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期经历
1553年,年轻的爱德华六世健康状况急剧恶化,意识到自己可能无法成年便开始考虑王位继承的问题。出于对天主教复辟的恐惧,爱德华不愿意看到他的同父异母姐姐玛丽一世继承王位,因为玛丽是坚定的天主教徒,而爱德华及其支持者们希望英格兰能继续走新教的道路。
爱德华六世与他的顾问们秘密地制定了一个名为《继承案》的文件,旨在改变1544年亨利八世所确立的继承顺序。根据这个新的安排,爱德华指定他的远房表亲、同样信仰新教的简·格雷作为他的继承人,而将玛丽和伊丽莎白排除在外。简·格雷是亨利七世的曾孙女,通过她的母亲弗朗西斯·布兰登(亨利八世妹妹玛丽·都铎的女儿)与王室有着血缘关系。这一决定不仅是为了保持宗教政策的一致性,也反映了爱德华对于家族内部权力斗争的担忧。
然而,《继承案》并没有得到广泛的支持,尤其是在贵族阶层和普通民众之间。很多人认为,尽管亨利八世的第三继承法案已经剥夺了玛丽和伊丽莎白的合法继承权,但按照传统和法律,她们仍是最近的合法继承人。爱德华的计划更多地被视为个人意志的体现,而非普遍认可的继承原则。
爱德华六世于1553年7月6日去世后,简·格雷被迅速宣布为女王,但她的统治只持续了九天。玛丽一世的支持者迅速行动起来,聚集了一支强大的军队,并向伦敦进发。面对如此广泛的反对,简·格雷被迫放弃了王位,玛丽一世最终在1553年7月19日正式成为英格兰的女王。
玛丽一世即位后,她立即恢复了天主教作为国家的官方宗教,并着手逆转爱德华六世时期的新教改革。对于伊丽莎白而言,这一转变意味着她再次成为了潜在的王位继承人,同时也让她处于危险之中,因为她被认为是新教势力的一个象征。事实上,在玛丽统治期间,伊丽莎白曾因涉嫌参与叛乱而被短暂监禁。尽管如此,玛丽并未正式取消伊丽莎白的继承权,这为后者最终登上王位铺平了道路。
二、姐妹阋墙
1553年7月,随着爱德华六世的早逝,玛丽一世成功废黜了简·格雷,登上了英格兰的王位。作为一位虔诚的天主教徒,玛丽决心恢复天主教在英格兰的地位,这直接导致了她与同父异母的妹妹伊丽莎白之间的紧张关系。伊丽莎白是一位公开的新教徒,这使得她在玛丽统治下的地位变得极为敏感和危险。
玛丽即位之初,她试图迫使伊丽莎白改信天主教,但伊丽莎白虽然表面上顺从,内心却坚守着新教信仰。这种表面的顺从并未能缓解玛丽对妹妹的猜疑和不信任。1553年底,托马斯·怀亚特领导的肯特郡起义爆发,起义军宣称要拥立伊丽莎白为女王。尽管伊丽莎白坚决否认自己与这次叛乱有任何关联,但这一事件还是引发了玛丽的强烈反应。作为预防措施,伊丽莎白被逮捕并关押在伦敦塔内长达两个月,直到1554年5月才被释放,随后被转移到伍德斯托克的一处庄园,处于软禁状态。
1555年4月,伊丽莎白被召回宫中,陪伴据说怀孕的玛丽一世。然而,几个月后,玛丽的“怀孕”被证明是一场虚惊,实际上她并未怀孕。这段时间里,玛丽与伊丽莎白之间的关系并未得到实质性的改善。同年10月,伊丽莎白获准前往哈菲尔德庄园居住,由托马斯·波普爵士负责监护。即便如此,伊丽莎白的生活依然充满了不确定性。1556年,她又因为涉嫌卷入新的阴谋而遭到监禁,这进一步加剧了她与玛丽之间的矛盾。
随着时间的推移,玛丽一世的统治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包括经济困难、外交失败以及国内天主教复辟的不受欢迎。更重要的是,玛丽婚后多年未能生育子女,这意味着她必须面对没有直接继承人的情况。到了1558年,玛丽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她意识到自己不久于人世,不得不接受伊丽莎白作为合法继承人的现实。这一决定得到了英国议会的支持,议会重申了亨利八世关于伊丽莎白继承权的规定。
1558年11月6日,玛丽一世正式确认伊丽莎白为自己的继承人。11月17日,玛丽逝世,伊丽莎白顺利继承了王位,开始了她的统治,也就是历史上着名的伊丽莎白一世时代。
三、即位之初
1558年11月17日,玛丽一世逝世,伊丽莎白继位。伊丽莎白于1559年1月15日至16日在伦敦西敏寺威斯敏斯特教堂被加冕为女王,称伊丽莎白一世。玛丽五年的统治打断了英国宗教改革的进程,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对外,她追随教皇和西班牙,按她丈夫西班牙国王费利佩二世的要求对法国作战,结果战争失败,丧失了英国在大陆的据点加来。伊丽莎白就是在这种内外交困的形势下继承王位的。
伊丽莎白天资聪敏,勤奋好学,受过很好的人文主义教育,能够优雅地和文人骚客谈论文学,伶牙俐齿地与人辩论。她为人冷酷、贪财、圆滑,但知识广博,眼光敏锐,处事稳重。她的座右铭是“明察无言”(video et taceo,直译“我观看,而且我沉默”)。
伊丽莎白上台后曾宣称,国王是上帝在人间的全权代表,是人间的上帝,要求臣民对她绝对服从,无限崇拜。她视议会为她的统治工具,认为议会的作用不是让议员制定新的法律或浪费大好时光去发表演说,而是拨款充实国库。她禁止议会议论她的政策,限制议会的行动,甚至将敢于和她顶撞的议员赶出议会。为炫耀“人间上帝”的威严,她喜爱豪华的排场、盛大的宴会和华贵的服饰,却又要节省宫廷开支,把这些费用转嫁到大臣和贵族身上。她经常巡游各地的贵族庄园,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并从地方贵族身上搜刮大量礼品。
然而,这位“人间上帝”却不是教皇承认的合法君主。因为教皇不承认亨利八世与安妮·博林的婚姻,视伊丽莎白为私生子,否认她的王位继承权。教皇、西班牙与法国都支持信奉天主教的苏格兰女王玛丽·斯图亚特来当英国的合法君主,这就使伊丽莎白无法依据教皇承认的“合法性”进行统治。她不得不依靠敌视天主教的新贵族和资产阶级,推行有利于他们的政策。另一方面,宗教改革中取得了教会大量土地财产的新贵族和资产阶级也害怕天主教复辟,因而拥戴伊丽莎白。议会对她的专制统治只有服从。于是这种王权和资产阶级新贵族的联盟成为伊丽莎白专制政权的政治基础。
伊丽莎白特别善于与别人交流,懂得如何获得臣民的爱戴。一位编年史家写道:“如果说曾有人具有一种天赋和风采能赢得人民的心的话,这人就是伊丽莎白女王。如果说她曾表现过这种天赋和风采,那就是在这个时候。她把温和与尊严结合在一起,庄严地俯身向最卑微的臣民致意。她的所有的官能都在活动,而一举一动似乎都得到思想感情很好的支配:她的眼睛望着一个臣民,她的耳朵在倾听另一个臣民的声音,她的心里又在对第三个人的意见作出判断,而她却正和第四个人交谈;她的精神似乎无所不在,但又都像是全神贯注,并未分心似的。她对有的人表示同情,对有的人加以称赞,对有的人表示感谢,而对另一些人则诙谐机智地予以戏谑嘲弄。她不责备任何人,她不忽略任何礼仪,她故意向众人微笑,展示自己优雅的仪态,因而她的臣民也加倍地表现了他们的欢乐,后来以最高的语调来谈论这一切,使人们的耳朵经常听到一些对君王的过分赞美。”她对待英国臣民的这种脉脉温情的姿态,赢得了几乎全体英国人的爱戴。当时人们亲切地称他们的女王为“贝西”。
四、稳固统治
1558年,伊丽莎白一世继位时,英国面临着严峻的内外挑战。国内,玛丽一世的天主教政策导致了社会分裂;国外,西班牙和法国等天主教国家对英国的新教改革持敌对态度,苏格兰的玛丽·斯图亚特也觊觎英国王位。面对这些复杂局面,伊丽莎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逐步稳固了自己的统治。
伊丽莎白首先以安定国内为主。她在出席伦敦市为女王举行的第一次招待会时,提出了“和睦”的口号。她的加冕庆典主题是“团结”,王位装饰着红白两色玫瑰,象征约克家族与兰开斯特家族的联合,预示着她将努力维持英国的永久和睦。然而,宗教问题仍然是她面临的一大难题。
伊丽莎白执政前期,天主教势力尤其是教皇和西班牙对英国的宗教改革感到极度不安。西班牙担心英国日益增长的海外活动会威胁其海上霸权。为了应对这些外部威胁,伊丽莎白采取了小心谨慎的对外政策。1559年,她拒绝了西班牙国王费利佩二世的求婚,避免了英国成为西班牙的从属国。她积极支持苏格兰新教徒,帮助新教贵族击败和废黜玛丽·斯图亚特,使亲英的新教徒在苏格兰掌权。同时,她尽量不介入欧洲事务,直到1585年前都迟迟不肯公开干预尼德兰革命,避免与天主教国家发生直接冲突。然而,她暗中支持英国海盗打击西班牙等国,以削弱敌对势力。
教皇和西班牙不甘心新教在英国的得势,加紧策划反女王的阴谋。1567年,玛丽·斯图亚特逃往英国并被软禁,成为各种阴谋活动的中心。1569年,伊丽莎白破获了第四代诺福克公爵托马斯·霍华德阴谋娶玛丽、推翻自己的案件。英国北部天主教势力闻讯叛乱,叛乱者受到西班牙的指使和金钱支持,妄图营救玛丽并取代伊丽莎白。伊丽莎白迅速派大军镇压了叛乱。
1570年,教皇庇护五世宣布开除伊丽莎白的教籍,解除英国臣民对她的效忠义务,并派大批耶稣会士潜入英国策动叛乱。然而,这些阴谋案件接连被侦破。1584年,西班牙派遣刺客暗杀尼德兰起义领袖威廉一世,1585年西军占领安特卫普,英国不仅在对尼德兰贸易方面受到严重打击,还面临西班牙入侵的威胁,内外形势日趋紧张。
1586年,伊丽莎白破获了安东尼·巴宾顿一伙企图刺杀伊丽莎白和拥立玛丽的阴谋,查获了玛丽与阴谋分子的来往密信和她下达的行动指令。掌握了确凿证据后,伊丽莎白立即逮捕了阴谋分子,并对玛丽进行审判。1587年,玛丽以谋反罪被处死。玛丽之死清除了国内阴谋活动的中心,对天主教世界是一次大胆的挑战。
1588年7月,西班牙派出一百多艘舰船组成的“无敌舰队”远征英国。尽管英国在实力上不及西班牙,但在紧要关头,英国不同阶层和不同教派都积极行动起来。沿海城市自备船只参战,大批民兵应征集结。伊丽莎白亲往军队集结地发表演说,表示要与他们共存亡。在海战中,西班牙舰只笨重不灵,水兵缺乏训练,指挥无能。而英国舰船小巧灵活,炮火猛烈,水兵英勇善战,英方将领查尔斯·霍华德、弗朗西斯·德雷克等指挥得当,加上风暴对英军有利,最终“无敌舰队”被击败,只剩下几十条船逃回西班牙。
格拉沃利讷海战被视为英国新教对天主教势力的重大胜利。无敌舰队的失败削弱了西班牙的海上霸权地位,为英国的大规模海外扩张开辟了道路。伊丽莎白时代,英国经济继续发展,伦敦成为工商业和金融的重要中心。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在英国繁荣起来,产生了世界文学巨匠莎士比亚和近代唯物主义的鼻祖弗朗西斯·培根。
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期间,还出现了包括德雷克、沃尔特·雷利和汉弗莱·吉尔伯特在内的诸多航海家,促进了英国航海业的发展。德雷克完成了环球航行,雷利在北美洲建立了罗阿诺克殖民地,尽管这些早期尝试并不完全成功,但为英国未来的殖民扩张奠定了基础。
五、储位问题
伊丽莎白一世在世时以“童贞女王”着称,她一生都保持独身,没有结婚。终其在位时期,她的婚姻问题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由于她终身未婚,没有子嗣,储位问题成为国家政治中的一个重要议题。伊丽莎白的顾问屡次请求她结婚,议会也多次提出类似的要求。然而,伊丽莎白对这些请求总是模棱两可,既不明确拒绝,也不轻易同意。她利用自己未婚待嫁的身份,对先后向其求婚的西班牙、神圣罗马帝国、法国、瑞典等王室虚与委蛇,以自己的婚姻为筹码,在欧洲大陆各国,特别是法国和西班牙这两大强国之间进行权力平衡,为英国最大限度地谋求国家利益。据说她即位后,把加冕指环戴在左手无名指上,作为自己把一生献给国家与人民的象征。
伊丽莎白一世的婚姻问题不仅是个人选择,更关乎国家利益。她多次拒绝了来自欧洲各国王室的求婚,包括西班牙国王费利佩二世、法国王室成员等。这些求婚者背后都有着复杂的外交动机,伊丽莎白巧妙地利用这一点,保持了英国的独立和中立。例如,她拒绝费利佩二世的求婚,避免了英国成为西班牙的附庸国;同时,她与法国保持友好关系,但又不完全倒向法国,以此来平衡欧洲大国之间的势力。
在伊丽莎白一世的晚年,当她不得不考虑继承人问题时,情况变得更加复杂。她的表外甥女凯瑟琳·格雷夫人是亨利七世之女玛丽·都铎的外孙女,对王位有优先继承权。然而,凯瑟琳与爱德华·西摩,第一代赫特福德伯爵的秘密婚姻激怒了伊丽莎白一世,她本人也被囚禁至死。这使得凯瑟琳不再是一个合适的继承人选。
随着凯瑟琳的出局,伊丽莎白一世的继承人问题变得更加紧迫。在她的晚年,她越来越倾向于她的侄孙,被她处死的玛丽·斯图亚特的儿子苏格兰国王詹姆斯六世(后来的詹姆斯一世)。詹姆斯六世是伊丽莎白的近亲,也是苏格兰的合法君主。他的新教背景和对英国的友好态度使他成为一个较为理想的继承人选。然而,伊丽莎白一世从未正式命名詹姆斯六世为继承人。她一直保持模糊的态度,以防止潜在的政治动荡。尽管如此,詹姆斯六世还是通过各种渠道得知自己有可能成为英格兰的国王,并积极准备。1603年,伊丽莎白一世去世后,詹姆斯六世顺利继承了英格兰王位,成为詹姆斯一世,实现了苏格兰和英格兰的联合。
伊丽莎白一世的婚姻政策和继承人选择反映了她高超的政治手腕。她通过保持未婚的状态,成功地在欧洲大国之间保持了英国的独立和中立,为国家争取了最大的利益。她的继承人詹姆斯六世的顺利继位,也标志着英国和苏格兰的联合,开启了斯图亚特王朝在英国的统治。
六、光荣谢幕
伊丽莎白一世执政期间,英国专制王权和民族国家得到巩固,资本原始积累迅速发展,初步夺取了西班牙的海上霸权,这些都对英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在伊丽莎白一世统治的最后十余年,英国的国内矛盾日趋尖锐。对西班牙战争给人民带来沉重的赋税负担,金银大量流入引起物价飞涨,反圈地法的废除使农民失地现象更加严重,行会制度的解体使手工业者处境日益恶化。16世纪90年代连续五年歉收使社会局势动荡不安,城乡人民起义不断发生。1601年,伊丽莎白的宠臣、第二代埃塞克斯伯爵罗伯特·德弗罗利用这种不满情绪在伦敦鼓动市民起义。埃塞克斯虽然失败被杀,但宠臣叛变却反映了社会矛盾的深刻,在伊丽莎白心中留下痛苦的回忆。
从1594年起,在爱尔兰还爆发了一场为期九年的战争。尽管如此,伊丽莎白政府的政策保证了英国的安全,最大限度地节省了国家财力,减轻了人民负担,从而维护了社会稳定。
随着资本主义的成长,王权与资产阶级的联盟也开始出现裂痕,议会与女王的关系趋于紧张。这种矛盾首先表现在宗教问题上。资产阶级要求深入宗教改革,用清教代替国教,为此掀起了清教运动。伊丽莎白却以国教为统治工具,害怕清教的民主共和精神。1588年以后,随着天主教复辟威胁的消失,伊丽莎白加紧了对清教的打击和迫害。尤其是她晚年,多次处死清教激进派领袖,引起了资产阶级和议会的不满。其次,伊丽莎白在晚年越来越随意地把许多商品的专卖权赐给宠臣,严重损害了资产阶级的利益,也引起群众的不满。1597年议会请求废除专卖权,遭到女王拒绝。1601年,女王的最后一次议会再度讨论废除专买权的议案,对专卖权制度进行猛烈抨击。圆滑老练的伊丽莎白害怕与议会发生公开冲突,只好许诺停止出售有害的专卖权,还亲往议会进行安抚,使事态暂时得以平息。
同年11月30日,伊丽莎白一世在白厅向下院议员们发表了着名的“黄金演说”,大意是:“世界上原本没有无价之宝,无论多么贵重的珍宝,都比不上我提到的一个,这就是你们的爱。”她还在演说中说:“也许你们会见证许多比我英明的王公端坐于这个席位上,不过不会有比我还爱你们的人就座于此,这样的人过去没有,将来也不会有。”这是女王的最后一次公开演说。
此时,下层社会的动荡,资产阶级的不满,日益尖锐的宗教争端以及不断发生的宫廷倾轧,都使伊丽莎白晚年变得忧郁、孤僻、多疑。伊丽莎白一世在其辉煌的建树之后,给后人留下了少得可怜的财富和庞大的债务。与此同时,她的身体也变得衰弱多病。埃塞克斯死后,伊丽莎白患上了神经衰弱症,还有风湿病及慢性黄疽缠身。
1603年元月,伊丽莎白卧床不起。3月23日,已经病危且失去语言能力的她同意枢密院的安排,用手势指定苏格兰的詹姆斯六世继承王位。3月24日凌晨,昏迷中的伊丽莎白在萨里郡的列治文宫(曾名里士满宫)逝世,终年69岁。威廉·康登在《大英编年史》中有如下诗体记载当时伊丽莎白的臣民为她送葬时的情景:“女王由水路被运送到了怀特霍尔宫,船桨的每一次划动都令人眼泪汪汪;水下的鱼儿也纷纷地贴着船儿转,哭得眼珠儿掉落,盲目地跟着游动。”
由于伊丽莎白终身未婚且没有子嗣,故而在她死后,历经118年的都铎王朝的统治宣告终结。她死后由苏格兰的詹姆斯六世继承英格兰王位,称詹姆斯一世,开启了英国的斯图亚特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