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 > 第一百一十二章 十日灭一国(四)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一百一十二章 十日灭一国(四)

2月25日,清晨,五时三十分。

阮成和十二岁的次子奋力地摇着小木船,朝河湾的方向驶去。他的妻子则在船舱里手脚麻利地清理着刚刚低价收来的五筐蔬菜和水果,将附着的杂草摘除,沾染的泥土抖落,然后码得整整齐齐,看着颇有卖相。

九岁的三子可能是起得太早,一边打着大大的哈欠,一边给昨晚捕捞上来的鱼重新换水,以便让这些鱼儿看着活蹦乱跳,显得无比新鲜。

另外一个年幼的女儿,则蜷缩在船舱的角落里,裹着薄薄的被子,仍在酣睡着。

随着天色渐亮,河上的小船也多了起来,而且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也如同阮成一样,都在将自己的小船驶向那边的河湾处。

昨日傍晚,一支庞大的船队从下游的白藤江驶来,然后溯流进入了太平江。眼看天色已晚,这支船队在驶入一片水流相对缓和的河湾后,便纷纷下锚停驻。

未几,船队中还陆续有数千人登陆河岸,并沿着河道扎下营寨。他们挖掘壕沟,设置拒马,还在营寨周围拉了两道铁丝网,与河岸边停靠的船队形成掎角防守之势。

随后,一面鲜艳的赤色黄龙旗高高地悬挂在旗杆之上,在微风的吹拂下,猎猎飘扬。

这支船队赫然就是侵入我大黎朝境内的齐**队!

齐国人在搭建营寨时,派出了几支小部队,朝外围数公里范围内进行武装侦查。他们在途径几座村庄时,并没有实施抢掠行为,反而在询问周边情况时,给了村民一些赏钱。

待他们返回时,又花了不少钱,向村里买了大量的蔬菜水果以及鸡鸭猪肉等副食,这让所有村民又惊又喜,还非常开心地帮着齐国人将这些食物送货上门。

而在河湾处,一些以打渔为生的渔民也大着胆子与齐国人展开了一场热闹的交易买卖,一尾尾肥美的大鱼,一盆盆细腻滑溜的泥鳅,一桶桶壳面光滑的河蚌……,齐国人是来者不拒,而且给的钱还比市价高出两三成,着实让渔民们雀跃不已。

齐国人是外来者,而且还是来打他们朝廷的,那又怎样?

人家买卖公道,给的也是真金白银,比那些只会祸害百姓的朝廷官军绝对要可爱可亲得多!

到了夜色深沉,齐国人停止了交易,派出了数艘武装快艇,巡视游曳于船队的外围,将那些意犹未尽的渔民阻隔在外,并将他们所有人劝退。

若是还要交易,明日请赶早过来!

阮成在昨晚听闻此事后,立即两眼放光,开始忙活起来。

他让自己的婆姨趁着天色还未亮的时候,到那些尚未听到信的村里买了大量的蔬菜水果,他也跟着几个伙伴,打着火把,撒网捕了大半夜的鱼,然后在即将天亮的时候,便急匆匆地划着船来找齐国人交易。

虽然他从未接触过齐国人,但时不时地在集镇上还是能听到那些老爷和官人们谈论齐国人。

齐国位于遥远的南方汉洲大陆,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国家,有战舰千艘,雄兵百万,占据的领土遍及全世界——至于全世界有多大,谁也不知道。

齐国非常富裕,整个国家遍地都流淌着金银,所有的百姓也都是穿金戴银,住华宅、着绫衣、享美食。

还有人谈及,某某地方,有移民至齐国的安南人发了大财后,衣锦还乡,不仅带来了各种贵重的稀奇玩意,还出手豪奢,大摆宴席,邀请整个村里的乡邻一起吃饭。到最后,他会带着自己的族亲一起回到齐国,享受富贵无忧的生活。

说实话,每每听到这些,阮成心中都是无比羡慕,更是无限的向往。

其实,他内心深处的期望也不高,不奢求像齐国人那样富裕而享受,但只要能让自己和家人吃饱肚子,他就很满足了。

若是当真能实现,谁管坐江山的是哪个!

这大黎朝廷也没什么值得我们百姓太多留恋的,一年到头压得每个人都喘不过气,缴纳的苛捐杂税是越来越多,征调的徭役也是没完没了。

农人辛苦一年,几无可果腹之食,即使丰年也是米缸空空,不得不以野菜和草根为食。

他们这些在河上打渔为生的渔民,更是穷困至极,没有片瓦之所,只能住在船上。而且,若是想要拿打上来的鱼获去换点粮食和布帛,税吏会强征一半以上的税金或者实物。

而那些没有任何背景的小商人、小作坊主,日子也不是很好过,无穷无尽的税费和摊派,还有胥吏和地痞无所不在的敲诈勒索,使得破产者甚众。

两年前,河北地区爆发水患,饥民无数,但朝廷却不想着赈济灾民,反而依旧强征赋税,以至于搞得当地民不聊生,卖儿鬻女比比皆是,甚至还爆发了好几起民乱。

可怜那些活不下去的灾民,遭到官兵的残酷镇压,被杀了好几千人,使得红河成为一条名副其实的“红河”。

一个多月前,朝廷为了应对北边的谅国频频发起的军事威胁,在民间大肆强征民壮团丁,他那十五岁的长子就被官差硬是给派了役,拉到了河北大营,还不知道要遭多大罪、受多大苦。

唉,这个该死的世道!

若是这个天下被齐国人占了,不知道日子会不会好起来呢?——

2月25日,正午十二时,东京。

“哗啦……”威南王郑杠一脚将面前的小几踹翻,上面的碗碟饭菜撒了一地,顿时杯盘狼藉。

“……召群臣前来议事!”

旁边的几名内侍和婢女吓得连忙跪地磕头,匍匐在地,不敢发出任何一点声音。

威南王这两日来显得异常暴躁,不仅严厉斥责府僚属官、军中武臣,还动辄责罚下人,甚至还亲自动手砍了两名内侍,使得王府上下所有人皆噤若寒蝉,唯恐惹祸上身。

清晨时分,一名殿前卫的军官前来汇报,称齐国人已攻入白藤江,连续击破数座水寨,击沉击伤水师大小舰船八十余艘,损失官兵四千余,沿途城隘驻军竟不能阻其半分,齐军沿着白藤江浩浩荡荡地朝东京城杀来。

另据兴安卫来报,齐国另外一支船队杀入红河口,在击破五处水寨后,沿河上溯,至傍晚时分,已抵近兴安,并对该城发起猛烈进攻。

兴安卫指挥使言及,为报威南王提携之恩,将忠于王事,会誓死作战,并与城池共存亡。

随后,太原镇、河北镇相继传来败报,谅**队攻势如潮,丝毫不顾己方士兵重大伤亡,以非常坚决的进攻姿态,连破数道关隘和城寨,兵锋向南推进三十余里。

面对谅国的汹涌进攻,太原、河北两镇无力反击,请求威南王急调援兵以救。

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齐国攻陷了清化,占领这座极具象征意义的东都,黎朝数代帝王寝陵陷于齐国刀兵之下。

方才,横山大营五百里加急,又给威南王带来一个巨大的噩耗,阮逆在正面强攻不止的情势下,与齐国海军配合,突入蓝江,于北岸成功实施登陆,一举截断了横山大营的后路,三万大军已然成为一支失去后方联系的孤军。

威南王收到急报后,立时气血上涌,恼怒之下,便一脚踹翻了小几,将刚刚为他准备的午膳也尽数打翻在地。

以目前形势来看,黎朝似乎已经陷入四面楚歌的局面。

谅国自北向南,猛攻不止,一心想要突破北方山区防线,杀入河北之地,继而威胁东京;南方阮逆集重兵进逼横山大营,并借助齐国海军成功截断蓝江,阻隔南北交通,将郑军最为精锐的重兵集团围困于横山地区。

而齐国携一百余艘舰船,拥两万余强兵,自白藤江和红河两路攻来,沿途之上,所向披靡,几乎未遇任何阻碍,便已行进至东京城不足百里的地方。

若不是,现在为旱季,使得白藤江和红河水量不丰,齐国担心舰船搁浅,不敢夜间行船赶路,说不定到得此时,齐国大军已然出现在东京城下了。

“王上,以齐国舟船之利,到了今日晚间,他们必然会进抵东京,陈兵于王城之下。”殿前卫都指挥使郑光炎躬身奏道:“为今之计,末将请王上立即下令全城动员,大征民壮团丁以应齐军来袭。我阖城军民上下同心,拼死以抗,齐军必不能破我东京城。只要我们坚守半年以上,待七八月雨季到来,齐军必不能持久,自会退去。”

“郑将军此言差矣!”王府右史阮英顺面色凝重,摇头说道:“如今之局面,我朝何止独独要应对齐国大举来袭?伪谅郝氏,南方阮逆,一南一北,皆集重兵于我相对而击,已然使得我军首尾难以相顾,前后无法呼应,情势之危急,乃数百年来未曾有之。如此情形,下官以为,当遣使与齐国相商和谈之议,以免刀兵。”

“右史以为齐国现在还会跟我们相商和谈?”郑光炎瞪着阮英顺大声斥道:“现下情况来看,不论是伪谅郝氏,还是南方阮逆,一定是以齐国马首是瞻,皆从齐国号令行事。试问,齐国如此兴师动众,大举入侵,岂能会为和谈之议而止戈息兵?此举,不过是自取其辱罢了!……当下之重,应聚兵备战,并召天下兵马勤王,以死相抗,方有一线生机!”

“郑将军所言甚是。”王府兵曹李洪松出言附和道:“千年以降,北朝大国数伐安南,皆为我所败,铩羽而归。齐国又岂能独免乎?”

“李兵曹,昔年北朝伐我安南,终不成于事,乃是不习水土,更不堪累战,徒耗国力,才不得不罢兵而返。”驯象卫都指挥使杜玉福出言反驳道:“今日是何情形,诸位难道有所不知?且不说南方阮逆不会有水土不服之累,就是伪谅郝氏亦在北方经营数十年,也早已熟谙此间气候地理,怎会不败而走?就是那齐国,于南方也据有大片领地,还有百万地方之民,比之北朝大国征伐会更有持久之力。而今,我朝兵力、武器、士气皆落下风,如何能以之相持相抗?”

“杜指挥是在建议我等不战而降吗?”

“不敢。末将只是将此间情形说与王上所知,可不会让尔等意气用事坏了整个大局,导致事态发展到不可挽回之境地。”

“你的大局怕不是要向那齐国屈膝投降吧。谁不知道,你杜家在战前可是与齐国商人交联密切,每年经营齐国商品皆获利巨万,自然是不想跟齐国人拼死一搏。”

“贼子,安敢于王上面前公然构陷我杜某?……今日,当着诸臣当面,你且将此话说个明白。若不然,我杜某与你不能共存于世上!”

“二位切勿争吵,当议此间要务为紧。”

“……贼子污我清名,实乃容忍。”

“好了,好了,此国难之际,二位需相忍为先,以国事为重。”

“……”

“以臣之见,齐国兵甲之利,铳炮之威,我朝实难以抗,且以和议为先。万一,齐国人也不想损耗太大,允了我们和谈之请呢?”

“幼稚之论!下官以为,当立足于打,然后以战促和,让齐国知晓我大黎非软弱可期之辈。”

“……我们或可转向西部,退往哀牢之地,以暂避齐军锋芒。”

“可笑!西部山区,哀牢之地,无以足够供应,如何持之以久?怕不是旬月时间,人都散完了。”

“……”

郑杠听到群臣集议之言,众说纷纭,各有定论,只觉得头如斗大,脑中更是混乱至极,忍不住痛苦地以手抚额,委实难以抉择。

是战?

亦或是和?

“王上……”

正当争吵不休时,皇城侍卫亲军指挥使郑安良匆匆赶来,一脸惶然的表情。

“何事?……直言报来!”郑杠看着他一副想说不敢说的样子,甚是不耐,厉声喝道。

“王上,陛下……,陛下不在了……”

“嗯?”郑杠疑惑地看着郑安良,有些不明白他所说的“陛下不在了”是什么意思。

难道那位被囚于皇宫的天子死了?

“王上,陛下他……他已离宫而走,不知所踪……”

郑杠闻言,立时惊得站了起来,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对方。

“陛下逃走了?……”

(本章完)

兴安卫指挥使言及,为报威南王提携之恩,将忠于王事,会誓死作战,并与城池共存亡。

随后,太原镇、河北镇相继传来败报,谅**队攻势如潮,丝毫不顾己方士兵重大伤亡,以非常坚决的进攻姿态,连破数道关隘和城寨,兵锋向南推进三十余里。

面对谅国的汹涌进攻,太原、河北两镇无力反击,请求威南王急调援兵以救。

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齐国攻陷了清化,占领这座极具象征意义的东都,黎朝数代帝王寝陵陷于齐国刀兵之下。

方才,横山大营五百里加急,又给威南王带来一个巨大的噩耗,阮逆在正面强攻不止的情势下,与齐国海军配合,突入蓝江,于北岸成功实施登陆,一举截断了横山大营的后路,三万大军已然成为一支失去后方联系的孤军。

威南王收到急报后,立时气血上涌,恼怒之下,便一脚踹翻了小几,将刚刚为他准备的午膳也尽数打翻在地。

以目前形势来看,黎朝似乎已经陷入四面楚歌的局面。

谅国自北向南,猛攻不止,一心想要突破北方山区防线,杀入河北之地,继而威胁东京;南方阮逆集重兵进逼横山大营,并借助齐国海军成功截断蓝江,阻隔南北交通,将郑军最为精锐的重兵集团围困于横山地区。

而齐国携一百余艘舰船,拥两万余强兵,自白藤江和红河两路攻来,沿途之上,所向披靡,几乎未遇任何阻碍,便已行进至东京城不足百里的地方。

若不是,现在为旱季,使得白藤江和红河水量不丰,齐国担心舰船搁浅,不敢夜间行船赶路,说不定到得此时,齐国大军已然出现在东京城下了。

“王上,以齐国舟船之利,到了今日晚间,他们必然会进抵东京,陈兵于王城之下。”殿前卫都指挥使郑光炎躬身奏道:“为今之计,末将请王上立即下令全城动员,大征民壮团丁以应齐军来袭。我阖城军民上下同心,拼死以抗,齐军必不能破我东京城。只要我们坚守半年以上,待七八月雨季到来,齐军必不能持久,自会退去。”

“郑将军此言差矣!”王府右史阮英顺面色凝重,摇头说道:“如今之局面,我朝何止独独要应对齐国大举来袭?伪谅郝氏,南方阮逆,一南一北,皆集重兵于我相对而击,已然使得我军首尾难以相顾,前后无法呼应,情势之危急,乃数百年来未曾有之。如此情形,下官以为,当遣使与齐国相商和谈之议,以免刀兵。”

“右史以为齐国现在还会跟我们相商和谈?”郑光炎瞪着阮英顺大声斥道:“现下情况来看,不论是伪谅郝氏,还是南方阮逆,一定是以齐国马首是瞻,皆从齐国号令行事。试问,齐国如此兴师动众,大举入侵,岂能会为和谈之议而止戈息兵?此举,不过是自取其辱罢了!……当下之重,应聚兵备战,并召天下兵马勤王,以死相抗,方有一线生机!”

“郑将军所言甚是。”王府兵曹李洪松出言附和道:“千年以降,北朝大国数伐安南,皆为我所败,铩羽而归。齐国又岂能独免乎?”

“李兵曹,昔年北朝伐我安南,终不成于事,乃是不习水土,更不堪累战,徒耗国力,才不得不罢兵而返。”驯象卫都指挥使杜玉福出言反驳道:“今日是何情形,诸位难道有所不知?且不说南方阮逆不会有水土不服之累,就是伪谅郝氏亦在北方经营数十年,也早已熟谙此间气候地理,怎会不败而走?就是那齐国,于南方也据有大片领地,还有百万地方之民,比之北朝大国征伐会更有持久之力。而今,我朝兵力、武器、士气皆落下风,如何能以之相持相抗?”

“杜指挥是在建议我等不战而降吗?”

“不敢。末将只是将此间情形说与王上所知,可不会让尔等意气用事坏了整个大局,导致事态发展到不可挽回之境地。”

“你的大局怕不是要向那齐国屈膝投降吧。谁不知道,你杜家在战前可是与齐国商人交联密切,每年经营齐国商品皆获利巨万,自然是不想跟齐国人拼死一搏。”

“贼子,安敢于王上面前公然构陷我杜某?……今日,当着诸臣当面,你且将此话说个明白。若不然,我杜某与你不能共存于世上!”

“二位切勿争吵,当议此间要务为紧。”

“……贼子污我清名,实乃容忍。”

“好了,好了,此国难之际,二位需相忍为先,以国事为重。”

“……”

“以臣之见,齐国兵甲之利,铳炮之威,我朝实难以抗,且以和议为先。万一,齐国人也不想损耗太大,允了我们和谈之请呢?”

“幼稚之论!下官以为,当立足于打,然后以战促和,让齐国知晓我大黎非软弱可期之辈。”

“……我们或可转向西部,退往哀牢之地,以暂避齐军锋芒。”

“可笑!西部山区,哀牢之地,无以足够供应,如何持之以久?怕不是旬月时间,人都散完了。”

“……”

郑杠听到群臣集议之言,众说纷纭,各有定论,只觉得头如斗大,脑中更是混乱至极,忍不住痛苦地以手抚额,委实难以抉择。

是战?

亦或是和?

“王上……”

正当争吵不休时,皇城侍卫亲军指挥使郑安良匆匆赶来,一脸惶然的表情。

“何事?……直言报来!”郑杠看着他一副想说不敢说的样子,甚是不耐,厉声喝道。

“王上,陛下……,陛下不在了……”

“嗯?”郑杠疑惑地看着郑安良,有些不明白他所说的“陛下不在了”是什么意思。

难道那位被囚于皇宫的天子死了?

“王上,陛下他……他已离宫而走,不知所踪……”

郑杠闻言,立时惊得站了起来,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对方。

“陛下逃走了?……”

(本章完)

兴安卫指挥使言及,为报威南王提携之恩,将忠于王事,会誓死作战,并与城池共存亡。

随后,太原镇、河北镇相继传来败报,谅**队攻势如潮,丝毫不顾己方士兵重大伤亡,以非常坚决的进攻姿态,连破数道关隘和城寨,兵锋向南推进三十余里。

面对谅国的汹涌进攻,太原、河北两镇无力反击,请求威南王急调援兵以救。

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齐国攻陷了清化,占领这座极具象征意义的东都,黎朝数代帝王寝陵陷于齐国刀兵之下。

方才,横山大营五百里加急,又给威南王带来一个巨大的噩耗,阮逆在正面强攻不止的情势下,与齐国海军配合,突入蓝江,于北岸成功实施登陆,一举截断了横山大营的后路,三万大军已然成为一支失去后方联系的孤军。

威南王收到急报后,立时气血上涌,恼怒之下,便一脚踹翻了小几,将刚刚为他准备的午膳也尽数打翻在地。

以目前形势来看,黎朝似乎已经陷入四面楚歌的局面。

谅国自北向南,猛攻不止,一心想要突破北方山区防线,杀入河北之地,继而威胁东京;南方阮逆集重兵进逼横山大营,并借助齐国海军成功截断蓝江,阻隔南北交通,将郑军最为精锐的重兵集团围困于横山地区。

而齐国携一百余艘舰船,拥两万余强兵,自白藤江和红河两路攻来,沿途之上,所向披靡,几乎未遇任何阻碍,便已行进至东京城不足百里的地方。

若不是,现在为旱季,使得白藤江和红河水量不丰,齐国担心舰船搁浅,不敢夜间行船赶路,说不定到得此时,齐国大军已然出现在东京城下了。

“王上,以齐国舟船之利,到了今日晚间,他们必然会进抵东京,陈兵于王城之下。”殿前卫都指挥使郑光炎躬身奏道:“为今之计,末将请王上立即下令全城动员,大征民壮团丁以应齐军来袭。我阖城军民上下同心,拼死以抗,齐军必不能破我东京城。只要我们坚守半年以上,待七八月雨季到来,齐军必不能持久,自会退去。”

“郑将军此言差矣!”王府右史阮英顺面色凝重,摇头说道:“如今之局面,我朝何止独独要应对齐国大举来袭?伪谅郝氏,南方阮逆,一南一北,皆集重兵于我相对而击,已然使得我军首尾难以相顾,前后无法呼应,情势之危急,乃数百年来未曾有之。如此情形,下官以为,当遣使与齐国相商和谈之议,以免刀兵。”

“右史以为齐国现在还会跟我们相商和谈?”郑光炎瞪着阮英顺大声斥道:“现下情况来看,不论是伪谅郝氏,还是南方阮逆,一定是以齐国马首是瞻,皆从齐国号令行事。试问,齐国如此兴师动众,大举入侵,岂能会为和谈之议而止戈息兵?此举,不过是自取其辱罢了!……当下之重,应聚兵备战,并召天下兵马勤王,以死相抗,方有一线生机!”

“郑将军所言甚是。”王府兵曹李洪松出言附和道:“千年以降,北朝大国数伐安南,皆为我所败,铩羽而归。齐国又岂能独免乎?”

“李兵曹,昔年北朝伐我安南,终不成于事,乃是不习水土,更不堪累战,徒耗国力,才不得不罢兵而返。”驯象卫都指挥使杜玉福出言反驳道:“今日是何情形,诸位难道有所不知?且不说南方阮逆不会有水土不服之累,就是伪谅郝氏亦在北方经营数十年,也早已熟谙此间气候地理,怎会不败而走?就是那齐国,于南方也据有大片领地,还有百万地方之民,比之北朝大国征伐会更有持久之力。而今,我朝兵力、武器、士气皆落下风,如何能以之相持相抗?”

“杜指挥是在建议我等不战而降吗?”

“不敢。末将只是将此间情形说与王上所知,可不会让尔等意气用事坏了整个大局,导致事态发展到不可挽回之境地。”

“你的大局怕不是要向那齐国屈膝投降吧。谁不知道,你杜家在战前可是与齐国商人交联密切,每年经营齐国商品皆获利巨万,自然是不想跟齐国人拼死一搏。”

“贼子,安敢于王上面前公然构陷我杜某?……今日,当着诸臣当面,你且将此话说个明白。若不然,我杜某与你不能共存于世上!”

“二位切勿争吵,当议此间要务为紧。”

“……贼子污我清名,实乃容忍。”

“好了,好了,此国难之际,二位需相忍为先,以国事为重。”

“……”

“以臣之见,齐国兵甲之利,铳炮之威,我朝实难以抗,且以和议为先。万一,齐国人也不想损耗太大,允了我们和谈之请呢?”

“幼稚之论!下官以为,当立足于打,然后以战促和,让齐国知晓我大黎非软弱可期之辈。”

“……我们或可转向西部,退往哀牢之地,以暂避齐军锋芒。”

“可笑!西部山区,哀牢之地,无以足够供应,如何持之以久?怕不是旬月时间,人都散完了。”

“……”

郑杠听到群臣集议之言,众说纷纭,各有定论,只觉得头如斗大,脑中更是混乱至极,忍不住痛苦地以手抚额,委实难以抉择。

是战?

亦或是和?

“王上……”

正当争吵不休时,皇城侍卫亲军指挥使郑安良匆匆赶来,一脸惶然的表情。

“何事?……直言报来!”郑杠看着他一副想说不敢说的样子,甚是不耐,厉声喝道。

“王上,陛下……,陛下不在了……”

“嗯?”郑杠疑惑地看着郑安良,有些不明白他所说的“陛下不在了”是什么意思。

难道那位被囚于皇宫的天子死了?

“王上,陛下他……他已离宫而走,不知所踪……”

郑杠闻言,立时惊得站了起来,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对方。

“陛下逃走了?……”

(本章完)

兴安卫指挥使言及,为报威南王提携之恩,将忠于王事,会誓死作战,并与城池共存亡。

随后,太原镇、河北镇相继传来败报,谅**队攻势如潮,丝毫不顾己方士兵重大伤亡,以非常坚决的进攻姿态,连破数道关隘和城寨,兵锋向南推进三十余里。

面对谅国的汹涌进攻,太原、河北两镇无力反击,请求威南王急调援兵以救。

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齐国攻陷了清化,占领这座极具象征意义的东都,黎朝数代帝王寝陵陷于齐国刀兵之下。

方才,横山大营五百里加急,又给威南王带来一个巨大的噩耗,阮逆在正面强攻不止的情势下,与齐国海军配合,突入蓝江,于北岸成功实施登陆,一举截断了横山大营的后路,三万大军已然成为一支失去后方联系的孤军。

威南王收到急报后,立时气血上涌,恼怒之下,便一脚踹翻了小几,将刚刚为他准备的午膳也尽数打翻在地。

以目前形势来看,黎朝似乎已经陷入四面楚歌的局面。

谅国自北向南,猛攻不止,一心想要突破北方山区防线,杀入河北之地,继而威胁东京;南方阮逆集重兵进逼横山大营,并借助齐国海军成功截断蓝江,阻隔南北交通,将郑军最为精锐的重兵集团围困于横山地区。

而齐国携一百余艘舰船,拥两万余强兵,自白藤江和红河两路攻来,沿途之上,所向披靡,几乎未遇任何阻碍,便已行进至东京城不足百里的地方。

若不是,现在为旱季,使得白藤江和红河水量不丰,齐国担心舰船搁浅,不敢夜间行船赶路,说不定到得此时,齐国大军已然出现在东京城下了。

“王上,以齐国舟船之利,到了今日晚间,他们必然会进抵东京,陈兵于王城之下。”殿前卫都指挥使郑光炎躬身奏道:“为今之计,末将请王上立即下令全城动员,大征民壮团丁以应齐军来袭。我阖城军民上下同心,拼死以抗,齐军必不能破我东京城。只要我们坚守半年以上,待七八月雨季到来,齐军必不能持久,自会退去。”

“郑将军此言差矣!”王府右史阮英顺面色凝重,摇头说道:“如今之局面,我朝何止独独要应对齐国大举来袭?伪谅郝氏,南方阮逆,一南一北,皆集重兵于我相对而击,已然使得我军首尾难以相顾,前后无法呼应,情势之危急,乃数百年来未曾有之。如此情形,下官以为,当遣使与齐国相商和谈之议,以免刀兵。”

“右史以为齐国现在还会跟我们相商和谈?”郑光炎瞪着阮英顺大声斥道:“现下情况来看,不论是伪谅郝氏,还是南方阮逆,一定是以齐国马首是瞻,皆从齐国号令行事。试问,齐国如此兴师动众,大举入侵,岂能会为和谈之议而止戈息兵?此举,不过是自取其辱罢了!……当下之重,应聚兵备战,并召天下兵马勤王,以死相抗,方有一线生机!”

“郑将军所言甚是。”王府兵曹李洪松出言附和道:“千年以降,北朝大国数伐安南,皆为我所败,铩羽而归。齐国又岂能独免乎?”

“李兵曹,昔年北朝伐我安南,终不成于事,乃是不习水土,更不堪累战,徒耗国力,才不得不罢兵而返。”驯象卫都指挥使杜玉福出言反驳道:“今日是何情形,诸位难道有所不知?且不说南方阮逆不会有水土不服之累,就是伪谅郝氏亦在北方经营数十年,也早已熟谙此间气候地理,怎会不败而走?就是那齐国,于南方也据有大片领地,还有百万地方之民,比之北朝大国征伐会更有持久之力。而今,我朝兵力、武器、士气皆落下风,如何能以之相持相抗?”

“杜指挥是在建议我等不战而降吗?”

“不敢。末将只是将此间情形说与王上所知,可不会让尔等意气用事坏了整个大局,导致事态发展到不可挽回之境地。”

“你的大局怕不是要向那齐国屈膝投降吧。谁不知道,你杜家在战前可是与齐国商人交联密切,每年经营齐国商品皆获利巨万,自然是不想跟齐国人拼死一搏。”

“贼子,安敢于王上面前公然构陷我杜某?……今日,当着诸臣当面,你且将此话说个明白。若不然,我杜某与你不能共存于世上!”

“二位切勿争吵,当议此间要务为紧。”

“……贼子污我清名,实乃容忍。”

“好了,好了,此国难之际,二位需相忍为先,以国事为重。”

“……”

“以臣之见,齐国兵甲之利,铳炮之威,我朝实难以抗,且以和议为先。万一,齐国人也不想损耗太大,允了我们和谈之请呢?”

“幼稚之论!下官以为,当立足于打,然后以战促和,让齐国知晓我大黎非软弱可期之辈。”

“……我们或可转向西部,退往哀牢之地,以暂避齐军锋芒。”

“可笑!西部山区,哀牢之地,无以足够供应,如何持之以久?怕不是旬月时间,人都散完了。”

“……”

郑杠听到群臣集议之言,众说纷纭,各有定论,只觉得头如斗大,脑中更是混乱至极,忍不住痛苦地以手抚额,委实难以抉择。

是战?

亦或是和?

“王上……”

正当争吵不休时,皇城侍卫亲军指挥使郑安良匆匆赶来,一脸惶然的表情。

“何事?……直言报来!”郑杠看着他一副想说不敢说的样子,甚是不耐,厉声喝道。

“王上,陛下……,陛下不在了……”

“嗯?”郑杠疑惑地看着郑安良,有些不明白他所说的“陛下不在了”是什么意思。

难道那位被囚于皇宫的天子死了?

“王上,陛下他……他已离宫而走,不知所踪……”

郑杠闻言,立时惊得站了起来,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对方。

“陛下逃走了?……”

(本章完)

兴安卫指挥使言及,为报威南王提携之恩,将忠于王事,会誓死作战,并与城池共存亡。

随后,太原镇、河北镇相继传来败报,谅**队攻势如潮,丝毫不顾己方士兵重大伤亡,以非常坚决的进攻姿态,连破数道关隘和城寨,兵锋向南推进三十余里。

面对谅国的汹涌进攻,太原、河北两镇无力反击,请求威南王急调援兵以救。

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齐国攻陷了清化,占领这座极具象征意义的东都,黎朝数代帝王寝陵陷于齐国刀兵之下。

方才,横山大营五百里加急,又给威南王带来一个巨大的噩耗,阮逆在正面强攻不止的情势下,与齐国海军配合,突入蓝江,于北岸成功实施登陆,一举截断了横山大营的后路,三万大军已然成为一支失去后方联系的孤军。

威南王收到急报后,立时气血上涌,恼怒之下,便一脚踹翻了小几,将刚刚为他准备的午膳也尽数打翻在地。

以目前形势来看,黎朝似乎已经陷入四面楚歌的局面。

谅国自北向南,猛攻不止,一心想要突破北方山区防线,杀入河北之地,继而威胁东京;南方阮逆集重兵进逼横山大营,并借助齐国海军成功截断蓝江,阻隔南北交通,将郑军最为精锐的重兵集团围困于横山地区。

而齐国携一百余艘舰船,拥两万余强兵,自白藤江和红河两路攻来,沿途之上,所向披靡,几乎未遇任何阻碍,便已行进至东京城不足百里的地方。

若不是,现在为旱季,使得白藤江和红河水量不丰,齐国担心舰船搁浅,不敢夜间行船赶路,说不定到得此时,齐国大军已然出现在东京城下了。

“王上,以齐国舟船之利,到了今日晚间,他们必然会进抵东京,陈兵于王城之下。”殿前卫都指挥使郑光炎躬身奏道:“为今之计,末将请王上立即下令全城动员,大征民壮团丁以应齐军来袭。我阖城军民上下同心,拼死以抗,齐军必不能破我东京城。只要我们坚守半年以上,待七八月雨季到来,齐军必不能持久,自会退去。”

“郑将军此言差矣!”王府右史阮英顺面色凝重,摇头说道:“如今之局面,我朝何止独独要应对齐国大举来袭?伪谅郝氏,南方阮逆,一南一北,皆集重兵于我相对而击,已然使得我军首尾难以相顾,前后无法呼应,情势之危急,乃数百年来未曾有之。如此情形,下官以为,当遣使与齐国相商和谈之议,以免刀兵。”

“右史以为齐国现在还会跟我们相商和谈?”郑光炎瞪着阮英顺大声斥道:“现下情况来看,不论是伪谅郝氏,还是南方阮逆,一定是以齐国马首是瞻,皆从齐国号令行事。试问,齐国如此兴师动众,大举入侵,岂能会为和谈之议而止戈息兵?此举,不过是自取其辱罢了!……当下之重,应聚兵备战,并召天下兵马勤王,以死相抗,方有一线生机!”

“郑将军所言甚是。”王府兵曹李洪松出言附和道:“千年以降,北朝大国数伐安南,皆为我所败,铩羽而归。齐国又岂能独免乎?”

“李兵曹,昔年北朝伐我安南,终不成于事,乃是不习水土,更不堪累战,徒耗国力,才不得不罢兵而返。”驯象卫都指挥使杜玉福出言反驳道:“今日是何情形,诸位难道有所不知?且不说南方阮逆不会有水土不服之累,就是伪谅郝氏亦在北方经营数十年,也早已熟谙此间气候地理,怎会不败而走?就是那齐国,于南方也据有大片领地,还有百万地方之民,比之北朝大国征伐会更有持久之力。而今,我朝兵力、武器、士气皆落下风,如何能以之相持相抗?”

“杜指挥是在建议我等不战而降吗?”

“不敢。末将只是将此间情形说与王上所知,可不会让尔等意气用事坏了整个大局,导致事态发展到不可挽回之境地。”

“你的大局怕不是要向那齐国屈膝投降吧。谁不知道,你杜家在战前可是与齐国商人交联密切,每年经营齐国商品皆获利巨万,自然是不想跟齐国人拼死一搏。”

“贼子,安敢于王上面前公然构陷我杜某?……今日,当着诸臣当面,你且将此话说个明白。若不然,我杜某与你不能共存于世上!”

“二位切勿争吵,当议此间要务为紧。”

“……贼子污我清名,实乃容忍。”

“好了,好了,此国难之际,二位需相忍为先,以国事为重。”

“……”

“以臣之见,齐国兵甲之利,铳炮之威,我朝实难以抗,且以和议为先。万一,齐国人也不想损耗太大,允了我们和谈之请呢?”

“幼稚之论!下官以为,当立足于打,然后以战促和,让齐国知晓我大黎非软弱可期之辈。”

“……我们或可转向西部,退往哀牢之地,以暂避齐军锋芒。”

“可笑!西部山区,哀牢之地,无以足够供应,如何持之以久?怕不是旬月时间,人都散完了。”

“……”

郑杠听到群臣集议之言,众说纷纭,各有定论,只觉得头如斗大,脑中更是混乱至极,忍不住痛苦地以手抚额,委实难以抉择。

是战?

亦或是和?

“王上……”

正当争吵不休时,皇城侍卫亲军指挥使郑安良匆匆赶来,一脸惶然的表情。

“何事?……直言报来!”郑杠看着他一副想说不敢说的样子,甚是不耐,厉声喝道。

“王上,陛下……,陛下不在了……”

“嗯?”郑杠疑惑地看着郑安良,有些不明白他所说的“陛下不在了”是什么意思。

难道那位被囚于皇宫的天子死了?

“王上,陛下他……他已离宫而走,不知所踪……”

郑杠闻言,立时惊得站了起来,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对方。

“陛下逃走了?……”

(本章完)

兴安卫指挥使言及,为报威南王提携之恩,将忠于王事,会誓死作战,并与城池共存亡。

随后,太原镇、河北镇相继传来败报,谅**队攻势如潮,丝毫不顾己方士兵重大伤亡,以非常坚决的进攻姿态,连破数道关隘和城寨,兵锋向南推进三十余里。

面对谅国的汹涌进攻,太原、河北两镇无力反击,请求威南王急调援兵以救。

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齐国攻陷了清化,占领这座极具象征意义的东都,黎朝数代帝王寝陵陷于齐国刀兵之下。

方才,横山大营五百里加急,又给威南王带来一个巨大的噩耗,阮逆在正面强攻不止的情势下,与齐国海军配合,突入蓝江,于北岸成功实施登陆,一举截断了横山大营的后路,三万大军已然成为一支失去后方联系的孤军。

威南王收到急报后,立时气血上涌,恼怒之下,便一脚踹翻了小几,将刚刚为他准备的午膳也尽数打翻在地。

以目前形势来看,黎朝似乎已经陷入四面楚歌的局面。

谅国自北向南,猛攻不止,一心想要突破北方山区防线,杀入河北之地,继而威胁东京;南方阮逆集重兵进逼横山大营,并借助齐国海军成功截断蓝江,阻隔南北交通,将郑军最为精锐的重兵集团围困于横山地区。

而齐国携一百余艘舰船,拥两万余强兵,自白藤江和红河两路攻来,沿途之上,所向披靡,几乎未遇任何阻碍,便已行进至东京城不足百里的地方。

若不是,现在为旱季,使得白藤江和红河水量不丰,齐国担心舰船搁浅,不敢夜间行船赶路,说不定到得此时,齐国大军已然出现在东京城下了。

“王上,以齐国舟船之利,到了今日晚间,他们必然会进抵东京,陈兵于王城之下。”殿前卫都指挥使郑光炎躬身奏道:“为今之计,末将请王上立即下令全城动员,大征民壮团丁以应齐军来袭。我阖城军民上下同心,拼死以抗,齐军必不能破我东京城。只要我们坚守半年以上,待七八月雨季到来,齐军必不能持久,自会退去。”

“郑将军此言差矣!”王府右史阮英顺面色凝重,摇头说道:“如今之局面,我朝何止独独要应对齐国大举来袭?伪谅郝氏,南方阮逆,一南一北,皆集重兵于我相对而击,已然使得我军首尾难以相顾,前后无法呼应,情势之危急,乃数百年来未曾有之。如此情形,下官以为,当遣使与齐国相商和谈之议,以免刀兵。”

“右史以为齐国现在还会跟我们相商和谈?”郑光炎瞪着阮英顺大声斥道:“现下情况来看,不论是伪谅郝氏,还是南方阮逆,一定是以齐国马首是瞻,皆从齐国号令行事。试问,齐国如此兴师动众,大举入侵,岂能会为和谈之议而止戈息兵?此举,不过是自取其辱罢了!……当下之重,应聚兵备战,并召天下兵马勤王,以死相抗,方有一线生机!”

“郑将军所言甚是。”王府兵曹李洪松出言附和道:“千年以降,北朝大国数伐安南,皆为我所败,铩羽而归。齐国又岂能独免乎?”

“李兵曹,昔年北朝伐我安南,终不成于事,乃是不习水土,更不堪累战,徒耗国力,才不得不罢兵而返。”驯象卫都指挥使杜玉福出言反驳道:“今日是何情形,诸位难道有所不知?且不说南方阮逆不会有水土不服之累,就是伪谅郝氏亦在北方经营数十年,也早已熟谙此间气候地理,怎会不败而走?就是那齐国,于南方也据有大片领地,还有百万地方之民,比之北朝大国征伐会更有持久之力。而今,我朝兵力、武器、士气皆落下风,如何能以之相持相抗?”

“杜指挥是在建议我等不战而降吗?”

“不敢。末将只是将此间情形说与王上所知,可不会让尔等意气用事坏了整个大局,导致事态发展到不可挽回之境地。”

“你的大局怕不是要向那齐国屈膝投降吧。谁不知道,你杜家在战前可是与齐国商人交联密切,每年经营齐国商品皆获利巨万,自然是不想跟齐国人拼死一搏。”

“贼子,安敢于王上面前公然构陷我杜某?……今日,当着诸臣当面,你且将此话说个明白。若不然,我杜某与你不能共存于世上!”

“二位切勿争吵,当议此间要务为紧。”

“……贼子污我清名,实乃容忍。”

“好了,好了,此国难之际,二位需相忍为先,以国事为重。”

“……”

“以臣之见,齐国兵甲之利,铳炮之威,我朝实难以抗,且以和议为先。万一,齐国人也不想损耗太大,允了我们和谈之请呢?”

“幼稚之论!下官以为,当立足于打,然后以战促和,让齐国知晓我大黎非软弱可期之辈。”

“……我们或可转向西部,退往哀牢之地,以暂避齐军锋芒。”

“可笑!西部山区,哀牢之地,无以足够供应,如何持之以久?怕不是旬月时间,人都散完了。”

“……”

郑杠听到群臣集议之言,众说纷纭,各有定论,只觉得头如斗大,脑中更是混乱至极,忍不住痛苦地以手抚额,委实难以抉择。

是战?

亦或是和?

“王上……”

正当争吵不休时,皇城侍卫亲军指挥使郑安良匆匆赶来,一脸惶然的表情。

“何事?……直言报来!”郑杠看着他一副想说不敢说的样子,甚是不耐,厉声喝道。

“王上,陛下……,陛下不在了……”

“嗯?”郑杠疑惑地看着郑安良,有些不明白他所说的“陛下不在了”是什么意思。

难道那位被囚于皇宫的天子死了?

“王上,陛下他……他已离宫而走,不知所踪……”

郑杠闻言,立时惊得站了起来,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对方。

“陛下逃走了?……”

(本章完)

兴安卫指挥使言及,为报威南王提携之恩,将忠于王事,会誓死作战,并与城池共存亡。

随后,太原镇、河北镇相继传来败报,谅**队攻势如潮,丝毫不顾己方士兵重大伤亡,以非常坚决的进攻姿态,连破数道关隘和城寨,兵锋向南推进三十余里。

面对谅国的汹涌进攻,太原、河北两镇无力反击,请求威南王急调援兵以救。

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齐国攻陷了清化,占领这座极具象征意义的东都,黎朝数代帝王寝陵陷于齐国刀兵之下。

方才,横山大营五百里加急,又给威南王带来一个巨大的噩耗,阮逆在正面强攻不止的情势下,与齐国海军配合,突入蓝江,于北岸成功实施登陆,一举截断了横山大营的后路,三万大军已然成为一支失去后方联系的孤军。

威南王收到急报后,立时气血上涌,恼怒之下,便一脚踹翻了小几,将刚刚为他准备的午膳也尽数打翻在地。

以目前形势来看,黎朝似乎已经陷入四面楚歌的局面。

谅国自北向南,猛攻不止,一心想要突破北方山区防线,杀入河北之地,继而威胁东京;南方阮逆集重兵进逼横山大营,并借助齐国海军成功截断蓝江,阻隔南北交通,将郑军最为精锐的重兵集团围困于横山地区。

而齐国携一百余艘舰船,拥两万余强兵,自白藤江和红河两路攻来,沿途之上,所向披靡,几乎未遇任何阻碍,便已行进至东京城不足百里的地方。

若不是,现在为旱季,使得白藤江和红河水量不丰,齐国担心舰船搁浅,不敢夜间行船赶路,说不定到得此时,齐国大军已然出现在东京城下了。

“王上,以齐国舟船之利,到了今日晚间,他们必然会进抵东京,陈兵于王城之下。”殿前卫都指挥使郑光炎躬身奏道:“为今之计,末将请王上立即下令全城动员,大征民壮团丁以应齐军来袭。我阖城军民上下同心,拼死以抗,齐军必不能破我东京城。只要我们坚守半年以上,待七八月雨季到来,齐军必不能持久,自会退去。”

“郑将军此言差矣!”王府右史阮英顺面色凝重,摇头说道:“如今之局面,我朝何止独独要应对齐国大举来袭?伪谅郝氏,南方阮逆,一南一北,皆集重兵于我相对而击,已然使得我军首尾难以相顾,前后无法呼应,情势之危急,乃数百年来未曾有之。如此情形,下官以为,当遣使与齐国相商和谈之议,以免刀兵。”

“右史以为齐国现在还会跟我们相商和谈?”郑光炎瞪着阮英顺大声斥道:“现下情况来看,不论是伪谅郝氏,还是南方阮逆,一定是以齐国马首是瞻,皆从齐国号令行事。试问,齐国如此兴师动众,大举入侵,岂能会为和谈之议而止戈息兵?此举,不过是自取其辱罢了!……当下之重,应聚兵备战,并召天下兵马勤王,以死相抗,方有一线生机!”

“郑将军所言甚是。”王府兵曹李洪松出言附和道:“千年以降,北朝大国数伐安南,皆为我所败,铩羽而归。齐国又岂能独免乎?”

“李兵曹,昔年北朝伐我安南,终不成于事,乃是不习水土,更不堪累战,徒耗国力,才不得不罢兵而返。”驯象卫都指挥使杜玉福出言反驳道:“今日是何情形,诸位难道有所不知?且不说南方阮逆不会有水土不服之累,就是伪谅郝氏亦在北方经营数十年,也早已熟谙此间气候地理,怎会不败而走?就是那齐国,于南方也据有大片领地,还有百万地方之民,比之北朝大国征伐会更有持久之力。而今,我朝兵力、武器、士气皆落下风,如何能以之相持相抗?”

“杜指挥是在建议我等不战而降吗?”

“不敢。末将只是将此间情形说与王上所知,可不会让尔等意气用事坏了整个大局,导致事态发展到不可挽回之境地。”

“你的大局怕不是要向那齐国屈膝投降吧。谁不知道,你杜家在战前可是与齐国商人交联密切,每年经营齐国商品皆获利巨万,自然是不想跟齐国人拼死一搏。”

“贼子,安敢于王上面前公然构陷我杜某?……今日,当着诸臣当面,你且将此话说个明白。若不然,我杜某与你不能共存于世上!”

“二位切勿争吵,当议此间要务为紧。”

“……贼子污我清名,实乃容忍。”

“好了,好了,此国难之际,二位需相忍为先,以国事为重。”

“……”

“以臣之见,齐国兵甲之利,铳炮之威,我朝实难以抗,且以和议为先。万一,齐国人也不想损耗太大,允了我们和谈之请呢?”

“幼稚之论!下官以为,当立足于打,然后以战促和,让齐国知晓我大黎非软弱可期之辈。”

“……我们或可转向西部,退往哀牢之地,以暂避齐军锋芒。”

“可笑!西部山区,哀牢之地,无以足够供应,如何持之以久?怕不是旬月时间,人都散完了。”

“……”

郑杠听到群臣集议之言,众说纷纭,各有定论,只觉得头如斗大,脑中更是混乱至极,忍不住痛苦地以手抚额,委实难以抉择。

是战?

亦或是和?

“王上……”

正当争吵不休时,皇城侍卫亲军指挥使郑安良匆匆赶来,一脸惶然的表情。

“何事?……直言报来!”郑杠看着他一副想说不敢说的样子,甚是不耐,厉声喝道。

“王上,陛下……,陛下不在了……”

“嗯?”郑杠疑惑地看着郑安良,有些不明白他所说的“陛下不在了”是什么意思。

难道那位被囚于皇宫的天子死了?

“王上,陛下他……他已离宫而走,不知所踪……”

郑杠闻言,立时惊得站了起来,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对方。

“陛下逃走了?……”

(本章完)

兴安卫指挥使言及,为报威南王提携之恩,将忠于王事,会誓死作战,并与城池共存亡。

随后,太原镇、河北镇相继传来败报,谅**队攻势如潮,丝毫不顾己方士兵重大伤亡,以非常坚决的进攻姿态,连破数道关隘和城寨,兵锋向南推进三十余里。

面对谅国的汹涌进攻,太原、河北两镇无力反击,请求威南王急调援兵以救。

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齐国攻陷了清化,占领这座极具象征意义的东都,黎朝数代帝王寝陵陷于齐国刀兵之下。

方才,横山大营五百里加急,又给威南王带来一个巨大的噩耗,阮逆在正面强攻不止的情势下,与齐国海军配合,突入蓝江,于北岸成功实施登陆,一举截断了横山大营的后路,三万大军已然成为一支失去后方联系的孤军。

威南王收到急报后,立时气血上涌,恼怒之下,便一脚踹翻了小几,将刚刚为他准备的午膳也尽数打翻在地。

以目前形势来看,黎朝似乎已经陷入四面楚歌的局面。

谅国自北向南,猛攻不止,一心想要突破北方山区防线,杀入河北之地,继而威胁东京;南方阮逆集重兵进逼横山大营,并借助齐国海军成功截断蓝江,阻隔南北交通,将郑军最为精锐的重兵集团围困于横山地区。

而齐国携一百余艘舰船,拥两万余强兵,自白藤江和红河两路攻来,沿途之上,所向披靡,几乎未遇任何阻碍,便已行进至东京城不足百里的地方。

若不是,现在为旱季,使得白藤江和红河水量不丰,齐国担心舰船搁浅,不敢夜间行船赶路,说不定到得此时,齐国大军已然出现在东京城下了。

“王上,以齐国舟船之利,到了今日晚间,他们必然会进抵东京,陈兵于王城之下。”殿前卫都指挥使郑光炎躬身奏道:“为今之计,末将请王上立即下令全城动员,大征民壮团丁以应齐军来袭。我阖城军民上下同心,拼死以抗,齐军必不能破我东京城。只要我们坚守半年以上,待七八月雨季到来,齐军必不能持久,自会退去。”

“郑将军此言差矣!”王府右史阮英顺面色凝重,摇头说道:“如今之局面,我朝何止独独要应对齐国大举来袭?伪谅郝氏,南方阮逆,一南一北,皆集重兵于我相对而击,已然使得我军首尾难以相顾,前后无法呼应,情势之危急,乃数百年来未曾有之。如此情形,下官以为,当遣使与齐国相商和谈之议,以免刀兵。”

“右史以为齐国现在还会跟我们相商和谈?”郑光炎瞪着阮英顺大声斥道:“现下情况来看,不论是伪谅郝氏,还是南方阮逆,一定是以齐国马首是瞻,皆从齐国号令行事。试问,齐国如此兴师动众,大举入侵,岂能会为和谈之议而止戈息兵?此举,不过是自取其辱罢了!……当下之重,应聚兵备战,并召天下兵马勤王,以死相抗,方有一线生机!”

“郑将军所言甚是。”王府兵曹李洪松出言附和道:“千年以降,北朝大国数伐安南,皆为我所败,铩羽而归。齐国又岂能独免乎?”

“李兵曹,昔年北朝伐我安南,终不成于事,乃是不习水土,更不堪累战,徒耗国力,才不得不罢兵而返。”驯象卫都指挥使杜玉福出言反驳道:“今日是何情形,诸位难道有所不知?且不说南方阮逆不会有水土不服之累,就是伪谅郝氏亦在北方经营数十年,也早已熟谙此间气候地理,怎会不败而走?就是那齐国,于南方也据有大片领地,还有百万地方之民,比之北朝大国征伐会更有持久之力。而今,我朝兵力、武器、士气皆落下风,如何能以之相持相抗?”

“杜指挥是在建议我等不战而降吗?”

“不敢。末将只是将此间情形说与王上所知,可不会让尔等意气用事坏了整个大局,导致事态发展到不可挽回之境地。”

“你的大局怕不是要向那齐国屈膝投降吧。谁不知道,你杜家在战前可是与齐国商人交联密切,每年经营齐国商品皆获利巨万,自然是不想跟齐国人拼死一搏。”

“贼子,安敢于王上面前公然构陷我杜某?……今日,当着诸臣当面,你且将此话说个明白。若不然,我杜某与你不能共存于世上!”

“二位切勿争吵,当议此间要务为紧。”

“……贼子污我清名,实乃容忍。”

“好了,好了,此国难之际,二位需相忍为先,以国事为重。”

“……”

“以臣之见,齐国兵甲之利,铳炮之威,我朝实难以抗,且以和议为先。万一,齐国人也不想损耗太大,允了我们和谈之请呢?”

“幼稚之论!下官以为,当立足于打,然后以战促和,让齐国知晓我大黎非软弱可期之辈。”

“……我们或可转向西部,退往哀牢之地,以暂避齐军锋芒。”

“可笑!西部山区,哀牢之地,无以足够供应,如何持之以久?怕不是旬月时间,人都散完了。”

“……”

郑杠听到群臣集议之言,众说纷纭,各有定论,只觉得头如斗大,脑中更是混乱至极,忍不住痛苦地以手抚额,委实难以抉择。

是战?

亦或是和?

“王上……”

正当争吵不休时,皇城侍卫亲军指挥使郑安良匆匆赶来,一脸惶然的表情。

“何事?……直言报来!”郑杠看着他一副想说不敢说的样子,甚是不耐,厉声喝道。

“王上,陛下……,陛下不在了……”

“嗯?”郑杠疑惑地看着郑安良,有些不明白他所说的“陛下不在了”是什么意思。

难道那位被囚于皇宫的天子死了?

“王上,陛下他……他已离宫而走,不知所踪……”

郑杠闻言,立时惊得站了起来,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对方。

“陛下逃走了?……”

(本章完)

dengbidmxswqqxswyifan

shuyueepzwqqwxwxsguan

xs007zhuikereadw23z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