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我穿越的那些岁月 > 第60章 淄博肉烧饼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从常老板一开始筹备面条博览会,我就和台里汇报了,台里就委派我跟访,博览会完美结束,博览会除了大家耳熟能详,家喻户晓的面条以外,还有一些流传悠久,却几近失传的面条烹饪制作方法。

这个博览会不仅展示了各种面条的品种和制作方法,更是一部关于面条历史和文化的百科全书。那些流传已久,却几近失传的面条烹饪制作方法,仿佛在这博览会上得到了重生。我深入了解了这些传统的制作方法和历史背景,深受启发。

我意识到,面条不仅仅是一种食物,它更是一种文化,一种情感的载体。每一种面条都有其独特的故事和历史,背后蕴含着深深的民族文化和历史记忆。这种认知让我更加坚定了我对报道传统美食文化的决心。

回到电视台后,我向台长汇报了我的所见所感和心得。台长听了非常高兴,他说:“非常好,这就是我们想要听到和看到的东西。你要继续深入挖掘,把这些传统的美食文化和故事带给更多的人。”

于是,我开始策划一个新的节目,名为《面食的前世今生》。这个节目将通过访谈、实地考察、历史研究等方式,深入挖掘每一种面条以及面食背后的故事和文化。我希望通过这个节目,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这些传统的美食文化,让它们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

节目组将要录制的第一集,选择了淄博的空心面、肉烧饼。我随着《面食的前世今生》摄制组来到了淄博,找了宾馆入住,吃过午饭,稍加休整,下午三点我们准时来到了制作肉烧饼的谭记烧饼铺。

因为这个时候,他们已经开始为第二天的烧饼做准备了。我们来到谭记烧饼铺后院的时候,谭记烧饼铺的老板谭秀珍正在切肉剁肉馅。上好的猪后腿肉,肉汁丰盈,肥瘦比例恰到好处先切片,后切丝,再切粒,最后剁成玉米粒大小的粗粒。

我看着谭老板手里不停,一边和他聊着,一边暗自忖度:谭老板不仅名字像女的,如果不是两道剑眉,让他颇为女性化的容貌英气十足,还有那板寸,真以为是一位女性呐。好像相书上说:男生女相主富贵,女生男相多劳累。

明天一天,不!小半个上午的量的肉馅都弄好了,只见老板往肉馅里放入足量的酱油,一调羹盐,随手一把五香粉撒入,千万不要因为这一把五香粉真的是随手一撒,多少年调馅的经验,这一把可比上秤称量还要准的。

佐料放足了,一个方向搅拌,让酱油盐五香粉充分“吃”进肉馅里,入味的同时,也让馅的肉汁更加充盈,咸香浓郁。

馅儿准备好了,老板和老板娘可以稍事休息,我们趁着他们夫妻休息的时候,去周围转一转,回宾馆休息,晚上八点多我们再过来跟拍。

夕阳西下,落日余晖洒满大街小巷,那金色的光芒照亮了回家的路,也温暖了人们的心灵。在这座繁华的城市里,忙碌的一天即将结束,而新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我沿着河边小路走着,欣赏着火红的晚霞,聆听那河水的潺潺流淌,感受那微风吹过的清凉。我沉浸在这份宁静与美好中,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的世界。

突然,一阵孩子的欢笑声传来,打破了宁静的傍晚。我循声望去,只见河边草地上,一个一岁左右的小奶娃,就像那一摇一摆的小企鹅,我站住脚,满面微笑地看着那个可爱的小家伙,他的小手里攥着一个长长的树枝,他的前面有五只鸭子排成一队,一扭一拽地走着。

头鸭任劳任怨的头前带路,后面两只紧紧相随,再后面的两只,好像比前面的三只要小一些,不太听指挥,东张西望,走走停停,小奶娃就将手里的树枝往地上一抽,“啪啪”直响,那两只鸭子就赶紧跟上。

周围有许多路过的人,和我一样都被这可爱的小奶娃吸引了,一个个都忍不住停下了脚步。我们站在一旁,看着这个可爱的小奶娃带领着一队小鸭子在路上行走。那两只不听话的小鸭子虽然有些调皮,但在这小奶娃的指挥下,还是乖乖地跟在后面。

很多人和我一样,看到小奶娃的可爱模样,忍不住发出称赞声。小奶娃似乎很享受这种被关注的感觉,他扬起小脑袋,一脸得意洋洋的笑容。

在众人的注视下,小奶娃带着他的小鸭子们一路走过,引来许多路人的赞叹和欢笑。很快他就走到了鸭队的中间,头鸭和它身后的两只,已经一扭一拽走进离河边不远的家里。

后面两只不知为什么,突然趴在地上不走了。小奶娃先将那三只鸭子赶进鸭舍里,然后,又转回来,又一次将树枝抽的啪啪作响,比刚才抽得更加用力,抽得更加响亮。那两只鸭子赶紧站起来,麻溜地回了家。

哇哦!好能干的小奶娃。像他这个年龄,许多还在咿呀学语或者蹒跚学步,人家已经能帮着家里放鸭,赶鸭子回家啦。

我在同事的催促下,赶紧抬脚迈向了宾馆方向。宾馆的大堂里,一个穿着白衬衫的中年男子正在等待着我。他是我们淄博市电视台,名叫李明。他微笑着朝我们走来,亲切地与我,还有其他同事一一握手。

我们跟着他来到宾馆的宴会厅,淄博市电视台为我们举办了接风宴,因为我们还有任务,我们都没有喝酒,吃过饭,稍稍休息,就坐上淄博市电视台为我配的采访车,再次来到谭记烧饼铺后院。

八点多,老板谭秀珍又要开始忙活了,每天发多少面,已然了熟于心,将家里和面的大瓷盆里倒上水,加一勺盐,再放入酵母粉,用手和匀,面想发得好讲究温度和湿度,当然更重要的是发酵的时间。根据多年的经验总结,晚上九点是发酵的最佳时机。

时间过长,细品之下,烧饼隐隐有一丝酸味,影响口感。时间短了,饼皮发死不够蓬松。水与面的比例谭家夫妻都是烂熟于心,用力揉搓,舒展了面团的筋性。

反反复复的搋揉,让面团软硬适中,这才罢手,我抬眼看了看时间,已经是十点了,在面盆上盖上一个不锈钢盆。这头一天晚上的活儿算是暂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