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继红拍完照片后,走到一旁听着两人的采访。
采访持续了近一个小时,末了赵晓雅问道:
“杨同学,感谢你接受校刊的采访,还有最后一个问题,请问你对咱们学校的学生有什么建议吗?”
杨兴武听到这话,微微一愣,反应过来后,这才说出了自己的答案。
“没有,在我看来,现在的大学生正处于最好的时代,他们的生活应该是多姿多彩的,我的建议就是不要建议。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不是按照条条框框我约束他们。
你可以在图书馆里认真看书,也可以在未名湖畔练武,可以在外语角背诵单词,也可以在大饭堂里参加舞会……”
“好的,感谢杨同学的配合!”
赵晓雅说着站了起来,杨兴武看到后也连忙站了起来。
“应该的。”
采访结束后,三人分别,李继红带着赵晓雅往办公室走去。
“采访的不错,你感觉怎么样?”
“挺好的,杨同学说的很多的东西,都是咱们所不了解的,比喻也很通俗易懂。”
“那就好,你回去撰写一下文章,明天拿过来看看,合适的话周六就要刊印了。”
“好的!”
……
杨兴武在采访结束后就回到了宿舍,回到宿舍发现没人,估计都在参加社团的活动,他走到桌子跟前拿起孙俊才的笔记本又认真看了起来。
看完笔记后,杨兴武看着空荡荡的宿舍,有些无聊。
想起自己去了广交会近二十多天,最近这一个月的报纸他都没咋看过,正好趁现在有时间,刚好找出来看看。
他越找越发现,报纸都是最近几天的,之前的都不见了,他明明记得自己定了报纸的。
杨兴武暗自奇怪不已,在宿舍里找了好几圈,终于在犄角旮旯里找到一堆报纸。
打开废旧报纸,看了半天,都是些老生常谈的问题,忽然在一处找到了批判自己的文章。
杨兴武看到这里顿时来了兴趣,拿起报纸仔细研读起来。
报纸上说他的理科状元是作弊得来的,报纸给的信息也很详实,报纸上列举了他参加预考时,高考成绩才四百多分,到了高考的时候,一下子放了个大卫星,进步也不是这个进步法。
故此,报纸上对他的成绩进行了似是而非的批判。
看似在夸赞,实则是暗讽。
杨兴武看到这里也不得不佩服记者们的想象力,但好像脑子有点不够用,以他们三川市的考场,连个上六百分都没,即便把整个市的学生聚在一起,一起做套试卷,能不能考他这个分数,还不一定!
毕竟数学从不骗人,不会就是不会,再怎么坐也坐不出来。
随后杨兴武又翻开了其他报纸,都是对他这位最后一位状元的担忧和分析。
杨兴武看到这里,明白了舍友们的心思,感慨之余,浑不在意的笑了笑。
这种程度的批判连网暴都算不上,他懒得搭理,毕竟夏虫不可语冰!
杨兴武在看报纸的时候,张卫军和孙俊才几位舍友陆续回了宿舍。
看到杨兴武在看报纸,几人互相看了看,连忙安慰起来。
“兴武,别看了,都是他们胡说八道的。”
“就是,哥们,这些个记者天天正事儿不干,天天胡说八道。”
“是啊!要是作弊都能作出全国状元来,那这高考的存在还有什么意义。”
“对啊?去年的数学高考多难,考过的人又不是不知道。”
“放心吧!哥几个我没事儿,就这还想打垮我,没可能的。”
“真的?”
“那当然!”
“我就说兴武心态好吧!你们还不信?”
“你快别嘚瑟了。”
“就是!”
“哈哈!”
宿舍众人看到杨兴武好像并没有受太大的影响,这才放下心来。
“快七点了,咱们吃饭走吧?”
“走走,今晚是食堂有那个红烧肉,咱们赶紧去。”
“走!”
六人吵闹了一阵,拿上饭盒去了食堂。
接下来的两天,218宿舍的众人,重点关注了杨兴武的状态,发现他确实没有受影响,这才安心。
星期天,杨兴武跟着舍友们去了图书馆学习,预计今天看完笔记就能赶上因为去广交会而落下的进度了。
中午的时候,杨兴武拿着饭盒,来到锅塌豆腐的窗口跟前排队,京大食堂里最有名的就是玉米糊糊粥,这个是免费的,学生们可自取。
另一个就是素菜锅塌豆腐。
这个菜虽然是素菜但是在许多同学眼里就是荤菜,因为有油水。
京大的津贴在众多高校里也算是头一档的,毕竟他们学校级别够高,饭菜也不贵。
素菜一份一毛钱;半荤一毛五,就是肉和菜一起炒的这种;大荤两毛一份,譬如红烧肉、红烧带鱼,这些全肉的。
二两面做的大馒头,拿上饭票两分钱一个。
以一个成年人一顿三个大馒头,一份肉菜来计算的话,中午和晚上需要花费五毛二,早上一毛钱也吃的很不错。
一天花销六毛二,一个月花销不到二十块,这还是在顶配的情况下,京大给到的津贴完全够学生们吃的很好。
但是也有许多学生,中午只打一份素菜,中午和晚上打点米和馒头凑和着吃,一天只吃一份菜。
剩下的钱再寄回家里,改善家里的生活,这个时代许多学生都很穷,吃饭也很节省。
锅塌豆腐因为有油水是许多贫困学生们的首选,特别是最后一份锅塌豆腐卖完时,食堂的厨师会把油和豆腐全都倒学生的饭盒里,这样就会多不少油水,许多学生以能打到这种豆腐为荣。
杨兴武排了好一会儿队伍,打了一份锅塌豆腐,回到座位上跟舍友们一起吃饭。
“锅塌豆腐啊?这玩意儿挺难抢的,你居然买到了?”
“运气不错,你们要尝尝吗?”
“好啊!”
张卫军说着夹起一块豆腐吃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