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转瞬即过,很快就到了上工的时候。
上工第一件事就是给小麦灌溉。
南阳公社下的大队,种的都是冬小麦,今年冬天雪水天少,晴天多,土地都干得板结了,麦苗也黄蔫蔫的,没有精神,再不浇水,影响麦子后续生长。
因此同一时间灌溉的不止清河大队,其他的大队也都忙着抗旱。
需要灌溉的大队多,但河里库里的水却是有限的,因此,每个大队都抢着时间干活,清河大队甚至分成了两队,两班倒的干活。
孟晓曼分到的活不是很重,就是离家比较远,中午连回家吃饭的时间都不够,这两天都是萧向东给她送。
统共吃了四颗强身健体丸的萧向东,总算有了些效果,腿已经由垂着的两根软面条,变成了能着陆的硬面条。
虽然仍不能发力,但好歹能拄着双拐站立了。
这天,到了午饭时间,孟晓曼还没望见萧向东的身影,又等了一会,还是没人,突然感到一阵心慌。
“晓曼,你要不要先吃个馒头垫垫。或许萧向东有事耽搁了。”芳姐拿了个玉米馒头给她。
孟晓曼没接,心里慌的直打鼓,于是立刻起身往地头走,“芳姐,你帮我跟小组长请个假,我要回去看看。”。
说完,孟晓曼拔腿就往回跑。
她突然想起了书中萧向东的结局:在给家人送饭的路上,为了救落水的儿童,而溺水身亡。
不要,不要,千万不要,孟晓曼脑中不停祈求着,双腿跑到脚下生风。
凉意刺骨的河中央,萧向东一手揽着孩子的腰,另一只手臂,拼命的划水。可是腿脚被水草缠住,无论他怎么用力,也无法前进。
他想要挣脱,可双腿却使不上力气,扑腾了一会,体力渐渐耗尽。
就在这时,终于有人听到了声响,赶了过来,萧向东用尽全力,将手中的孩子往下水的人身边扔去,而他自己,却渐渐下沉。
模糊中,他好像看到了孟晓曼的身影,“好对不起她啊,还没让她过上好日子,就害她守寡了。”,这样想着,他的意识逐渐漆黑。
孟晓曼跑到河边,看到的最后一幕,就是他缓缓沉到水下的场景。
来不及细想,她立刻脱下棉衣和鞋子,一个起跑就跳进了河里,往萧向东游去。
“天呐。”
赶来的人见她一个猛子扎到了河里,忍不住惊呼。
孟晓曼游到萧向东身边,扎进河里,用手将缠着他腿脚的水草拽开,然后抱住死沉下坠的人,将他的头托到水面上,拖着他往河边游。
快到河边的时候,有人下水过来帮忙,两人一起将萧向东弄到了岸上。
“快,赶紧披上衣服。”一个女人见她衣衫尽湿,曲线尽显,立刻把她的棉袄递上,孟晓曼顾不上谢,套上棉袄,赶紧给萧向东急救。
按了一会儿,人都没反应。
“人不会死了吧。”
“胸脯都不喘气了。”
围观的人说。
孟晓曼仍然不停地做着心肺复苏。
“人都死了,咋还隔这乱按呢。”
“就是,你这女娃别折腾了,让人安心去吧。”
“闭嘴!”
孟晓曼一声嘶吼,两眼赤红的样子,把周围人吓得不敢吭声。
“对了,急效救心丸。”孟晓曼借着口袋的遮掩,将空间里的速效救心丸掏了出来,掰开萧向东的嘴,喂了一颗,怕效果不够,又加了一颗。
片刻后,就在孟晓曼要失去耐心的时候,萧向东猛地颤动,吐出一口脏水,剧烈咳嗽起来。
孟晓曼揽着他的肩膀,给他拍背,“你终于醒了”。
萧向东抬起头,见她湿透的头发紧紧贴在脸上,巴掌大的小脸苍白发青,往日微粉的嘴唇,此刻也泛着青紫。潋滟的桃花眼中泛着泪花,却带着明显的惊喜。
“你怎么了?”萧向东显然没反应过来,他不是去救落水的小孩了吗?好像还被水草缠着了。但,现在怎么是晓曼一副落水的模样。
“她救的你。”旁边的人说。
“你不知道,她一个女娃,可猛了,嗖的一下就扎河里了,硬是把你给拖了出来。要不是她啊,你早就淹死了。”
萧向东一把抱住孟晓曼,“你怎么这么傻,万一你有个好歹,怎么办?”。
比起自己淹死,他更怕她有个好歹。
孟晓曼被他勒得很紧,有点喘不过气来,拍着他的背说:“快松开,你要勒死我啊。没被淹死,差点被你勒死了。”。
萧向东松开手,“下次不要做这么危险的事了”。
孟晓曼瞪他,“这句话应该我对你说才对,自己什么情况不清楚吗?还敢下河救人!”。
萧向东张了张口,刚想解释,就听到赵二磊,喘着粗气问:“向东你没事吧?”。
赵二磊正在上工,突然有人来跟他说,他儿子掉河里了,他撂下农具,就往河边赶,快到的时候,又有人跟他说,他儿子被萧向东救出来了,但萧向东沉水里了。
给他吓得一路狂奔。
“我没事,天浩没事儿吧。”萧向东救的,正是赵二磊的儿子,赵天浩。
“没事,谢谢你,兄弟。”赵二磊哽咽道,“走,我先送你回家。”,说着弯下腰,要背他回家。
萧向东不习惯被人背着,让人找他的拐杖过来,但赵二磊坚持要背他回去,“你救了天浩,我背你回去又咋了?快点,回头冻病了。”。
“你能背动吗?”,这里离老宅,至少三里地。
“你瞧不起谁呢,快点,回头弟妹冻感冒了。”赵二磊催促道。
“不行,你搀着我就行,背着太那啥。”
萧向东实在放不下他的硬汉面子,最终被赵二磊搀扶着回到了家。
回到家,两人换掉湿衣服,赵二磊给两人烧了两大锅的热水,留给两人洗澡,才离开。
两人洗漱完,赵二磊又回来了,拎着两个陶罐子。
“这是红糖姜汤,你和弟妹,快喝点。”说着,找了碗来,拎着罐子,给两人各倒了一大碗。
等两人喝完姜汤,他收拾了碗,拎着另一个陶罐又去了灶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