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吴铁军没做别的,就是在出去之前,在农机站里转了一圈,就这样顺利被楚乡长看到了。

他直接把人招呼了过去。

“小吴,我还说你要等中午才能回来,没想到今天下乡指导,这么快就回来了,来,你过来一趟。”

站在身后的候站长脸色一下就变得有些不好,有种被人算计后的抓狂,但又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看着吴铁军被叫到了那堆领导的跟前。

他没有拿出以前画好的灌溉图纸出来,而是拿出了一张草稿纸和铅笔来,就那样徒手,几分钟后,整个红柳乡各个乡镇的草图就出现在了所有人的面前。

他勾勒出几大水库对应的位置,尤其是胜利水库,是最有扩展条件的一个,而且因为它地势低洼,只要一降雨,很容易屯水,所以被吴铁军作为了重点改造的地方。

“以前的水渠,都是村民门自己挖的土沟,即使是有的地方铺了石头,但是都是五六十年代动员村民们修建的,年久失修,水稍微放得远一些,便会损耗特别大,等流到田地里的时候,已经剩得不多了。

所以,胜利水库的水,这些年来才会只够附近两三个村子用水,可如果我们花力气修建石渠,减少渗漏点,再把水库扩容,几乎附近七八个村子,都可以用上胜利水库的水。”

这些,领导们不是没想过,早就论证过了,但是一下拿出那么多的财政支出来修石渠,确实是有些艰难。

“小吴,你那有没有更好的降低成本的方案?”

面对吴铁军清晰的思路,还有对红柳乡的熟悉程度,他甚至连那个村子附近有小河沟,都能完整地在地图上勾勒出来,大家都觉得,这个年轻人似乎比候站长要靠谱得多。

这个问题,吴铁军早就想过了。

“我们依然可以仿效解放后的那种模式,每家每户出劳动力,支援水库建设,只有涉及到专业方面的东西,才请专业的施工队来施工,这样一定程度上,就能降低不少的人工成本。”

这说法,倒是和水利局的那名同志的说法,不谋而同了,但是楚乡长说,如今红柳乡不少壮劳动力都出去打工,留下来的时常是老幼妇孺,和二三十年前的农村实际情况,确实是有区别了。

听吴铁军这样一说,楚乡长也立马提出了自己的不同意见。

“小吴,你经常在村子里跑,村里的情况你也清楚,现在谁家有壮劳动力小伙,还愿意留下来种田种地的,打工比种地赚得多哪去了,真正适合来干活的,十户里能有五户,都是顶天了,你说这家没出人,那家出了人,虽说修好水渠是大家得好处的事,但是最终一碗水没端平,就是容易出问题。”

但是,吴铁军依然觉得这个方案可行。

“领导们,我觉得这不是问题,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我们完全可以对不出劳动力的人家,收取一定的金额,然后劳动力有剩余的人,也可以多出劳动力,用补的这份钱来支付那部分劳动力工资,只要达到平衡,这件事就能顺利做下去了。”

听起来还真是这个道理。

那个从未说话,一直在那旁听的一个人,最后发话了。

他一锤定音。

“这方案可行,小伙子,你来负责水渠走向和设计工作,回去后,我就打报告,拿出方案,尽快把这工程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