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她穿越后,三国群雄有了世界地图 > 第488章 又高产又好吃,才是她的终极目标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88章 又高产又好吃,才是她的终极目标

接到朝廷的诏令,荀彧和张辽就忙开了。

荀彧忙着开仓放粮、腾出屋舍,安置冀北的老弱病残。

张辽忙着护送青壮灾民到白玉京。

众人得知是去做工,还有饭吃有钱拿,都是欣喜不已。

今年这样的灾情,当地六十多岁的老人都没见过,原以为这回九死一生,幸得朝廷伸出援手。

父母长辈,都叮嘱被选去白玉京的儿女或孙儿孙女,万不可偷奸耍滑,有多少力气都使出来。

不仅仅是为了挣粮挣钱,也是回报朝廷的垂怜。

被叮嘱的全都郑重应下。

张辽率五千精兵,将人送到地方后,又跑到长安见张祯和吕布,武场较艺,饮宴为乐,好不快活。

阿斗是乐不思蜀,他是乐不思冀。

如果不是吕布明里暗里赶人,他能待到过年。

张祯也没空陪他,因为秋收开始了。

虽然冀北颗粒无收,冀南的庄稼长势也不如往年,还遭了蝗灾,必然欠收,别的州县可都是大丰。

幅员辽阔就是有这样的好处,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比较强。

北边干旱,南边雨水丰沛,不受影响。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治国之道也相似。

将大粮仓向灾区略微倾斜,再拉扯一把,便能度过难关。

这一年,张祯亲自去皇庄割了第一把稻谷,谓之开镰。

大家都很迷信,总觉得由她开启秋收,会收得更多。

关中几大世族也有类似的念头,想请她去为自家开镰,当然了,不是白去的,事后重金酬谢。

张祯本想拒绝。

堂堂宸王千岁,哪能任你们使唤?

本王尊严何在?朝廷颜面何存?

奈何他们给得实在太多,尊严、颜面什么的,暂且放一放。

高高兴兴的去了,挣回几大匣子麟趾金,越数越开心。

吕布无语,极其无语。

他活生生的一个大将军站在神悦面前,她眼里却只有金银财宝。

于是去库房抱了一大箱玉器,一样样摆开。

玉光莹润,雅致清贵,总算夺回她的注意力。

他就说嘛,金银忒俗气,他的神悦,与美玉更为相配。

十月末,各地收成汇总上来。

大将军府一众幕僚算了几天,算出稻谷亩产四百一十二斤,麦子亩产三百三十八斤,都比去年低。

但这是全国平均量,包含受灾的冀北、冀南。

张祯看着这两个数字,表面淡定,心里暗暗松了口气。

其实她也很担心啊。

王允也担心,所以估摸着时间,特意跑来问她,知道亩产很是震惊,“竟然还有这么多?!”

冀北大旱,赤地千里,冀南稍好些,也受了灾,粮食欠收。

因而他以为,稻谷、麦子的亩产都会严重下降。

哪怕降一百斤,他都能接受。

谁知只降了几十斤。

张祯笑着指指头顶,“老天保佑。”

保佑各种灾害没有一起发生,保佑她还能应对。

在这样的时代,人定胜天只是个口号。

看天吃饭才是常态。

例如冀北的干旱,兴修水利也好、找地下水也好,都只是隔靴搔痒,作用有限。

如果朝廷无钱无粮,她纵想赈灾,也无能为力。

会死很多人。

王允神色很激动,“粮仓又能填满了!”

建造白玉京以及修路的民夫,已经吃空了豫州三个大粮仓,每每想起,他就一阵恐慌。

这回好了。

张祯笑道,“是啊。”

事实上,还装不下。

她已传讯李严,让其在白玉京附近再建几个临时大粮仓,将豫州前两年的陈粮搬运过去,腾出来的粮仓装新粮。

亩产下降,田赋还这么多,是因为粮食总量大大增加了。

从世族释出的隐户隐田,创造了一部分增量,内附的匈奴、鲜卑等各部落胡人,创造了另一部分,还占大头。

他们开荒免三年税赋,去年已到期,今年得缴纳。

王允年纪老迈,精力不济,已忘了此事,张祯提醒后,喜得每条皱纹都舒展开,笑得停不下来。

忽然又想起一事,心疼地道,“粮食且不说。民夫的工钱,也是一项大支出。”

要依他,给吃食就不错了,还付什么工钱。

这是服徭役,是子民应尽的义务!

给不给钱,民夫都得来!

张祯心说咱可不能当葛朗台,笑道,“王叔且想,民夫得了钱,用于何处?”

王允:“大抵是送回家,交给父母或妻女。”

张祯:“他的父母或妻女,又将钱用于何处?”

王允以己度人,思忖道,“一些积攒起来,一些日常花用......”

说到这儿老眼一亮,“商税?”

自古重农抑商,商税比田赋高得多。

张祯微笑,“没错。所以王叔不用心疼,这钱,咱们是左手出,右手进。”

银钱放在库里只会生锈,拿出去流通,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

否则不当吃不当穿的,有什么用。

王允捋须大笑,“好,好,好!”

现在,他是真的放心了。

神悦确实有振兴汉室的能耐,用不着他指手画脚。

送走王允,张祯又回来看数据。

皇庄、关中地区、辽东黑土地种植的稻种北海四号,平均亩产达到了四百八十二斤,麦种琅琊二号和扶风二号,平均亩产四百零八斤。

明年就能向全国推广,亩产又将上一个台阶。

而实验区给了她巨大的惊喜。

麦种,乐安一号亩产四百二十斤,汝南一号亩产四百二十三斤、广平一号亩产四百三十七斤。

稻种北海五号,亩产五百二十斤。

以上还不是重点,重点是今年新培育的稻种江夏一号,居然达到六百五十六斤!

实验区众人为之欢腾。

唯一的缺点,是不太好吃,口感有些粗糙,气味也不怎么清香。

像是存了五、六年的老陈米。

如果说北海五号的好吃度能打十分,那么江夏一号只能打六分,刚刚及格。

然而这是张祯所认为的缺点。

除她之外的所有人,泛先、张五郎、卫成等等,完全不觉得这是什么问题。

能填饱肚子就不错了,还敢追求什么味道,没那么矫情。

张五郎还说,若觉得味道不够好,加点粮瓜进去就能改良。

张祯:......你还真是粮瓜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其他人也是一样的想法。

不过在她的要求下,泛先还是保证,会往美味方面努努力。

但产量,才是他的重中之重!

张祯也不强求。

他们说得也有道理,先吃饱,才能想着吃好。

可北海五号也不能放弃,粮食多些种类不是坏事。

又高产又好吃,才是她的终极目标。

棉花今年出产也好,收上来的田赋,她命人制成棉衣,优先供应两路远征军,其次是长安及各地驻军。

军中士卒穿着崭新的棉衣,抬头挺胸,骄傲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