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试结束后,接下来的十天对于考生们来说是漫长而焦急的等待。
这段时间里,考官们会仔细批阅试卷,评定成绩。十天之后,便是放榜的日子。
放榜的地点通常是在当地的贡院,那里会张贴出一张巨大的榜单,上面写着所有中举者的名字。
这张榜单对于考生们来说意义重大,它决定了他们是否能够继续踏上仕途之路。
一旦放榜,中举的人将会迎来一个重要的时刻——由州府的官差亲自上门通报。
这个消息不仅会让考生本人欣喜若狂,也会给整个家庭带来荣耀和喜悦。
衣浩一家也不例外,他们同样期待着放榜的那一天。
然而,由于担心错过中榜的消息,一家人决定在放榜的第二天再出发。
这样一来,即使有什么意外情况,他们也能及时得知结果。
一般来说,中榜后家中长辈都会在老家设宴,邀请乡亲父老一同庆祝。
但衣浩他们家情况有些特殊,他的老家其实是母亲林霞的家,而他的父亲衣元并非入赘。
在桃林村,除了林霞的堂兄一家对他们颇为照顾外,其他人都将他们视为外人,并没有太多的交情。
当初他们决定迁往彭城时,衣元和林霞已经亲自到关系较好的人家中拜访道别。
所以,现在他们觉得没有必要再特意折腾回去设宴,毕竟在桃林村,他们并没有太多值得感谢的人。
按理说,医谷作为衣元的家,理应设宴款待。
然而,衣德并非那种注重表面虚荣的人,经过深思熟虑后,最终还是因为距离等实际问题而放弃了这个想法。
于是,他们决定等待明年春闱结束后再一同返回医谷祭祖。
在这几日的时光里,衣浩选择留在家中陪伴三位老人。
这些年来,他一直在外求学,鲜少有时间能够照顾父母。
如今好不容易有了闲暇,他自然希望能够多陪陪他们,尤其是已经年过花甲的阿爷。
平日里,阿爷都是由大哥照顾着,而衣浩自己日后中榜后,恐怕也无法长时间留在他们身边,更多时候还是要依靠大哥。
因此,他觉得自己能为父母做的实在有限。
父母对于子女的心情,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其实都是相似的。
在刚开始的三天里,父母对衣浩可谓是宠爱有加,恨不得他每天都待在家里。
然而,到了第三天,情况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仿佛连家里的狗都开始嫌弃他了,巴不得他赶紧离开家,别再待在家里。
“你怎么还赖在家里头,也不出去走动走动,整天就这么闲坐着,啥事儿也不干!”
林霞头也不抬,自顾自地缝着那件小衣服,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言语间透露出对衣好的些许不满和嫌弃。
衣好听了这话,心里有些不是滋味儿,但又不好直接顶嘴,只得无奈地撇了撇嘴。
他嘟囔道:“我才不想出去呢!我就在家陪着阿爷阿爹耍耍八段锦,多好啊!”
一旁的衣德和衣元似乎对衣好的这番说辞并不买账,他们甚至连看都懒得看他一眼。
沉默片刻后,还是衣德先开了口,他的语气虽然还算温和,但话里话外都带着几分责备之意。
“浩儿啊,你看看你,都二十一的人了,也该多出去交些朋友,别整天就知道闷在家里。”
“你那些个朋友呢,也不聚一聚,联络联络感情?”
衣浩心中有些不以为然,他觉得自己现在这样的生活挺自在的,根本没必要去刻意结交什么新朋友。
然而,面对祖父的教导,他又不好直接反驳,只得低着头,不吭声。
衣德见状,稍稍停顿了一下,接着语重心长地继续说道:“浩儿啊,你要知道,人活在世上,朋友可是很重要的。”
“多参加些诗会,露露脸,出出风头,这样一来,你的那些朋友们才好给你牵牵线,介绍个合适的女子给你啊!”
说到这里,衣德顿了顿,然后又补充道:“我们当长辈的,思想还是很开明的,只希望你能找个与自己心意相通的女子,共度一生。”
衣浩满脸喜色,急忙迎上前来,双眼紧盯着自己的祖父,满心欢喜地说道。
“阿爷,您快帮我看看吧!我对这方面没啥特别的要求,只要是您和爹娘喜欢的就行啦!”
其实,衣浩之前一心扑在读书上,满心渴望能够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功名,对于婚姻大事根本无暇顾及。
而且,以前村里也有不少人想给他介绍对象,但都被他的爹娘以孩子还小为由婉言谢绝了。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衣浩看到大哥和二姐都成双成对、恩恩爱爱,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强烈的羡慕之情。
他的那些同窗好友们,好多都已经成家立业,甚至有时还会在他面前开一些荤素不忌的玩笑话。
每当这时,衣浩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象,如果自己也能有一个温柔体贴、知冷知热的女子陪伴在身边,那该是多么幸福美好的事情啊!
于是,衣浩越来越渴望能够早日成亲,拥有属于自己的小家庭。
可让他感到无奈的是,他的爹娘似乎对这件事情完全不上心,甚至连一点给他说亲的念头都没有。
然而,衣元林霞对于他们三个孩子另一半的想法却是截然不同的。
对于大儿子,他们希望他能够留在身边,毕竟他是家中的长子,承担着更多的责任和期望。
早点成亲不仅可以让他更早地为未来做打算,还能让他在家庭中承担起更多的角色。
大儿子性格醇厚老实,需要一个泼辣有主见的伴侣来互补,同时又要心地善良,这样才能与他相互扶持,共同经营家庭。
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和挑选,他们终于找到了吴芳这样一个理想的儿媳,她的性格和品质都非常符合他们的期望。
二女儿则是个任性刁蛮、好吃懒做的孩子,要找到一个能够包容她所有缺点的人并不容易。
但出了点意外,她自己选择了滕克作为伴侣,这让衣元林霞夫妇有些无奈。
尽管他们觉得两人门不当户不对,女婿也未必会喜欢女儿,但作为父母,他们也只能硬着头皮支持女儿的选择,希望滕克能够看在救命之恩的份上,真正理解和包容二女儿的个性。
小儿子聪明伶俐,城府颇深,而且热爱读书,有着远大的志向,他们坚信他将来一定会走上仕途。
然而,乡里的女儿们见识有限,恐怕难以在事业上给予他足够的帮助。
如果过早地为他定亲,不仅可能会耽误他的前程,还可能会给他带来不好的影响。
而且,那些高门贵女们往往眼高于顶,对于他们这样泥腿子出身的家庭,恐怕连门都进不去。
所以,他们只能等待小儿子有所成就之后,再去寻找那个与他相配且能共度一生的人。
衣德一开始对于衣浩定亲这件事还是颇为关注的,毕竟这关系到他小孙子的终身大事。于是,他便询问起儿子儿媳关于此事的看法。
在听完他们的讲述后,衣德不禁陷入了沉思。
他也知道,在一个男人尚未具备足够能力的时候,成家或许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过早地步入婚姻殿堂,可能会面临各种现实问题和压力,而这些问题往往会让人感到力不从心。
衣德心想,如果一个男人在事业上还没有取得一定成就,经济基础不够稳固,那么他在家庭中的地位和话语权也会相对较弱。
这样一来,不仅会给夫妻关系带来潜在的矛盾和冲突,还可能影响到整个家庭的稳定和幸福。
此外,衣德也考虑到了婚姻中的“门当户对”问题。
如果双方条件相差悬殊,高不成低不就,那么这样的婚姻很可能只是一种将就。
这种将就不仅会让双方都感到不满足,还可能导致彼此之间的感情逐渐淡漠,最终走向破裂。
儿子儿媳考虑的很周全,衣德认为衣浩目前还是应该以事业为重,先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实力。
等到时机成熟,再去考虑婚姻大事也不迟。
毕竟,只有在自己足够优秀的时候,才能吸引到与自己相匹配的伴侣,共同创造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