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英明神武?”

“你们教主怎么英明神武了?”

林菀没有一下揭开这些人的真面目,只是循循善诱道。

“我们这几万人,若没有教主叫人每日放粮早就饿死了!”

“这连年灾荒到处打仗的,教主还能弄来粮食,还愿意无偿分发给我们,还不够英明神武?”

“还不能叫我们誓死追随?”

“谁能管我们不饿死,我们就跟着谁!”

“父老乡亲们,你们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是!”

“是!”

底下一个领头模样的人站出来振臂高呼道。

林菀却拿出一把袖弩对准了此人,冷声道:

“说话就说话,再煽动百姓,别怪本座第一个送你上西天!”

此言一出,围在那人周围的几人就要说话,被那人死死压下。

今天这路数还真是邪门儿,别的不说就说那几个守将都听一个女人的指挥就很不对。

城墙上被绑的那些人里头,也有几个他在教主身边见过。

这事儿办的,他怎么越来越看不懂了?

再说他们这些人能成事,靠的就是一个人多势众,现在就盯着他一个人算怎么回事?

“你们也知道连年灾荒兵荒马乱的粮食难弄?”

“有没有可能,那本来就是朝廷筹集的赈灾粮,本来就应该无偿发放给你们?”

林菀看暂时震慑住了众人,这才开口道。

今日不到万不得已,她不准备用什么特殊手段。

毕竟她的目的是化解这场叛乱,不是学叛贼招信徒。

“不可能!”

“皇帝要是能管早就管了,还能等到今天?”

那些领头的怕被当典型一个个的猫着不敢说话,这话是百姓们自己说的。

他们说的也没错,之前赵构确实没管。

“圣旨在此,岳将军宣旨!”

说着林菀借着衣袖的遮挡,拿出一份圣旨,交给了岳飞。

岳飞立即恭敬行礼接过圣旨,众人就算心里不服,面上却不能光明正大的抗旨,还是纷纷下跪接旨。

“朕绍膺骏命……开正元年三月六日。”

圣旨宣读完毕,把在场的都给听懵了。

这个开正元年是谁的年号,今年不是绍兴十二年吗?

他们换皇帝了?!

什么时候的事,他们怎么不知道?

现在好了,没人在意这个教主不教主的了,每个人的注意力都被这张圣旨吸引了过去。

“高宗绝嗣,特选太祖皇帝第七世孙赵伯韬继承大统。”

“新皇即位何等大事?”

“我等臣工言说必得昭告宗庙,大赦天下才行。”

“新皇陛下却言不光复大宋河山,打的金人落花流水就是对不起列祖列宗,对不起大宋百姓!”

“接过皇帝印信的第一件事,就是下了这道圣旨,督促秦相立即带人赶赴赈灾现场,尽最大的努力保证百姓的口粮问题。”

“他本人则亲自披挂上阵,带人赶赴了抗金第一线。”

“现如今,已经杀尽金军主力占领了金人老巢,不日就能带领大家北渡还京!”

秦桧及其党羽:……???

不是,这都啥时候的事儿啊?

你们走的时候不还没选出来吗,说是要从高祖后嗣里头选。

不是,这个赵伯韬又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那我们选的那个教主?

不是,什么时候陛下登基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下了这道圣旨让我们赈灾了?

那不是你逼得吗?

很快这些人就反应过来,再任由这个妖女说下去,非得黑的说成白的,那他们唯一的一点优势也没用了。

“别听妖女妖言惑众!”

“本官实话告诉你们,教主的真实身份正是高祖皇帝的第七世孙,只不过不是那个什么赵伯韬,而是赵申!”

秦桧此刻已经完全疯癫,口口声声就是他是教主,让人立刻攻城杀了妖女。

站在秦桧身后的人眼看关键时刻秦相靠不住,只得硬着头皮出头道。

“那本座还真得会会这位英明神武的教主了,正好前线还缺这么一位高人,送去岂不是好?”

林菀话音刚落,曹将军立即从那一串儿里揪出一个畏畏缩缩想努力减少自己存在感的年轻男人。

“不不不,我不是!”

“你们认错人了,我真不是什么教主!”

声音又尖又细,明眼人一听就知道是掐着嗓子说话。

林菀看了一眼,这人是后半夜根据名单抓的,还没来得及招呼他。

此时倒也不适合大庭广众之下就朝人下手,倒显得她屈打成招了似的。

只是抓着人朝城墙外那边推了推,朝百姓大声喊道:

“口口声声追随你们英明神武的教主,怎么教主就站在城墙上还认不出来吗?”

底下的百姓你看我我看你,一时间还真是认不出来。

毕竟那人每次出行都蒙着面,看身高倒是差不多,声音嘛。

突然,林菀掏出一根鞭子卷着那人往城墙下一抛。

顿时吓得那人嗷嗷大叫起来,声音不说雄浑有力倒也像个正常年轻男人该出的腔调了。

这下声音倒是对上了。

林菀把鞭子往回一收,那个什么教主又嗷嗷叫着被拽回了城墙上,猛地摔倒在地上。

生死线上走了一遭,整个人都控制不住的哆嗦起来,身下一些不可名状的液体沥沥拉拉撒了一地。

差点撒曹将军身上,气的他差点暴起。

“格老子的,好歹也是个男人,忒的没种!”

“呸!”

林菀却不再纠结什么教主不教主的事,而是叫人搬来一个大大的木箱。

整个人和缓了语气道:

“父老乡亲们,陛下知道诸位只是听信了叛贼的蛊惑,并不是真心想要造反。”

“是以特地差派我等处理此事,交代务必不能多造杀孽。”

“事情若有转机,定要把百姓好好的遣返原籍,留下足够的口粮和良种。”

百姓也不是傻子,听得清清楚楚的。

不是不能造杀孽,是不能多造杀孽。

谁乖乖听话不闹事,就能平平安安的回老家,还给口粮和粮种。

说实话逼到这一步,都是为了口吃食,既然陛下都发话了,那就听命令呗。

话说他们的新皇陛下还挺好的?

此时几乎所有百姓心里都响起了这个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