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典结束后齐骁回到家里,年年看到粑粑回来了她开心极了,呜呜哇哇地要抱抱。
“粑粑,抱,抱。”
齐骁当然拒绝不了宝贝女儿,她就算要天上的星星他都给她摘下来,然后他衣服都没换就抱起女儿玩。
年年这次学乖了,没有再把她爸的肩章往嘴里塞,只是好奇地盯着看。
齐骁掂了掂宝贝女儿,又带着她玩坐飞机的游戏,年年高兴得不行,手舞足蹈的。
苏念安复习间隙看了眼正在一起玩的父女俩,笑意盈盈。
父女俩感情终于慢慢培养起来了,之前齐骁刚回来还把女儿吓得哇哇哭,现在都能一起玩了,女儿还会主动要他抱抱。
年年还小,玩了一会儿就累了,齐骁察觉到了之后把她又放回小床里。
正准备去换衣服,齐骁猝不及防和小床里的儿子对视了。
岁岁不像年年那样活泼爱闹,看见他爸也没有主动要抱要玩。
但齐骁站在原地想了想,还是不能偏心,于是他一把抄起床上的儿子,也荡了几圈。
不过他显然没有和年年玩那样耐心,荡了几圈之后就把岁岁放回去了,心安理得地去换衣服。
齐骁呼了一口气,这下他总算没有负罪感了。
岁岁:谢谢你专门抽时间来敷衍我。
——
过完国庆之后,苏念安就等着国家宣布恢复高考这一天了。
在苏念安的期待下,日子就这样平淡如水地过去,时间到了十月二十号这天。
苏念安内心激动,明天就是那个重要的日子了,就算前世在课本里学过了解过,但现在这种亲身经历的感觉还是不一样的。
十月二十一日。
中央人民广播电视台等媒体以头条新闻的形式发布了恢复高考的消息。
这个消息一出,全国人民都沸腾了。
高考终于恢复了!
乡下的知青们知道后农活也不干了,镰刀也不要了,赶忙跑到邮局寄信联系城里的亲戚们购买教科书和复习资料。
但城里早已闹翻了天,高中课本和资料那叫一个炙手可热,抢也抢不到。
谁不想高考啊?
他们这些知青可指望着高考回城呢。
不止是乡下知青、城里的工人、复员的军人、干部和应届高中毕业生甚至是农民都可以自愿报名。
大家一窝蜂地都想参加这次考试。
全国掀起了一阵高考热,走到哪都能听见有人在讨论高考这件事。
10月21日宣布这个消息,而此时离正式高考已经不足两个月了,报名了的人都在争分夺秒地复习。
77年的高考从11月28日开始,到12月25日结束,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命题。
苏二哥、卫玲和齐娇娇人都傻了,还真被小妹(念安姐姐)说对了,国家真的恢复高考了,而且就在这一年。
还好他们听了他的,已经提前找了课本和资料,也开始复习了,要不然现在的抢书大军之中也有他们了。
其实在77年8月8日,上面那位就开展了一个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
在座谈会上,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和科学院的各位领导都要求,要求恢复高考。
当时上面那位深受各位代表发言的打动,他询问坐在旁边的教育部部长。
“今年就恢复高考来得及吗?”
当时部长回答说:
“推迟半年找事还来得及。”
上面那位一听,立即拍板做出了决定。
“既然今年还有时间,那现在就改,把原来的招生报告收回来,根据会上大家提出的意见重写招生报告。今年就开始改,不能再等了!”
伴随着那位掷地有声的话语,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新华社高级记者,也是座谈会的亲历者杜华后来在采访里说:
“1977年就要恢复,通过考试招手学生,不要再搞群众推荐,这个话非常重要,教育战线这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
苏念安也在广播和报纸上得知了这个消息,那一刻她是激动的,她又一次见证了历史。
而且从那以后她终于可以正大光明地复习了。
齐骁心想,他媳妇儿果然是小仙女,料事如神。
家属院也因为这个消息引起了一场轰动,家里有上过高中的孩子的都想参加这次高考。
可他们根本没有这个资源啊,本来冰城就有些偏远,资料和书难买。
更别说那些学科知识了,特别是英语和数学,还有物理化学这些理科,懂的人更加少。
这个时候有人想起了苏念安。
苏念安不就是干翻译的吗,那她英语一定很好吧。
家属院的舒婶子就想着让苏念安给她儿子辅导英语,但她一个人又不敢去,于是她又找了别人和她一起去。
“她?真的可以吗?”
“你忘啦,她是翻译啊,如果翻译都不可以那谁可以。”
“可是这个高考对我儿子来说可是很重要的,一点差错也不能出。”
舒婶子心里翻了个白眼,说得好像对她儿子不重要一样,杨大婶在这装啥呢。
舒婶子无奈,但是为了她儿子的前途,她只能继续劝道:
“那你儿子现在没有资料和课本,有人教一下总比没有好吧。”
说的也是,杨大婶也被舒婶子说动,答应和她一起去找苏念安。
“行吧,我和你去。”
舒婶子面上一喜,终于拉到人和她一起去了,只要去的人够多,苏念安肯定就不好意思拒绝了。
两人约好第二天上午十点一起去齐家,那天齐骁也在,男人最是要面子,应该也会帮她们说服苏念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