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骥行三国 > 第46章 班师回朝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阎宇带着南征的军队返回了成都,赵骥亲自出城来接。

当初,赵骥带这支中军新兵从成都出征时只有一千人,后来汇合了留在武陵的三千驻军,又收降了孟琰部一千人,归来时已有足足五千士卒。

阎宇部三千人不是中军编制,按理该回武陵驻防,但吴懿已从赵骥送来的俘虏里招募了足够的郡兵,实在不愿意留下阎宇这个不听话的部下,干脆卖个顺水人情,以武陵、零陵二郡供养不起太多军队为由,极力要求朝廷把阎宇调回成都去,于己于人都是好事。

诸葛亮正在成都大肆招募编练新军,自然不会不允,于是这五千人就全部归入了中军。

中军得胜班师,身为中护军的赵云循例进宫向皇帝禀报战事详细,尚书令马良也在旁一并禀报了封赏事宜。

刘禅听完后,眨巴眨巴眼睛,突然开口问赵云:“赵叔,你怎么派个监军去领兵作战,这不显得朕…额…显得朝廷章程混乱嘛”。

“陛下近来果然长进了”,赵云笑着答到,“中军新建,不少职务都空缺,所以才会临时安排监军出征,并非常例,既蒙陛下垂询,臣请转中监军赵骥为中领军以示陛下之明”。

刘禅得到赵云夸奖,心中不禁得意,感觉自己仿佛解决了一个极为难的朝政顽疾。

马良在刘禅开口时就觉得有些不对劲,新皇帝年轻,又非常信任诸葛亮,一向不干涉丞相府对政事的处理意见,他本以为是皇帝一时兴起多问几句,孰料赵云竟立刻顺着皇帝的话就要求调整军中职务。

“陛下不可”,马良立即出列奏道,“南征封赏已有定论,是经过大臣商议和陛下核准的,如此朝令夕改岂不是让天下人视朝廷诏令为儿戏”。

刘禅一时语塞,他有些不甘心自己提出的意见刚被肯定,就又被驳回,于是可怜巴巴地看向赵云:“赵叔,朕刚才说的到底对不对?”

赵云耐心教导道:“殿前议事,大臣之间意见不同乃是常事,没有对错之分,陛下贵为至尊,要多听取各方的意见,也该当有自己的主意,最后圣心独断即可”。

“好”,刘禅有了赵云这句话撑腰,语气都硬了几分,“那就转赵骥为中领军”。

“臣遵旨”,平级调动不是什么大事,赵骥的职务也不是什么方面重将,马良身为尚书令,是皇帝和丞相府之间的纽带桥梁,皇帝难得开次口,他不愿意为了这件小事和皇帝闹僵,何况还是在赵云这个掌管中军的元从老臣面前。

当夜,丞相府中,已经升任侍中的董允向诸葛亮禀报了白天在宫中发生的事。

“丞相,这件事不能顺着陛下,中军职务至关紧要,不可落入外人之手”。

诸葛亮听了露出几分不悦:“休昭慎言,同朝为臣谁是外人,议事就议事,不要针对特定的某个人”。

诸葛亮斥责董允后,又问费祎:“是陛下自己察觉赵骥作为监军却直接领军的?”

费祎也是侍中,白天时他和董允都在殿前。

“是,赵老将军并未提及或暗示,确实是陛下自己注意到这个疏漏的”。

诸葛亮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陛下能留心朝政,还能指摘出其中的错谬,虽不是什么要紧的事,却也难得,这件事就这样吧,按陛下的意思办”。

费祎思索片刻又说:“赵老将军为人稳重,要么不说话,一说就是军国大事,今日他为了这点小事提出意见,是不是有些反常?”

“哈哈”,诸葛亮朗声笑道,“现在的满朝文武中,恐怕只有我能与子龙心有同感了,你们不会明白的”。

费祎接着进言:“如今中监军空出,不知丞相属意何人?”

诸葛亮投向费祎的眼神中又添了几分赞许,这个年轻人反应机敏,这么快就想出了制约的对策,他思量片刻道:“马幼常敏于军事、常有高论,让他兼了中监军的职务吧”。

说到马谡,诸葛亮脑中立即浮现出刘备在永安病榻前对自己说的话:“马谡言过其实,不可重用”。

刘备最初也很欣赏马谡,马谡不到三十岁就被任命为成都县令,三十出头又提拔成越雟太守,但南中叛乱后,马谡弃城逃回成都,完全没有采取任何办法来改变局面,与领兵就地抵抗并成功阻止叛军继续北上的李严、李恢、吕凯等人形成鲜明对比。

诸葛亮非常喜欢马谡,他觉得高定在越雟郡举兵叛乱时,马谡手中无兵无将,逃回成都虽不体面,但也不失为明智务实之举,这样的人才万一折在南中实在可惜。

马谡现在的职务是丞相参军,让他兼任中监军,既能发挥他在军事上的才干,又能在中军里插下一根钉子,一举两得。

赵骥转任中领军后,赵云直接把南中归来的五千人马划拨给他指挥。

考虑到未来的战场是在北方,赵骥决定弃用鸳鸯阵,毕竟戚继光出镇蓟州后也做出了同样的选择。

首先是增加弩兵比例,在步兵方阵中提高到百分之五十的结构,尽量提升远程杀伤力。

诸葛亮目前正在大规模的造弩,供应方面不成问题,在他的监工下,蜀汉制造的弩质量十分可靠,就连普通士兵使用的弩有效射程也能达到惊人的一百五十步到两百步,远远超出当时常见的三石弓百步左右的射程。

其次是肉搏步兵全部换装长矛,每人装备一柄一丈八尺长的长矛,用于对抗曹魏的大量骑兵。

最后是制造偏厢车,这是一种四轮车,车身一侧有约一人高的竖板,战时可以以车为阵防箭和防御骑兵冲击,平时用于运输辎重。

偏厢车据说是由诸葛亮发明的,由于易造实用的特点,一直被沿用到明朝末年,历史上喜欢使用偏厢车的武将不胜枚举,不久后的西晋名将马隆就曾使用偏厢车列阵大破河西鲜卑,东晋名将刘裕所用的着名的“却月阵”也是以偏厢车为前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