

向南发现这里的女性普遍都喜欢穿裙子。很多妇人下地干活都会穿裙子。

不过,徐氏下地干活的时候,还是会穿短褂配长裤。她在家里的时候便会穿裙子。徐氏的裙子不多,只有两件,她特别爱惜!就这两件都是穿了好多年的,已经洗得发白了。所以,向南这才决定给她做两套裙装。

给向大柱和徐氏的这几套衣服是她在受伤之前做的。她之前就怕进入腊月会很忙,便提前把他们的衣服给做出来。轮到给弟妹做衣服的时候,就接到了边关的战报信件。

结果,腊月里她还真的没时间做衣服,前半个月一直在忙,后半个月一直躺在床上养伤。

所以,其他人的衣服都是让徐锦锈和黄诗玲帮忙做出来的。图样是她在古今超市里买的。好在,姐姐,嫂子和弟弟妹妹都很喜欢这些衣服。

她只是不知道徐氏和向大柱对于这些比较新款的衣服,能不能接受。

却听徐氏微笑着道:“衣服我和你爹都试过了。我的那两套裙子很漂亮我很喜欢!而且,穿着还挺合身的。只是,我觉得那衣服做得太华贵了,都用上了缎子面料。这平日里也没有机会穿。”

“怎么就没机会穿了?你不下地的时候就可以在家里穿啊?”

“那么漂亮的缎面衣服我是穿着做饭啊?还是穿着喂猪啊?”

徐氏这话一出口,众人差点把嘴里的饭给喷了出来 。

向南摸了下鼻子道:“也不是不可以!反正你在家里的时候就穿吧!我以后有空就给你做更多更漂亮的衣服。”

向大柱也道:“你给我做的那衣服我也很喜欢!大小也很合适。感觉穿上身后,显得人更挺拔了。”

“那就对了,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你喜欢这个款式的话,以后我再给你多做几身,别不舍得穿。”

“好,过年这几天走亲戚,我就穿这新衣服。”

一顿年饭大家边吃边聊,一家人从午时初吃到了未时。整整吃了一个时辰才散。

送向西和李长生离开了,向南和萧逸铭才慢慢走回了萧家。向忠不放心这两个伤员,还跟着一路把他们给送到家了才返回。

回到萧家的时候,家里人也都在忙碌着。全家人此时在厨房小院里忙碌着亲手做今晚的年夜饭。安宁公主和楚老夫人是不会做饭的,她们便在一旁摘菜。

楚韵芝也不太会,便在厨房外面的台子上切水果摆果盘。封老如今倒是学会了使用烤炉做烤鸡烤鸭等肉类食物。今天早上,他提出下午由他来烤这些。向南便教腊梅腌制了几个肘子,让封到一起烤上。这会封老正守在烤炉看着火。

而萧允贤,楚太傅和袁世清三人则是守在一个小缸灶前,用铁板做烤肉。福伯和老爷子在贴对联,蓝氏带着五个孩子,徐锦绣和黄诗玲则是和谢嬷嬷腊梅一起在水井旁洗菜。

为了不让今晚的年夜饭太难吃,灶上的活还是交给了大厨们。

安宁公主和楚老夫人边摘着菜边聊着天。

“楚夫人,你以前在家里进过厨房吗?”

“公主,这还真是没有过。以前想给父母做点吃食,也是吩咐府上的丫鬟厨娘们做好,端到父母的面前,由我亲手递给他们就算是我的一片孝心了。与这里的人一比较,突然觉得以前的我们活得好不真实。”

“那可不!我也是第一次看到这样什么事情都亲自动手的阿弟。以前在京城的时候,我们在皇宫里。出门都不用自己走路,做什么事情都有宫人们伺候。

可来了这里以后,觉得干活也不是很难的一件事情,也不觉得丢人!特别是像这样一家人从进入腊月就开始一起为过年做准备。这种气氛,觉得很幸福!我还真的是第一次享受这种亲力亲为的感觉。

来了这里后,一开始,我觉得百姓过得很苦!他们的生活条件很差,每天活得很累!可村里的百姓们再穷,到了腊月脸上都会有一丝笑容。孩子们也会很开心!大家即使再穷,也会准备一些吃食。

他们经常说过了腊八就是年,他们腊月初八会做腊八粥,还会给邻居都送上一碗。这样的邻里之间和谐相处的氛围是我以前在京城没有见过的。

前几天,老听村里的孩子们唱着歌,“什么,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割年肉,二十七,杀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