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骥行三国 > 第100章 装神弄鬼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天师道参加汉军祭魂仪式的都是关中各郡县的头头,他们自有一套独特的组织架构,最底层的信徒被称作鬼卒,以若干鬼卒组成一舍,每舍领头的骨干成员被称为祭酒,而张咏则是教众公推的治头,是天师道目前在关中地区的最高负责人。

天师道的作用有些类似于农会,是一种带有一定程度互助性质的民间组织,祭酒需要设立义舍资助生活无着的贫困教众,入教者则需要向义舍捐献五斗米,所以天师道又称作五斗米教。

天师道的义舍由于除了义务传教、治病外,还兼有应付诉讼、对抗额外的征派等功能,所以在当时颇受底层百姓的欢迎,官府或世家大族则蔑称他们为米贼。

为表示重视,张咏亲自打扮得犹如后世农村跳大神一般,穿着奇异的服装在场中又唱又跳,一群脸抹得像花猫似的祭酒们也围成一圈大声念诵着法箓咒语

“……请受太一神符箓……日月同照……所有千灾万厄……子能持之……”

赵骥不懂天师道在祭魂仪式中搞的那套玄虚,但前来参加的信徒们却对此表现得甚为虔诚,纷纷口中念念有词的顶礼膜拜起来,现场效果很不错。

而受邀的关中世家代表则对此嗤之以鼻,杨嚣本着少说少错的态度没有妄加发表自己的意见,但他旁边不远处不知代表哪家的一个儒装老者却捋着胡子毫无顾忌地评论说:“子不语怪力乱神,征北将军如此敬信五斗米教,闹不好的话,恐怕又要重复黄巾之祸了”。

一整套繁复的仪式即将收尾之时,张咏咬破舌尖,用手指蘸着舌尖血画了道符,赵骥认不得符文,只听得周围信徒齐齐失声惊呼,想来这道符在天师道内部是极厉害的,只见张咏以桃木剑挑起符纸,手中不知抓了把什么东西就着烛火往符上一撒,顿时“砰”的腾起一颗火球。

待烟火散尽,张咏举剑凝视,突然惊叫道:“祖天师显圣了!”他随即双手捧着木剑跪倒在地,颤颤巍巍地说到:“祖天师有言托付征北将军”。

张咏所说的祖天师便是天师教的创始人张陵,他相传为西汉开国功臣张良的后代,在西汉顺帝时移居益州,假托太上老君降临的名义创立了天师教,尊老子为教祖,并子孙世代相传,张鲁就是张陵的嫡孙。

张陵有话跟我说?赵骥心中暗笑,面上还是装得一本正经,好在张咏托的是创教祖师张陵的名号,否则张富这位现任天师可还在邺城活得好好的嘞。

赵骥步入祭场接过张咏奉上的木剑,只见剑身上写着两行字“正一辅汉,关中兴教”。

赵骥暗叹:写得够直白的,这完全没有一丁点箴言该有的玄虚感了,但好在天师教真正的头头现在都软禁在邺城,留在关中的都是些文化水平不高的信徒,直白点也许效果更好也说不定。

赵骥把剑递还张咏:“交给大伙儿都看看”。

周围的教众们诚惶诚恐地跪着接过剑来看,看完后纷纷拜服在地上,应该是看懂了字面的意思,就算有不懂或不识字的,也自有旁人帮忙解释。

张咏激动地喊道:“祖天师这是要我们辅佐大汉呀!”

教众们听了轰然响动,立即三三两两地交头接耳起来。

赵骥故作不解地问张咏:“不知祖天师是?”

张咏连忙大声回答给教众们听:“回将军,祖天师乃是我教创道祖师,讳陵,字辅汉”。

张咏故意在说到张陵的字时提了提语调,教众们一听果然嘈杂声更大了。

张咏能被关中教众推举为治头,自然是个惯会装神弄鬼调动信徒情绪的人,他举起剑率先疾呼:“祖师显圣!辅汉兴教!祖师显圣!辅汉兴教!”

被宗教情绪占据了头脑的教众们纷纷也跟着张咏声嘶力竭的呼喊起来,现场气氛顿时火热,只有关中世家代表们或心惊胆颤、或面面相觑、或另有所思的静立原地。

山呼海啸过后,张咏对教众们说:“既然祖天师叫我们辅佐大汉,那我们就听听征北将军有什么话要吩咐”。

虽然听众都是天师教的信徒,但赵骥不打算讲什么道义道理的,古时历朝历代借宗教之名起事的不在少数,关键还是在于要能够维护教众的利益,如果全依赖那些虚之又虚的教义教条,是不可能取得最后成功的。

“天师教兴起于益州,大家本来都是汉中的百姓,可为什么你们现在会抛家舍业客居异乡?”赵骥朗声讲到,“是曹贼,是曹贼为了篡汉的一己之私,不惜把大家强制迁徙到了关中”。

“大家回想一下,你们是怎样从汉中一路来到关中的?途中有多少人死于饥饿、疾病和劳累?到了关中后的生活又比不比得上你们原先在汉中的生活?”

古时迁徙百姓绝对可以称作是一场生存挑战赛般的死亡行程,官府沿途不会提供任何物资补给,能否活着到达目的地完全取决你自己是否携带了足够的粮食,以及自己的身体是否足够硬朗。

历代每次大规模的迁徙,都会有大量的百姓倒毙于半道成为野兽的食物,家资微薄的通常撑不到目的地就会死亡,中上之家就算活下来也大多都会破产成为贫民。

曹操非常重视削弱敌方的民力,关于他大量迁徙百姓的史料记录比比皆是,但凡他觉得不能稳占的地方,或是他认为治下某地过于富庶有必要削弱,或是有意补充自己封地人口的时候,都会把当地的百姓迁走。

官渡之战前,为防止袁绍分兵骚扰,曹操迁走了兖州北部黄河以南的百姓,三国志记载“徙燕、白马民,民不得走,贼亦不敢钞”。

赤壁之战后,为防止孙权抢夺人口,曹操又大规模迁徙整个淮南地区的百姓,直到民众恐慌性的就近逃往孙权的控制区才作罢,史书对这次迁徙的结果记载是“江西遂虚,合肥以南唯有皖城”。

类似的徙关中民补充洛阳、徙阴安民补充河南、徙冀州士卒家十万户实河南、徙民以充河北等等记录不胜枚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