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宋圆圆有点着急。

这个时代的女孩子,能做的事情太少了。

如果要够到国公府,御前红人的位置,光靠借力不行。

当然,也可以等黑蛋长大,科举入仕。

但是宋圆圆等不及,而且,谁能保证黑蛋一定能一举夺魁?

她想培养属于她的依仗,她的力量。

她之前还想着,靠赚钱跟赵家沟的人加深牵绊,让他们宋家不至于孤立无援。

现在想想还是不行。

再有钱,他们也是农民,是社会的底层,他们从身份上来看,甚至不如宋家。

至少,宋家还出过几个秀才,一个举人。

不过,这个事只是宋圆圆一个想法,具体的,还要仔细规划。

至少,得等红薯粉卖出去,手上的余钱足够宽裕。

一番话搅得两个徒弟心潮澎湃后,宋圆圆把他俩赶去红薯粉丝作坊,自己跑去了赵启光家。

赵启光在院子里刨木头。

“光叔在忙呢!”

“圆圆来啦。”

“圆圆姐!”

赵文威见到宋圆圆一脸喜气。

宋圆圆见她拿着个棍子在地上画,好奇地问道,“你在干啥呢?”

赵文威不好意思地摸摸后脑勺,“嘿嘿,你之前不是说让我们赚够钱,明年去念书嘛,以前跟宋先生学过一些字,我复习下,免得到时候忘了。”

宋圆圆走过去看了眼地上的字,“天地玄黄”,很是周整。

“没想到你字写得这么好!你继续写吧,我来找你大伯的。”

“圆圆,找我啥事啊,又要订盆啊,作坊不是启旺负责了吗?”

“不是作坊要用,是我家要用的。我要一个做豆腐的那种框子,两个大点的托盘,您看需要几日做好?”

“这个简单,你明日来拿就成。”

“那就不给您定金了,明天直接来付。”

“呵呵,好。”

订完了要的工具,宋圆圆就回了家,她没有再给赵文威画大饼。

两个徒弟是自己人,吊着就吊着吧。

柳氏不上课的时间就带着小黑蛋和祖奶奶在红薯粉丝作坊。

作坊差一个账房,这都是算工钱的,柳氏就请缨去了。

祖奶奶说她还能动,就带着小黑蛋,帮作坊晒红薯粉,也给开工钱。

不过工钱是柳氏从宋家公中掏的,老人家有点事做,精神些。

宋老太每天忙着地里的事,屋里屋外的忙活,除了饭点,基本碰不到她。

宋圆圆回到家,直接去了宋康的书房。宋康的书房,是在他和柳氏房里,靠窗的位置单独劈出来的地方。

靠墙放着一个大大的书架,上面摆满了书,靠窗的位置,是一张长长的条几。

以前,宋康会抱着宋圆圆在桌案上讲故事,比如宋圆圆刚刚开始读三字经,宋康就给她讲孟母三千,讲黄香温习,读百家姓,就讲姓氏的起源。

诸如此类,是以,宋圆圆的三百千学得很是不错。

读完三百千,宋圆圆的教育被柳氏接了过来,她开始学《列女传》,学绘画,学针黹女红,学礼仪。

她学得很不开心,她想念学三百千的日子,她向父亲求救。

父亲刚要开口,母亲一个眼刀,父亲就只能装作在看书。

《列女传》,宋圆圆前前后后学了两年,学到柳氏觉得这孩子是不是突然傻了?

绘画,宋圆圆还有些兴致,只是,可能天分不高,线条总是比较生硬。

针线学得也还行,简单的衣服也是会了的,刺绣暂时还没学到。

宋圆圆站在这个小小的书房,这里,装着她这几年所有的回忆。

不过,她今日是有事才来此处的。

如果要科考,只怕再也没有乡试解元的笔记来得有用了。

书架很高,宋圆圆搭着凳子,爬上桌子才勉强够得着一部分。

她翻找了一会,在很边上的地方,找到了三本启蒙读物:《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

三本书都已经被翻出了毛边,宋圆圆小心地翻开三字经里页,生怕弄坏。

一本启蒙读物,里面写了满满的注解,而且字迹还不一样。

这应该是从太爷爷传给爷爷,再传给她的父亲宋康的。

这个时代,有名师注解的书,称得上是无价之宝,这是可以传家的。

宋圆圆又把书放了回去。

她跑回自己的房间里,把手上的银钱倒了出来。

批发卖糖葫芦的钱,宋圆圆后来全部上交给了柳氏,作为公中财产。

她去城隍庙卖糖葫芦的钱,是她劳动所得,没有上交,加上柳氏每个月给她两百文月钱。

她现在手上还有一钱银子,加五百多文铜钱,等明天让发叔帮她买几本书回来,也不能光画大饼。

“圆圆姐,圆圆姐,我给你送藕来啦!”

是二毛的声音。

宋圆圆打开院门,二毛跟个泥猴似的,抱着三大根泥藕站在门口。

“呀,你怎么搞成这个样子。”

二毛笑嘻嘻的,满身满脸的泥,衬得牙更白了,“我跟我爷去野塘子里挖藕了,泥巴太深,脚出不来,就歪在泥里了。”

“哪里的野塘,我怎么不知道我们村还有野塘长藕呢?”

“你以前不跟我们出门玩,当然不知道!

从茂爷爷家旁边的小路出去,往右边走,就有好几处野塘子。

我奶说,你们家没人挖,就让我送几节过来,不够的话,你再去我家拿。”

二毛没让宋圆圆接手泥藕,直接给她放到了后院的屋檐下,就又去挖藕了。

宋圆圆看着那藕,脑子里就有了好些做法,可惜,家里有的材料只能清炒藕片或者藕丁,不过比天天吃野菜强。

二毛说的野塘子,宋圆圆没有去过,她有些好奇,打算去看看。

果然,从村长家旁边的小路走出去,往右边不远就看到一片热闹的挖藕场景。

好些叔伯们都是打着赤膊上阵。

见到宋圆圆过来,都笑着跟她打招呼。

开玩笑,这个把月,因为圆圆,他们可挣了不少钱,就孙大力那个懒货听说都挣了八百文。

“圆圆啊,你小心点,别被泥溅着。”

“圆圆啊,咱们这有几千斤藕,你有没有法子再给变成钱啊?”

“哈哈哈……你们还真把圆圆当摇钱树了啊!”

“那是,能不能的,问问又不吃亏,对吧圆圆?”

宋圆圆笑着应是,并不说有,还是没有。

大人在挖藕,小孩就在塘里抓鱼,捉泥鳅,看得宋圆圆很是眼馋。

他们青阳县挨着荆湖北路,荆湖北路是有名的鱼米之乡,青阳县地势气候与荆湖北路相仿,也物产丰富。

只是这会是一回事,缺人啊!

都是季节性的东西,过了这段时间就没有了,总不能把在外做工做得好好的人都喊回来。

还是得从长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