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武家人来说,先帝的死固然令人伤心,可武才人出家为尼,才真正令他们心如刀割。
七郎目光悠远:“她不必急着哭,以后的事,谁能料到呢?”
……一切,都得看新帝的决心。
新帝登基,按惯例就得加恩、封赏群臣,这才是众人如今更关心的。
先帝驾崩短短时日,年轻的新帝瘦得脸上线条分明,比往常更添了几分阴郁。
他沉默地坐在御座上,发出了一道道加恩、封赏的诏令。
长安城哭声震天,可皇帝知道,这就是所有人哀伤的面孔下,真正关心的。
“诏令,司徒、赵国公长孙无忌为太尉兼检校中书令。主持尚书、门下二省政事,赐三千缎;”
“以礼部尚书、兼太子少师、黎阳县公于志宁为侍中;”
“太子右庶子、兼户部尚书高季辅兼中书令。”
“褚遂良升右仆射,册封河南郡公;”
“中书侍郎萧凌兼礼部尚书……”
…………
“李积,”
想到李积,皇帝停顿了一会儿,才继续下诏令。
在家中的七郎,也关注着加恩封赏的名单。
本朝很多官员都是身兼多职的,有的是实职,有的是虚职,用于加恩……也就是不管事,领多几份俸禄这样子。
当然,达官贵人也不缺那份俸禄,主要是面子的问题。
这一轮给先帝重臣、东宫旧臣的加封,最显赫的当然是赵国公长孙无忌。
以他的资历和身份,无论如何加恩都理所应当,其他人嫉妒不来。
不过,长孙无忌还是推让了“知尚书”,只领了“太尉”和“中书门下三品”。
“位极人臣啊!”七郎羡慕的感叹。
长孙无忌是嫉妒不来,他替萧大哥高兴。
本朝人才济济,能担任六部尚书都是功勋卓着的。
且这一轮新帝登基的封赏中兼任礼部尚书,又有特殊的意义……至少,皇帝没有排斥兰陵萧氏。
至于七郎自己,他有点忐忑。
他虽早早拜入太子门下,却既不属于东宫属官,又不属于朝中重臣。
外官,是可加恩可不加恩的那一类。
“但是,陛下临终前召见了我,所以应该还是有我份的。”七郎琢磨着。
总算没让他等多久,其他人的加恩下来后,也轮到了七郎。
“辽东都督、华阳县伯赵全,兼右散骑常侍。”
加恩的圣旨送到赵家,赵老和和周氏高兴地问:“七郎,你又升官了?这个右散骑常侍……干啥的?”
七郎嘴角抽了抽:“不干啥的。”
……彼其娘兮,就是光领俸禄不干事的散官!
哦,偶尔陪皇帝聊一聊天,规谏一下过失,给皇帝当顾问。
“右散骑常侍”,属门下省,职掌规谏过失、侍从顾问,并无实权,而为尊贵之官,常作为将相大臣的加官。
品级够高,理论上在门下省的地位仅次于长孙无忌。
也够尊贵,是“将相大臣”的加官。
但是!
七郎就不喜欢这种光领俸禄不干活的好事!
他缺钱吗?他不缺啊!
地位尊贵?他可不是虚荣的人。
看样子,皇帝还是希望他出任外官,暂时没有把他调入中枢的计划。
在这帝位更迭的敏感时期,辽东那地方唯恐动乱,皇帝不放心交给别人?
比如阿史那贺鲁那头狼,就得自己盯着;大贺枯莫离这杀兄小能手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七郎只能这么安慰自己。
赵老汉和周氏了解清楚,还是很高兴……不管怎么说,实职虚职都是升官!
仅次于赵国公?四舍五入就是跟赵国公平起平坐了!
何况,还能多领一份俸禄!
“不干活还能领俸禄?”赵老汉喜滋滋,“还是读书好,竟然有这样的好事!”
董月明见七郎略显郁闷,回房后对七郎说:“你别得了便宜还卖乖,几十个边州都督,有几个加封的?”
“就是东宫属官、朝中旧臣,不知多少人想要‘右散骑常侍’这个身份……随侍顾问,非帝王心腹不可为。”
皇帝不喜欢你,才不想听你叨叨!
最重要的是,七郎是外官,有了这个加封,就多了一层朝官的身份,为将来入朝拜相铺路。
……本朝外官和朝官,可以说是两套系统。外官做到封疆大吏,也不一定能入朝。
听完董月明的话,七郎也转过心意,笑道:“娘子说得是,这么说来,皇帝还是喜欢我的。我就是想着,萧大哥兼了个六部尚书的实职,我却得个虚职,有些不高兴。”
董月明嗔道:“你啊!什么都跟萧凌比!”
七郎嘟囔:“我不跟他比,难道跟赵国公比?这么一来,我开春又要返回辽东了。也是,辽东都督的大印还在我身上。”
离开辽东时,他曾想过把印托给李思文,以防突发情况,可最后还是没有给。
都督大印关系重大,万一有人从李思文那里偷了这个印,做出什么事来,那就阿弥陀佛了。
还是藏在空间里,除非爆了他,谁也偷不走。
七郎在心里纠结着,皇帝到底是喜欢他,还是不喜欢他,纠结得心都碎了,还是按规矩去谢恩。
皇帝百忙之中,竟抽空见了他。
七郎看到皇帝的一瞬间,就不想问“你到底喜不喜欢我”了。
他眼中流露出深切的关心,劝道:“陛下节哀。就算心里难过,也该尽可能多吃一点。臣知道一个素食的菜谱……”
他絮絮叨叨的说着,不知情的还以为他是一个厨子。
皇帝听着听着,心情竟奇迹般平复了很多。
先帝驾崩,百官哀痛。
在长安的外藩使臣都哭声震天,有的人更是用断发、刺面、割耳来表述自己的悲痛。
衡阳长公主驸马阿史那社尔、左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都请求自杀殉葬!
可是,谁能比皇帝自己更悲痛呢?
但没多少人在意他的悲痛,只会在意皇位的平稳过度,在意手中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