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水快运这边还在等着救援。
农政司的人也在等着救援。
青水镇这边,只要没有在一定的时间内等到他们。
定然会派人前去查看的。
到时他们就能获救啦!
再说车前村这边。
一大早就把人集合起来,由太师府带来的人,集中培训一下跪拜行礼的规矩。
以免传旨太监来了,大家怯场表现不好。
哦,对了,人家说那是天使。
天家使臣!
车前村人可激动了!
他们能见到从京中来的人呀!
那人可是见过皇上的,等于他们也见了皇上呀!
他们整个村子是富贵起来了呀!
因此个个学的也特认真。
生怕自己哪个动作不标准,不整齐。
……
“公公,醒醒,咱们到了。”
侍卫把马车里的忠福公公叫醒。
“啊?到村了啦!”忠福公公觉得睡了一觉好多了。
要是再不到他是真的不好啦!
这一路上也有看病吃药,但人家说他水土不服,吃了也没用。
“没呢,现在到了青水镇,您觉得怎么样?我又买了点药,您试试,可不能失了天家颜面。”
齐侍卫长打听了镇子上最好的药铺,买了些专治水土不服的药,说是一剂就好。
“真能行吗!”忠福看到药就怕得不行,这一路上也喝了几回,都说是一剂就有用,结果没一个有用的都没。
“试试吧,万一有用呢!”一会儿还得宣旨呢。
忠福喝了之后,不一会儿就觉得没那么难受了。
整个人也精神起来了。
嘿,还真有用!
这才收拾一番,怀抱圣旨下了马车。
马车外面站着永州府的各县官,还有各镇长,一大堆人站得一排排的,全都等着他。
见到他不敢当抱圣旨出来,马上跪下行礼。
忠福见此,让他们起来。
说在宣读圣旨时才跪,现在让他们赶紧带路。
县令还有镇长直接把他带到了新铺的路口处。
新路口处一根根红色的布条拦着。
“这路为何要用红幅拦着?”忠福不解。
“回公公,这是咱们和丰郡主连夜修的路,上面是铺的水泥,平稳光滑,坚硬通畅,是特意赶在公公到来之前铺好的,公公可有福啦!
公公,您今天可是头一个走这条路的人,您作为开路人,那将是带给咱们村子特大的福气。
公公,请。”
县令把火递给他,让他点燃鞭炮。
然后又一把剪刀递给他。
忠福不知道什么是水泥,但看上面灰灰的地面光滑又平整,想来马车走过应该不坎坷吧!
这一路坐马车,都快把他颠散架了,要不是身子受不住,剩下的路他都打算走着去了!
“好,那我就祝福咱们车前村,咱们青水镇,粮食年年丰收,事事顺心。”
忠福点燃鞭炮,噼哩啪啦的响起。
待炮声停后,把红幅剪开,往前走了几步。
感受下水泥地带来的冲击,真的是太平整了,而且光滑坚硬,估计就算下雨也不会泥泞。
而且也还发现,中间高,两边偏低,这样下雨的时候,水会自动流向两边,地面不存水。
真的是太好啦!
就算是宫里修的地板,有时也是坑坑洼洼的,不能保证每一块地板修得平整。
这水泥是直接打成一整块的,真的是天作巧工呀!
看来这和丰郡主当得起这名头。
忠福挥手,马车跟上来。
他一蹦坐在马车车辕上,也没有再进马车里。
甚至感觉不到马车的磕绊,就这么过来了。
看着路两边的绿色,一股生机勃勃。
啊!自由的味道。
一瞬间有种,老了之后,他要来这里养老的想法。
也不过一刻钟左右,他们就到了车前村。
大老远就看到了一条条的红幅。
“热烈欢迎知府大人来车前村指导工作”
“热烈欢迎县令大人来车前村指导工作”
“热烈欢迎镇长大人来车前村指导工作”
“热烈欢迎忠福公公来车前村指导工作”
“热烈庆贺顾辞镜荣获和丰郡主封号”
“热烈庆贺车前村亩产万斤红薯之喜”
“热烈庆贺车前村亩产六千水稻之喜”
“热烈应贺车前村亩产六千土豆之喜”
“热烈应贺……”
“热烈欢迎xx大人……”
一时间来车前村的人,都从马车上下来。
寻找欢迎自己的条幅。
好家伙,找到了!
忠福公公看到欢迎自己和条幅,满心的高兴。
齐侍卫长本也是随意扫了一眼横幅,没想到却看到了自己的名字。
“热烈欢迎齐刚待卫长、劳才待卫、王峰待卫、花四待卫、周连待卫……”
后面还跟着所有侍卫的名字,一时间觉得自己受到了重视。
众侍卫看到自己的名字,也开心的蹦起来。
心里那个激动哟!
他们也“榜上有名”呀!
要说他们的名字一般人还真不知道,也查不到。
但顾辞镜通过小管家,把他们的信息给截取了下。
自然知道他们的姓名。
各位通过这条路来的人,心里是又激动又澎湃。
又高兴又兴奋,觉得自己受到了最大的重视,最高的礼遇。
现在都流行拉横幅欢迎人了吗!
而跟来的百姓们,还有别的村子或者镇子的人,也都像学到了。
以后但凡有大官或者大人物来,他们也拉条横幅。
“快快快,点火点火。”村长叫人快点放炮,以此来欢迎他们的到来。
路两边离人群稍远一点,噼哩啪啦的响了起来。
然后就是一队穿着红色衣服的人,个个手里拿着个大喇叭。
齐声喊着:“欢迎欢迎,热烈欢迎!”
同时背景音乐放着《欢迎进行曲》。
一个个像列兵一样,隆重的走进了车前村。
每人还给带了一个花环。
众人不解,村民解释说,是对他们的欢迎。
顾辞镜站在路中间,与来人互相见礼。
然后把忠福公公还有一众官员给引到了徐家门前的正街道上。
她对这些并不是很了解,但自家父亲是这样说的。
她可不知道的是,太师大人为了她的名声可是费尽心机。
按理说是该在徐家宗祠宣读的。
但太师认为,区区农户徐家承不住她的荣光。
而且这里以后也是他女儿的封地。
怎么能让她以徐家妇人的身份接恩呢!
哪怕将来再招个婿,也不能以她人妇的名声来接这个旨。
于是便说,家里地方不够,可以在正街上摆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