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我,孙山,科举 > 第328章 叩拜野猪坡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转眼就到年三十了,除夕了。大家忙前忙后,忙着为年夜饭准备。

孙伯民,苏氏领着孙山到处拜拜,特别到了野猪坡。

苏氏呢喃着:“老天保佑,家公保佑,保佑我儿身体健康,万事大吉,考举人,考进士,做大官,封妻荫子,拔宅飞升。”

祈愿的话不停地说,把孙山阿爷死去的地方,苏氏生子的地方当做许愿地,不停地许愿。

孙山跪地拜叩,插香,斟茶倒酒。

等一切结束后,孙伯民喊了一声:“山子,捂住耳朵,阿爹放炮仗了。”

霹啦吧啦一阵声响过后,大家担着贡品准备回家。

这时候从斜坡上下来一户人家,孙伯民跟乡亲们打了一声招呼,孙山也跟在后面打招呼。

来人孙山肯定认识,乡里乡亲,经常照面。

孙山爬上斜坡,看了看下面,瞬间愣住了。只见孙家大伯让一个小子跪在地上,像孙山那样拜叩。

孙山不解地问:“阿爹,他们为什么也来野猪坡上香?”

这是怎么的事?孙山怎么不知道的?

刚才就奇怪了野猪坡已经有香烛,炮仗碎纸了,孙山本想问问怎么回事的。

如今不用问,看到孙家大伯来拜祭,孙山就知道是乡亲们留下的。

孙伯民摇了摇头,非常不理解地回答:“哎,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乡亲们会到野猪坡拜一拜。”

苏氏撇了撇嘴,低声说:“哼,什么时候开始?就是我们家山子考上秀才后开始的。中秋的时候,我就看到有人过来这里拜了。特别是家里有小子读书的,都会来这里拜一拜。觉得我们阿爹会保佑他们的儿子像山子一样考上秀才呢。”

顿了顿,苏氏看了看四周,发现没人,继续说:“村长也领着曾孙过来拜,刚才我瞧见他家的走了过来。”

孙伯民倒是觉得没什么,无所谓地说:“拜就拜了,我们也不好说什么。”

孙山一囧,想不到村里人会到野猪坡来拜祭。

从小就被苏氏带过来这边拜,已经拜了十几年了,也不见其他人过来。

想不到他一朝考上秀才,乡亲们都涌过来拜,一时之间,不知道说什么好。

孙山想着以后会不会这里建一座庙,供奉的就是孙郎中。

乡亲们过来祭拜不是求健康,而是求学业。

如果这样做的话,那真是无厘头了。

孙山摇了摇头,不再多想。

三人回到家里,黄氏、寒露正在洗菜,孙二叔的孙子孙女在院子剥花生壳,而德哥儿则劈柴。

看到孙山后,立即放下斧头,高兴地说:“山子,你终于回来了。你们去了好久了。”

德哥儿是昨天才放假的。

县学虽然没学生了,但还要人值班。德哥儿算运气好,县学有人不回家过年,所以他才有假放,要不然过年也要值班。

孙山仔细端详德哥儿,发现这小子又长高又变壮了,看来县学伙食不错。

笑着说:“你不用去拜神?”

德哥儿满不在乎地说:“我阿爹阿娘去就行了,我才不想去。”

顿了顿,眼珠子溜溜转地说:“山子,漳州府大不大?俊不俊?好不好玩?”

孙山整了整理衣服,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德哥儿,我去府城是读书的,不是去玩的。”

这话把德哥儿噎得不要不要的。

孙山噗嗤一笑,乐呵呵地说:“好了,来,我在漳州府给你买了好些好玩的,你要不要?”

德哥儿兴奋地说:“要,肯定要啊,不要才是傻子。”

正在剥花生壳的明哥儿的儿子兜仔忽然说:“山叔,也给我买了好多玩具呢。”

正在剥花生壳的明哥儿的女儿妹猪跟在后面附和:“山叔,也给我买了好多花花带呢。”

孙山大笑,摸了摸妹猪头上小辫子的大红花,花都差不多有头的一半大,但妹猪就是爱不惜手,每天都要戴。

孙二叔,孙二婶还说山子比明哥儿还好,知道给小丫头买漂亮的头花,明哥儿作为阿爹的,什么都不买,妹猪都觉得山叔比阿爹还阿爹。

德哥儿是个粗心小子,从县城回来,也没想过买东西给家里的小侄儿小侄女。

不过他却是醒目的,笑呵呵地说:“兜仔,妹猪。德叔没买东西给你们,因为德叔不知道你们喜欢什么。来,来,来,德叔一人给你们5个铜板,好不好啊?”

兜仔和妹猪眼睛睁得大大的,期待地看着德哥儿。

莫要说小孩子不懂钱,他们可懂得很,知道有钱可以买好吃,好看的。

德哥儿从兜里掏出10文钱,一人给了五文。

兜仔捧着铜板,高兴地说:“德叔,谢谢。”

妹猪把五个铜板放入衣兜,眼睛闪了闪:“德叔,好多钱啊。”

德哥儿吩咐地说:“你们可要收好哦,要是丢了,就没有的了。不能卖糖吃了。”

兜仔,和妹猪点头如捣蒜,信誓旦旦地说一定要把铜板收好,不会丢,也不会让阿爷阿奶摸去。

孙山一乐,看到两个小孩子的钱都是被孙二叔和孙二婶收了,要不然就不会重点突出他们了。

德哥儿跟孙山走到书房,看到孙山给他买的礼物,其中最得他的心还是弹弓。

十五六岁的小子,对弹弓还是一见钟情误终身。

孙山关心地问:“德哥儿,在县学干活干得怎样?”

德哥儿拍了拍胸膛,得意地说:“还用说,肯定很好了。夫子和学子都很喜欢我呢。”

孙山是信的,德哥儿社牛的性子,很容易跟别人相处。起码走在一起,不会觉得尴尬,不会没话说。

德哥儿凑过大脑袋,低声说:“山子,你托送回来的府学资料,嘿嘿,吴教谕很喜欢,让我让你多留意,有好用的资料就送回来。”

孙山在府学一年了,对府学的情况已经很深入地了解,也知道府学是怎样教育童生班考院试的。

有些学习资料,孙山觉得不错,就归纳总结整理成册子托运给洪秀才。

想着洪秀才都给了,吴教谕那边也送去一份,一来当初答应帮忙找资料,二来德哥儿在那上班。

于是特意把资料寄给德哥儿,让德哥儿送给吴教谕。

孙山也不想那么小心眼地办事,可不这么办,又觉得自己的活白做。

起码让德哥儿跟吴教谕多多接触,让吴教谕多多照顾德哥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