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我,孙山,科举 > 第349章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宴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49章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宴

这次乡试,漳州府最有希望陆举人陆语鸣落榜,同样其他人也落榜,漳州府还是未能够出一名进士。

府学这边知道消息后,没什么反应,已经习以为常了。

漳州府一直文风不盛,能出几个举人已经不错了,至于进士,好似大家都从未期待过一样。

黎信筠悲伤地说:“阿山,看来我们要找其他书院学习了,留在府学恐怕一辈子难考上举人,至于进士,更不要说了。”

孙山也是这样认为的,他也想找别的书院读书,继续在府学读也是蹉跎时光。

就算去不怎么出名的书院读,也好过继续留在府学。

到不同的地方读书,能学到不同的新知识,毕竟每个教授教授的课程不一样。

柳文唤是清郊县人,他在省府没有亲戚,但在端州有亲戚。

通过九曲十八弯的关系,拿到云谷书院的借读名额。

虽然只是借读,但跟那里的学生差不多,如果运气好,被夫子看中还能收为徒弟呢。

端州的云谷书院坐落于西樵山,听说那里景美,食美,人更美。

而且该书院的实力虽然比不上广州府的四大书院,但实力也不容小觑,云谷书院也出过举人,进士,怎么也比府学好。

当听到柳文唤即将要到云谷书院读书,孙山等人羡慕不已。

柳文唤安慰地说:“你们莫要担心,慢慢找,总会找到合适的书院的。”

云谷书院除了需要关系,当然还需要学费,但不贵,一年20两包住宿费。

至于吃穿、笔墨纸砚就学生负责了。

柳文唤家里行商,这点钱还是能负担得起的。

柳文唤又说:“我去了云谷书院,分享从里面学到的知识给你们,嘿嘿,交一份的钱,大家一起学习,非常着数的。”

孙山等人听到后感动得不要不要的。

话说这一路以来,孙山遇到的同窗都是好的,大家都相互分享资料,并没有藏着掖着,孙山觉得自己非常幸运。

读书以来,不仅同窗好,夫子也好。

就算遇到不怎么好的夫子,也是对所有人不好,没有特意针对孙山。

孙山的读书之路可谓相当地愉快。

张朝阳乐呵呵地说:“阿唤,那你可要好好整理资料,嘿嘿,到时候分享给我们。”

姜谦也笑着说:“阿唤,你到了云谷书院,就给我们描述一下到底是怎样的书院,有机会,我们去探望你。”

柳文唤要到云谷书院读书,读到下一次乡试。

毫无意外,他们会三年后才再见。

姜谦等人是非常的不舍。

大家住在同一个斋舍两三年了,平时无论的读书还是生活上都互相帮助,感情深厚,忽然地离开,总有股离别的忧愁。

黎信筠也笑着说:“阿唤,要是我们有机会到端州游学,就去找你,到时候可要好好招待我们。嘿嘿,我听说端州不仅端砚出名,端州粽子也好吃,我还未吃过呢,可想尝一尝。”

柳文唤笑容满面地点头说:“行,你到端州就找我。我先行一步到端州,帮你先试一试端州粽子,嘿嘿,我也未吃过端州粽,也不知道好不好吃。”

说到端州,不仅说端州的美食,还说端州的美山,在嬉嬉笑笑中,大家帮柳文唤收拾行李。

两天后,孙山,黎信筠,张朝阳,姜谦别了一支柳条送别了柳文唤,这一别恐怕要三年后再见了。

收拾了思绪,孙山继续按部就班地读书。

一个月后,孙山收到广州府的来信,是孙大姑寄过来的。

信中写到何书谨中进士,以及考上庶吉士,准备入翰林院为期三年的学习。

还通知孙山看准时间来一趟广州府,参加何书谨的进士宴席。

孙大姑来信强调孙山莫要孤身一人行动,她和孙伯民商量好,孙伯民会到漳州府接他,陪同他一起到广州府的。

山里陡峭,孙大姑和孙伯民实在不放心孙山领着什么都不懂的桂哥儿独自一人到省府,宁愿花些脚力,花些金钱也要一起来。

孙山表示很无奈,非常的无力感。

他已经十六岁了,但孙大姑和孙伯民还是当他三岁小孩子,这不准他做,那不准他做,孙山又不想争吵,只好无奈地接受。

心里想着就算他二十六岁,在孙大姑和孙伯民眼里他还是三岁小孩子。

这次大表哥考上进士,实在是天大的喜事,所以孙大姑和孙伯民才叫他去参加,要是一般的喜事,他们姐弟俩还真不愿意孙山长途跋涉去喝喜酒呢。

孙山未等到孙伯民来接送,他的舍友张朝阳忽然要回家了。

张家来信说张朝阳的母亲病重,张朝阳不得不离开府学,回阳禺县。

至于什么时候回来。这个很难说,但肯定的是一两年内回不来。

孙山,黎信筠,姜谦送上慰问金后,在镖局送别了张朝阳。

孙山安慰地说:“朝阳,保重,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黎信筠拍了拍张朝阳的肩膀,鼓劲地说:“阿阳,莫要难过,或许回去后,什么事都没发生了。”

姜谦拱了拱手,道了一声珍重:“朝阳,写信常来往。”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张朝阳嗯了一声,点了点头,拖着大包小包,和孙山三人道了一声保重,头也不回地离开漳州府了。

连续走了两个舍友,新的学子搬过来住,但是漳州府土着,经常不回宿舍。

所以整座小院子显得空空荡荡。

孙山和姜谦对视一眼,又快速移开,感觉非常地孤寂和无聊。

两人依旧如往常那样开始读书生涯。

不过教授的课都听过了,他们更多的是到图书馆或者外面的书店看书。

读书时间相当地充足和自由。

孙山为数不多的优点之一就是自律,就算没有人监督也能按照计划读书。

姜谦佩服地说:“阿山,多亏了你。因为你如此有规律地读书,所以我才没有懈怠。每次看到你按照规划看书,我想偷懒的心立即消散。阿山,谢谢你。”

孙山无语地看了一眼姜谦,感情把自己当做他的鞭策,演绎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