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品玄鉴 > 第64章 胜邪之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吴王阖闾,姬姓,名光,又称公子光,春秋战国时期春秋五霸之一的吴国君主。

起势之初,阖闾并非吴国的顺位继承人。他的父亲吴王僚在位时,他只是一个旁支公子,但他心中早已埋下了夺嫡之志。他广纳贤才,结交勇士,暗中积蓄力量。

最着名的便是他招纳了刺客专诸,并巧妙地利用吴国内部的权力斗争,发动了着名的“鱼肠剑”政变。在这场政变中,专诸以献鱼为名,藏剑于鱼腹之中,趁机刺杀了吴王僚,从而使阖闾成功夺得了王位。

自此以后,阖闾对宝剑产生了浓厚兴趣,他深信剑,尤其是短剑,乃是他命中注定的守护利器。于是,他特地邀请了,因铸造出传奇名剑纯钧而享誉天下的欧冶子,以及欧冶子的高徒干将。

阖闾命欧冶子与干将两位铸剑大师,搜罗世间珍稀铁矿与奇异宝石,以供铸剑之用。二人为吴王精心铸造的本是一柄长剑,此剑名为“无一”,寓意着吴王阖闾一统天下、名垂青史、前无古人的雄心壮志。

在献剑之日的前夕,吴王阖闾的近侍亲临欧冶子的铸剑居所,以进行最后的“验货”。这位深谙吴王喜好的近侍,在仔细端详了名为“无一”的长剑后,却露出了不甚满意的神情。

他眉头微蹙,低声咕哝道:“‘无一’虽好,却隐约带着‘无后’的不祥之兆。”

然而,他的目光在另一把宝剑上久久徘徊,最终定格。那是一把耗时三年,采用与“无一”几乎相同珍稀材质精心铸造的宝剑。

唯一的不同之处在于,这把剑在铸造过程中融入了一块来自遥远域外的神秘陨铁。

此剑的剑身呈现独特的菱形,长度二尺一寸,恰好是半臂之长短。剑身之上,并未雕刻任何花纹,通体呈现出深邃的乌黑色泽,静静地散发着内敛的幽华。

欧冶子原本打算将其铸造成普通长剑的样式,然而在铸造过程中,却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故。

随着剑身的逐渐成形,一股难以言喻的邪气逐渐弥漫开来。每铸造一寸,邪气便增强三分,仿佛这把剑本身便蕴含着某种神秘而强大的力量。

欧冶子心中清楚,如果按照原定的长剑样式继续铸造下去,这把剑必将妖邪满溢,为祸苍生。于是,在权衡利弊之后,他果断地改变了剑的样式,将其铸造成了眼前的这把菱形短剑。

赐名‘胜邪’,取压制天下邪气之意。

那位近侍一见此剑,眼中便闪过一丝难以掩饰的喜色。他心知,不论欧冶子如何巧舌如簧地描述,这剑的铸造过程与潜在风险,光是这菱形剑身的设计,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其半臂之长,短小精悍,如此精妙之作,定能让吴王阖闾为之倾心。

毕竟,阖闾对于短剑的喜好,在吴国已是众所周知。

于是,这位近侍心中有了决断。他力排众议,甚至不顾欧冶子和干将的连连劝阻,执意要在献剑之日将这柄被命名为“胜邪”的宝剑,进献给吴王阖闾。

在他看来,这不仅仅是一把剑,更是他巩固君王宠爱、提升自身地位的绝佳契机。

终于到了献剑的那一天,当“胜邪”宝剑被呈到吴王阖闾的面前时,阖闾的双眼顿时为之一亮。他感受到这把剑所散发出的那种不同于常剑的神秘气息,仿佛有一种强大的力量正隐隐躁动于剑身之内,等待着被他所驾驭。

得到“胜邪”宝剑的吴王阖闾信心大增,他仿佛看到了自己手持此剑,所向披靡、战无不胜的辉煌未来。

从此,开启了属于他春秋霸主的时代。而那把“胜邪”宝剑,也成为了他霸业之路上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

吴王阖闾,这位雄心勃勃的君主,一旦稳固了王位,便立即开始了他的强国大计。他深知,要使吴国傲视群雄,必须有一位足智多谋的辅臣。于是,他毫不犹豫地任用了才华横溢的伍子胥为相。

在伍子胥的辅佐下,阖闾实施了一系列精心策划的强国政策。他改革税制,减轻民众负担,鼓励农业生产,使吴国的经济迅速繁荣起来。同时,他重视教育,推广文化,吸引了众多才俊之士前来投奔,为吴国的崛起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阖闾明白,强大的军事力量是保障国家安全、实现扩张的必要条件。因此,他倾注大量心血在军事建设上。他大力发展兵器制造,设立专门的工坊,聘请能工巧匠,研制新型武器。

同时,他重视军队的训练,亲自监督操演,确保每一位士兵都具备过硬的战斗素质。在阖闾的励精图治下,吴国的军事实力迅速增强,成为当时诸侯国中的佼佼者。

然而,阖闾并未满足于此。他深知,外交手段同样重要。于是,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派遣使节出访周边国家,寻求建立广泛的联盟关系。他运用高超的政治智慧,成功地与多个国家达成了友好协议,为吴国的扩张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外部环境。

同时,他也注重与国内各阶层的沟通与交流,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氛围。在阖闾的领导下,吴国逐渐崛起成为春秋时期的五位霸主强国之一。

这时的他,展现出了卓越的领导才能,以及爱民如子的品性,是当之无愧的雄主、贤主。

在阖闾的领导下,吴国先后击败了楚国、越国等强国,成为了春秋时期的霸主之一。尤其是在柏举之战中,阖闾亲自率军出征,以少胜多,大败楚军,并一度攻入了楚国的都城。这场战役使吴国的声望达到了顶峰,阖闾的威名也远播四方。

但也正是与楚国之战中,与‘胜邪’朝夕相处的阖闾,内心产生了一些不为人知的变化,他的行为逐渐变得没有底线。

在攻占楚国都城后,阖闾纵容国相伍子胥掘开了楚平王的陵墓,将楚平王的尸身从墓穴中拖出,进行了残酷的鞭尸仪式,整整鞭打了三百余下,以报其父兄之仇。

这场违背道义的仪式不仅令伍子胥的复仇心愿得以满足,同时也让阖闾的内心充满了扭曲的快感。

更为震惊的是,阖闾竟然强行侮辱了楚国的国母。这位尊贵的王后在遭受如此屈辱后,无法忍受内心的痛苦和羞耻,选择了自杀。

这一事件激起了楚国民众的强烈愤怒,他们纷纷要求与吴国决一死战。就连逃亡多日的楚昭王也盛怒之下停止了逃亡,呼唤楚国的军民团结起来,共同抵抗吴军的侵略。

阖闾的这些行为不仅违背了基本道义,也损害了他作为一位君主的形象。但他的内心似乎已经被欲望所吞噬,变得冷酷无情、毫无底线。这些变化不仅影响了他的个人命运,也为吴国的未来埋下了隐患。

在吴军与楚军激战正酣、军心大乱之际,吴王阖闾的弟弟夫概却趁机搞起了内乱。

夫概利用混乱的局势,巧言令色地骗取了阖闾部下精锐部队的指挥权。然后,他迅速调转兵锋,返回吴国国都,图谋不轨。在国都,他公然宣布废除兄长阖闾的王位,自立为王,企图篡夺最高权力。

这一突如其来的背叛让阖闾措手不及,但他并未因此而慌乱。他果断地命令军队撤退到姑苏,暂时避开夫概的锋芒。同时,他任命智勇双全的元帅孙武为平叛总指挥,率领精锐部队反攻国都,夺回失去的权力。

孙武不负众望,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他巧妙地布置战术,调动军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入了国都。在激烈的战斗中,夫概的军队节节败退,最终彻底崩溃。

夫概见大势已去,仓皇逃离了国都。

然而,阖闾并未因此放过夫概。他先是昭告天下将夫概流放到偏远地区,永不得返回吴国。但暗地里却派人将其暗杀刺死。这场由夫概引发的内乱最终以阖闾的胜利而告终,但吴国也因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国力大损,需要时间休养生息。

自此以后,因阖闾长年征战所累积的杀孽,以及他犯下的弑父、弑弟、辱尸、淫贞女等种种罪行,使得那柄“胜邪”宝剑的邪气日益强盛。

这股邪气仿佛有了生命,逐渐侵蚀了阖闾的心智与身体,让他的状态每况愈下。

随着时间的推移,阖闾的骄横之气日益加重。他不再关心国家的民生和百姓的福祉,而是纵情享乐,追求奢华的生活。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他命令奸臣伯嚭多次加重赋税,搜刮民脂民膏,只为建造那座供他享乐的姑苏台。

这座宫殿极尽奢华之能事,耗费了无数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让吴国的百姓怨声载道。

与此同时,阖闾逐渐疏远了那些曾经为吴国立下赫赫战功、深受百姓爱戴的太子终累、伍子胥和孙武等人。他不再听取他们的逆耳忠言,而是沉迷于奸臣的谗言和阿谀奉承之中。

这使得吴国的政治日益腐败,民心尽失。

在这样的统治下,吴国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无法忍受繁重的赋税和残酷的剥削,纷纷选择逃离这个曾经繁荣的国家。于是,大量的流民开始涌向吴国的四面八方,寻找新的生活出路。吴国的国力因此大幅衰落,昔日的辉煌不再。

最终,吴王阖闾迎来了他辉煌一生中的最后一战。这场战役,是吴越之间一场决定性的较量,双方为了争夺地区的霸权,倾尽了全力,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激战。

阖闾,这位曾经威震四方的霸主,依然宝刀未老。他亲临前线,身先士卒,挥舞着那柄充满神秘力量的‘胜邪’宝剑,冲锋陷阵。在宝剑的加持下,他骁勇无比,所向披靡,破敌无数,尽显一代霸主的英勇风采。

然而,战争总是充满了未知和变数。就在阖闾奋勇杀敌之际,一支冷箭突然自暗处射来,准确地击中了他的脚趾。剧痛瞬间传遍全身,阖闾不禁倒吸一口冷气。

他低头一看,只见鲜血染红了战靴,伤势十分严重。

尽管阖闾曾经拥有着钢铁般的意志和超凡的勇力,但终究难以抵挡‘胜邪’宝剑常年累月的侵袭。他强忍剧痛,试图继续指挥战斗,但身体的不支让他不得不败下阵来。

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吴军士气大挫,战局急转直下。战后,阖闾被紧急送回吴国救治,然而伤势过重,已回天乏术。不久后,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霸主便因伤重不治,含恨离世。

他的离世,不仅标志着吴国一个时代的结束,也让整个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自此之后,‘胜邪’这把充满神秘与传奇色彩的宝剑,便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其下落成为了千古之谜。宝剑的踪迹在史书中难觅其影,直到西晋时期,才再度出现了与‘胜邪’有关的记载。

野史记载,‘胜邪’曾出现在西晋名臣张华的手中。

张华,字茂先,范阳方城人,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更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他雅爱书籍,对目录学有着深入的研究,曾编纂了中国第一部博物学着作《博物志》。

这部巨着涵盖了天文、地理、草木、鸟兽、虫鱼等众多领域,堪称华国古代与《山海经》齐名的博物学宝典。

除了学术成就,张华的身上还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传言他与道教创始人张道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传言虽然难以考证,但却为张华的形象和‘胜邪’的下落,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然而,“胜邪”剑在张华之后又一次消失了,它的下落再次成为了未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