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东旭在易中海家里待了快1个小时才出门,两人交谈了什么,没人知道。
但是从贾东旭的表情里不难看出,他们似乎找到了对付丁勇的法子!
贾东旭还从一大妈那里借到了200元钱,用来给贾张氏交罚款!
但是他不敢去见贾张氏,只到派出所交了罚款后就回家了。
最后一周的夜巡,丁勇在第一天晚上就遇到了情况。
当时丁勇正点了支烟,一边朝前走,一边打量着四周的情况。
走到路口,刚一转弯,见不远处有一个人踉踉跄跄的朝自己走来。
他第一时间以为对方是不是被人捅了,下意识的就把手放腰上,观察着那人身后是否有人追赶。
但那人身后并没有情况,再仔细一打量:嗨!喝醉了!
丁勇无语的笑了下,站直身体继续往前走。
对方在左侧道路,丁勇也有意避开他,走的右侧道路。
谁知快接近的时候,那人突然斜着走了过来。
丁勇马上停了脚步,做好一定防御,看这个醉鬼想干嘛?
醉鬼带着魔鬼的步伐,一步两步,在丁勇的内心疯狂摩擦!
走近后,一股子浓烈的酒味扑鼻而来,丁勇干脆让开了两步。
谁知对方一个踉跄,也往他移动的方向斜跨了两步,刚好在丁勇正面,距离不到1米左右的位置。
丁勇一直是防备着对方的,当他踉跄到自己面前的时候,丁勇差点都准备出手了。
但再三观察,对方踉跄过来后,没有其他任何动作,还呆滞的看着他,确确实实就是喝醉了。
丁勇翻了个白眼,就准备绕开继续巡逻。
谁知那人突然开了口:“你,你是谁?干嘛挡我道?让,让开!”
丁勇看了看两边:特么的好几米宽的道,是你扑到我面前的,居然嚷嚷着说我挡道了?
再看看了看那人那副醉酒的模样,丁勇压了下脾气,犯不着和个酒疯子计较。
就在他再一次准备绕开的时候,那个酒疯子又开口说:“谁特么让你走了?”
说着就伸手要来抓丁勇。
丁勇眼睛一凝,抓住那人的手就是往上一折。
等那人痛呼一声往地上跪的时候,丁勇伸出另外一只手,甩手就是两耳光,准备给他醒醒酒。
可能是那人喝得太多了,两巴掌都没打醒,还开口骂人:“艹!哪个孙子特么的打我?我干死你!”
丁勇听他还出言不逊,也不废话,又“啪啪啪啪”的几个耳光。打完之后,那人倒是不出声了。
但丁勇仔细一看,特么的睡着了!
这下轮到丁勇“我艹”了!
这是什么神仙?
于是丁勇长叹一声,干脆把他拷上,拖回了保卫科的小黑屋。专门给他摆弄了个很“优雅”的姿势,让他好好醒醒酒!
然后丁勇扔了一包烟给值班的两人,说:“里面那人喝多了,居然攻击我。等他酒醒了,探探底。”
“如果没啥背景的话,告诉他,他酗酒滋事、袭击执法人员。如果不想去坐牢的话,让家里人送100元罚金来。”
值班的人笑呵呵的接过烟,说:“好嘞。丁队长你就瞧好了,这事包在我们身上。”
积分上,抓个酒鬼,才给了10积分,连赌客都不如。丁勇忍不住吐槽系统的吝啬!
第二晚平安无事。第三天晚上夜巡前,值班的其中一人找到丁勇,把他拉到了一边。
从兜里拿出100元钱递给丁勇,说:“丁队长,那人下午被家里人接走了。这是罚金!”
丁勇连连摆手,说:“可别给我,这钱交上去吧。”
值班的科员一愣,明白了他的意思,点头说:“丁队长高亮,我知道了。”
丁勇笑了笑,也没解释,散了支烟给他,转身去巡逻了。
这一天的晚上,也平安无事。就这样,为期近一个月的夜巡,也终于结束了!
也不知道是丁勇中队巡逻位置太偏,还是什么原因。除开抓赌,包括他自己抓的3人次在内,一共才抓获13人次。
仅算这个成绩的话,在所有8个中队里面,丁勇中队才排第6。
到了周一上午,保卫科内部再次在会议室里面开了个总结+表彰会。
在三位科长讲话的时候,丁勇专门在人群中看了下,没发现金敬。看来我们这位可敬的中队长还没有恢复过来。
随后丁勇就把眼神放在了韩刚的身上,心里暗自琢磨着。
上面的讲话好比老太太的裹脚--又臭又长!嗯,这里面也包括了王光明!
好不容易等到总结完了,丁勇立马来了精神,等待他最关心的表彰。
表彰名额只取单组前十,由副科长沈中学首先宣读第十名,是第4中队的一个小组,单组抓捕罪犯7名。
奖励是金钱10元、粮票5斤、猪肉2斤。聊胜于无!
接着是副科长韩刚宣读第九名,再是沈中学宣读八名.......
当沈中学宣读第六名时,丁勇突然反应过来:宣读第一名的是韩刚!
按照王光明说的第一名是自己,丁勇心里不禁玩味起来。
随后丁勇看了看王光明,知道这个安排绝对是他干得,默默地给他竖了个大拇指:够阴、够辣,我喜欢!
马宝同和柳政两个小组因为和丁勇一起行动抓赌的,所以分获二三名!
到了韩刚拿起最后一份名单时,丁勇明显看到他的脸上抽搐了下,这让丁勇十分解气。
但阴人就是阴人,后面的脸色居然变得无比正常,甚至宣读的时候还带着欣慰的神色是什么鬼?
因为情报主要来自于丁勇,所以抓赌人数50%都算在了他的头上,加上后面1大6小7个老虎,丁勇总计抓捕罪犯76人次。
奖励除了金钱200元、粮票50斤外,还有一张手表票。
虽然奖励不少,但丁勇看着韩刚那一脸的笑容就不爽,就连获得第一的喜悦都减淡不少。
等前十名领了奖励后,三位科长率先离去。
丁勇则和王光明、赵绥等交好的几人凑在一起,互相吹捧了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