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亥大声的说道:“那些前线士卒,他们来自各个村落,背负着家庭的期望和责任。甚至很多都永远的留在了战场上,他们难道没有功劳吗?”
“他们也有父母,在遥远的家乡默默祈祷着儿子的平安归来;他们也有妻儿,日夜守望,期待着亲人的归来。然而,他们毅然投身战场,为了大秦和天下的利益,舍弃了家庭的温暖。”
“他们面对敌人的凶残,毫不退缩。在一场场生死交战中,他们用自己的身躯构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每一次冲锋,每一次抵抗,都是他们对大秦这个国家的无私奉献。他们的勇气和坚韧,成为了胜利的基石。”
“他们在前线舍生忘死的为了这个国家在作战,他们的亲人对他们的样貌都停留在了分别的那一刻,也可以说是永别!”
百姓的们心头一紧,当听到陛下所说的言论后,眼睛瞬间瞪大,脸上露出了难以置信的神情。
所有百姓家中到了战时都会抽出一个男丁要被强制征集当兵,凭借着军功制家中男丁当兵之后不仅可获得军饷还可以凭借着在战场上获得的军功实现阶级的跨越。
可是这样的功劳能有几人得到,他们这些家人最大的希望并不是好处,而是自己的孩子,自己的男人能够平安归来。
可刀剑无眼,在场的差不多每个家庭都有亲人当兵死亡。
之前只是象征性的获得补贴,却没有人歌颂他们的功绩,原来这些陛下都记在心里。
他们感觉已经很满足了。
胡亥不紧不慢的走到公子羽跟前,眼神锐利的看着公子羽,严声质问道:“你敢说他们……没有功劳!”
公子羽的嘴唇微微颤抖着,想要说些什么,却发现自己喉咙干涩,发不出声音。
看着百姓眼中炙热的神情,一股异样的情绪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胡亥这个混蛋,说的确实不错。
可实在是太过于毒辣,把这些辩论方面的知识,全部都用在对付兄弟上!
还不等公子羽回答,百姓纷纷喊道:
“陛下圣明!”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赳赳老秦,复我河山。”
……
夹在百姓中的六国之人心中非常难受,他们在各自国家的复国之路上只是一枚非常不起眼的棋子。
不知道他们死后那些在后面指点江山的诸侯王和贵族门阀们会不会记得他们的功劳,他们所做的一切。
百姓们的眼睛里闪烁着光芒,脸上洋溢着笑容,这次的笑容中充满了自豪和欣慰。仿佛看到了自家男丁在战场上英勇战斗的身影……
胡亥看着眼前的一幕心中感慨,今天过后自己的声望会再次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再加上今天晚上的报纸一经推出,关内就能够做到固若金汤。
自己可以放心的前往前线了!
胡亥抬手示意安静,待人群安静下来后,胡亥继续说道:“大秦每一次胜利的果实是属于全体大秦的百姓,后方也是重中之重,他们默默承担着保障物资供应的重任,确保前线的战士们有足够的武器和粮食。为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胡亥话锋一转,冷冷的说道:“然而,竟有人认为祖上的功劳可以为其子女赎罪!这种观点是对那些默默付出人们的一种漠视和不公平。”
“功劳固然值得称赞,可这绝对不是让人胡作非为的理由!”
“在追求公正和公平的道路上,我们应该反思这种将功劳归于个人的狭隘观点。一个国家的胜利是全体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每一个人都应该得到应有的尊重和认可。就像这一次的六国余孽反扑,如果没有各位老秦人的帮助,绝对不会取得如今的战果。”
“如果一个强大的国家中不存在公平,那么它的强大将会是人民的不幸,这样的强大将会毫无意义,你说是吧?我的好皇兄弟!”
“我…”公子羽感受到来自胡亥给予的压力。
胡亥这一番话下来,他能说一个不字吗!
以一己之力否认大秦所有老秦人的功绩,他可没这个胆量。
赢动神色复杂的看着胡亥,他算是半路从宗室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在宗室极度缺人时才有了如今的位置,之前从来没有正面面对过胡亥处理问题的能力,以为只是凭借着魄力和布局。
直到上次在大殿之上公然与儒家孔圣人的嫡传人进行辩论,完胜。
但是不以为然,现在看来彻底断了赢动所有的小心思。
对上胡亥真的是打不赢,说不过!
赢动脑子在飞速转动。
加油!
快到想出一个办法,重新获取胡亥的信任!
胡亥看着公子羽面色有些苍白的保持着沉默,冷冷一笑。
公子羽一直表现的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还以为有什么底牌呢。
搞了半天,最大的倚仗竟然还是始皇帝和皇子的那一层身份!
胡亥转念一想,也难怪,在古代皇权神授的影响下,公子羽是龙的儿子,除了自己还真没有人敢审判他。
胡亥对着在公子羽后面吓得瑟瑟发抖的地痞说道:“朕看你们也是没钱,但是你们也不能白吃。”
“人均有份儿,你们平摊一下。来人将这些人全部发配到北方给朕修长城,每月给他们发的饷银扣除掉日常开销全部用来还债!”
“什么时候他们的工资能够抵下这一顿饭,再将他们放回来。”
所有地痞混混听见这话顿时就蔫了。
平摊下来,一个人也要还一万多两,一年十多两的饷银。
很多人的眼中知道自己将要修一辈子长城,激动的泪水在眼眶中不断打转。
靠,一百多年,这一顿饭把自己这一辈子都吃进去了!
关键是自己还不一定能够活一百多年。
他们心中有了一个可怕的想法,不会还不完让自己的后人接着还吧。
胡亥好像猜出他们的想法一样:“以后所有吃白食没有钱不要紧,朕给你们找一个打工的地方,去北方修长城,欠的多不要紧,父债子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