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郎的刀已消失不见,看着董月明笑道:“我有些饿了。”
在宫宴上光顾着应付各怀鬼胎的人,都没好好吃东西。
董月明笑着快步走出去。
亲戚们都议论七郎在宫里吃了什么山珍海味,可七郎最爱的,其实还是家常饭菜。
很快,董月明端了一碗鸡汤面回来。
寒冷的秋日,吃一碗暖暖的鸡汤面,整个人都暖和。
七郎大快朵颐,好像在吃什么绝世珍馐……这是家的味道。
屋里只有夫妻二人,董月明说:“你今日情绪有些不对,宫宴除了赐婚,还发生了什么事?”
“师姐敏锐。”七郎赞了一句,将宫宴上的冲突说了一遍。
董月明静静听完,皱了皱眉:“皇后失礼了。”
一不该在庆功宴这样的场合,当着百官的面跟皇帝争执,令皇帝难堪;
二不该不管不顾离场,令将士尴尬而寒心。
哪怕是普通人家,大办宴席的时候,女主人当众跟男主人争执、甩脸子走人……都会让男主人和宾客尴尬、如坐针毡。
再好的酒菜,都味同嚼蜡。
难怪七郎一副饿坏了的样子,恐怕在宴上都没心情吃。
七郎叹了口气:“当初王皇后得了嫡子,我真心为她高兴。对于外官来说,朝廷安稳才能安安心心地做事。”
“只是我万万没想到,皇后是这样的性情。”
如果他真的站在王皇后这边,估计得气死……不怕狼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董月明思考了一会儿,说道:“王皇后性情如何且不论,关键还是王家。很显然,王家选择追随长孙无忌,跟关陇士族抱团。”
七郎冷笑:“这不是傻吗?皇帝接连抬举王家目的为何?是想让王家跟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关陇集团打擂台!王家转身倒向长孙家,皇帝一口老血吞回肚子。”
董月明是士族出身,她明白士族的想法。
她慢慢地研磨着茶粉,给七郎点茶,悠然地说:“王家不傻。只许皇帝利用别人,不许别人反抗吗?”
“皇帝想利用王家对抗长孙家,打压长孙家之后,下一个是谁?”
“兔死狗烹,鸟尽弓藏。太原王氏历经数百年风雨,什么阴谋阳谋没见过?皇帝这点帝王心术,被他们看穿了。”
王家不想做皇帝手里的刀、不想跟关陇士族自相残杀。
某种角度来说,他们的立场跟长孙家才是一致的。
铁打的士族、流水的王朝。
只要自家屹立不倒,管他谁做皇帝呢?
王家的态度和立场,自然会影响皇后。
归根结底,王家不把年轻的皇帝看在眼里,皇后无所畏惧,才敢对皇帝甩脸色。
七郎听完,揉了揉眉心,接过茶盏笑了笑:“他们看低了皇帝,也看错了时势民心。”
皇帝有决心有手腕,既然王家不识抬举,不肯做这把刀,那就选择另一把刀。
这世上,有的是人愿意被皇帝利用。
而时势民心……像七郎这样的寒门子弟渐渐崛起,也不愿意因“郡望氏族”这样荒谬的理由,被人一口一个“出身低微”!
七郎看向窗外冷冷的夜色,目光悠远:“既然王家自寻死路,我就不必为他家多费心了。即使中宫易主,也不见得有多大影响。”
武姐姐做皇后莫得关系,将来不做女皇就行了。
皇帝活得再久一点,或者早一点荣升太上皇,让皇权平稳过渡,都可以避免“武周代唐”的动荡。
董月明凝视着七郎:“中宫易主?你这是什么想法?”
废后的事不是没有,但往往是中宫无所出、或犯下大错,七郎知道什么?
七郎一时说漏嘴,轻咳两声:“我猜的。”
见董月明不相信,他强调:“真的是猜的!今日陛下果断给李象跟盈盈赐婚,就是打破了门第,是一个试探。”
“亲王娶妃是家事,皇帝可以做主。那么将来皇帝想要换个媳妇,也是家事,轮不到外人说三道四。”
……历史上王皇后被废,皇帝要立武氏。
朝臣纷纷反对,嫌弃武氏出身低,都说可以另选名门淑女。
武士彟封了国公,在士族眼中也只是贩木材起家的寒门,出身低微!
现在,若论门第,赵家比武家还差一些……七郎只是县侯,离国公还差一大截!
既然赵盈可以做亲王妃,武昭仪做皇后,又有何不可?
都是家事!
七郎分析,李象和赵盈的亲事能成,是撞上了皇帝的心事!
仿佛这朝廷后宫的一场大动荡,就是成全了李象和赵盈的一生一世……大抵也可称“倾城之恋”。
七郎推测得没错。
李象事前找皇帝说了好多话,最打动皇帝的就是一句“我是皇帝的亲侄子,当朝亲王,难道连选择心爱的人做妻子都不可以吗?”
这句话说到了皇帝的心坎上。
他身为皇帝,也不能选择心爱的人做妻子!
接连几百年的朝代更迭,都离不开皇权和相权、皇室和士族的斗争。
长孙家族是元魏献文帝的兄长拓跋嵩之后!
拓跋家当皇帝时,有“八柱国”,李家先祖李虎是其中之一。
换句话说,李家的祖先曾经是长孙家的臣子。
皇帝轮流做,是不是也可以再轮回长孙家手里?
外戚篡位这种事……
杨坚表示:这活我熟。
皇帝吸取前面几百年朝代更迭的教训,对强势的长孙家不可不防。
当然,他还想再给长孙家一次机会,不到万不得已,不想赶尽杀绝。
……毕竟,谁也不想背上杀亲舅舅的骂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