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穿去1969搞事情 > 第134章 马家庄的村干会(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34章 马家庄的村干会(下)

闻言老支书皱眉道:“那可就费老了劲喽!”

何飞:“其实现在也没必要全分完,咱只要先分出一部分来,再做一批样品就行,至于剩下的咱慢慢分就好。”

老支书:“这倒是可以,反正这个活儿不挑人。”

何飞:“另外就是您还得安排人去弄些墩布杆,买些尼龙绳或者钉子、铁丝、铜丝之类的。”

老支书:“中,过完节我就叫人去买。”

何飞:“行,那咱再说第二件事儿。”

“啥事儿啊?卖笼子的事儿吗?”

“对啊!何飞,这次那些车筐和笼子卖的怎么样?”

一听何飞要说第二件事众人立刻就把自己心中关心的事情说了出来。

“呵呵!”闻言何飞无奈笑笑,然后说道:“呵呵!这个我本来打算最后说的,既然你们问了那我现在就说了吧。”“这次咱做的所有的东西加在一起一共卖了,100块钱。”

“我滴个老天,那岂不是平均下来一家就要有1,2块钱啦!”

“可不是嘛!这可还是许多家都没怎么弄的情况下,而且咱弄的时间也不长。”

“那咱回头得可劲儿编了,争取一个月能挣到5块钱才行。”

听到钱数众人都有些不淡定了,于是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不过老支书却有自己的想法,只听他说道:“想得到美!咱县城就这么大,自行车就那么点,你弄多了卖谁去呀?还有那些笼子,人家买一个能用好久,你以为是窝窝头呢?谁还天天买那玩意儿?”

“可是,那……”

听到老支书的话众人无言以对,只能将目光齐齐看向了何飞。

何飞笑着道:“呵呵!支书爷说的没错,这次去咱编的车筐卖了一大半儿,剩下的我也卖给修车铺了,估计还能卖上不少,咱倒是还可以做一些;笼子这回倒是都卖了,不过这个可以重复利用,咱现在倒是可以先放放啦!还有就是摇篮、滑板车、摇摇马等也卖了一些,不过这个卖的比较慢,咱倒是也可以先缓缓。”

“那岂不是卖这么一次就基本卖不成了?”

“之前俺们这一直担心,所以就没多编,刚想着这次加把劲多做一些呢,怎么就不卖了呢?”

听何飞也这样说众人不由的有些沮丧,忍不住的感慨了起来。

老支书见众人如此教育道:“这就叫做机会,抓住也就抓住啦,抓不住也只能怪你们自个儿。”

何飞见他们情绪低落于是赶忙又说道:“也并不是不卖,只是卖的少了而已。再说了,这不是又可以做墩布了嘛!而且还有一个事情或许比这些都要挣钱。”

“啥?比这还挣钱?”

“那你快说说。”

听到又有挣钱的买卖众人立刻就又精神了起来。

不过也有人质疑道:“该不会是什么犯法的事情吧?”

老支书:“对呀何飞,可不行干那种事,要不俺们可就犯错误了。”

何飞保证道:“您就放心吧!这个保准儿不犯法。”

“那就好。”

“那你就快说吧,我现在都有点等不及了!”

听到何飞的保证众人才稍稍放心。

这时何飞继续说道:“咱各家不都有棒子咕噜嘛!”

闻言众人不解的道:“有啊!怎么了?”

也有人琢磨着说道:“这玩意儿除了烧火难道还能卖钱?可是也没听见供销社或者粮站收这个啊?”

何飞解释道:“说卖钱倒是也可以,只不过不是卖棒子咕噜而是卖从它里面长出的东西。”

“啥?长出来东西?”

“这除了长棒子也就能长虫子了吧?难道虫子也能卖钱?”

闻言众人更加的疑惑,纷纷猜测棒子咕噜里面长出啥东西挣钱。

何飞道:“不是虫子,而是蘑菇。”

接下来何飞就把在玉米芯俗称棒子咕噜种蘑菇的事情和步骤大致的和他们说了一遍,众人听到这个也是有些不敢相信啊!在他们的认知里蘑菇一般都是野生的,是在山上、地下长的,这听到种蘑菇还是第一次。不过他们也相信何飞不会骗他们,所以等过完节也打算去试试。

说完这几件事时间已经不早,所以何飞就打算先把钱和物发了让大家过个好节,至于其他的一步步来就成。

其实钱也好发,之前谁做了多少个车筐、多少个笼子都有记录的,每个东西也都有定价,所以直接发也就是了。只是毕竟姜组长等人还在村里,所以这件事情还不能太过明目张胆。还有就是何飞带回来的那些物资了,这个肯定不是免费送的,肯定也是需要他们花钱来买的,不过这个范围是除了村干部和姜组长外的,三组和有梁叔一家当然也不在其列。不过买归买,何飞带回来的东西首先肯定是不可能和乡亲们要票的,其次就是价格肯定也要适当的优惠,尤其是他自己在空间做的那些。

其实这些事情也比较容易,首先肯定就是何飞先将三组和有梁叔家的先弄回去,然后就是把姜组长他们那份儿送了,再让干部们把自己那份抱回家,最后就是挨个叫那些参加了编制工作的村民了,在他们领钱的同时顺便也就把想买的东西带回家了。

等这一切都弄完,那么村子里肯定还有一些个没参与这个事情的,而这些人肯定也不能被排斥在外,毕竟众人只有团结起来才能顺利实施计划不是?否则他们一旦心里不平衡那不就麻烦啦?因而对他们也必须照顾到了。比如那些没有子女、或者子女远嫁或当兵、或死了的孤寡老年人,这个必须优待,同时也要尽力拉拢;还有那些思想保守,不愿意尝试新鲜事物的,不见兔子不撒鹰的,这个倒是可以利诱,让他们看看别人的收获,顺便刺激下消费,说说做墩布、补贴的事情;当然每个村子里肯定都会有好吃懒做的,而许多的知青也都由于在城市长大,没怎么吃过苦、生活技能也有限,所以勉强也可以算在这列,对于他们当然就又是另一种政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