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对账#天塌了#人间百态#

2025年1月,一场跨越太平洋的“对账”,在某红薯上,悄然上演。

这场兔子和鹰酱网友自发掀起的“账单大比拼”,不仅打破了双方长期以来的信息壁垒,更让许多美丽卡网友直呼“天塌了”!

——原来,“霉国梦”并没有那么美好,而咱们的生活,也远非他们以为的“水深火热”。

这场“对账”的起因,源于牢霉对tiktok的某禁令。大批鹰酱网友反骨上来了,纷纷涌入兔子家的社交平台某红薯。

令人意外的是,这些鹰酱网友与兔子们阴差阳错的展开了一场关于收入、医疗、教育等话题的深度交流……

“午餐贷”、“全款买菜”、“雨水收集费”、“精神痛苦费”等等新名词,更是让兔子们大跌眼镜,不可置信。

原来牢霉的学生读大学要花费高额贷款,还要利息。

连美丽卡的某总统“傲巴玛”,都是在43岁时才还清了助学贷款。他用了21年的时间来还清这笔贷款。

……

他们甚至靠卖blood来维持日常生活。

美丽卡是世界上最大的blood出口国,他们只占全世界4%的人口,却提供了全世界70%的blood产品,这超出了很多人的认知。

比卖blood更可怕的是,在他们的观念中早已经接受这种事了,就好比打上思想钢印了,甚至他们卖的是blood plasma,而不是单纯的blood!!!

……

于是很多美丽卡人破防了,他们哽咽的哭诉自己的生活,觉得自己被欺骗了,活在一个巨大的谎言中。

这次对账不仅让很多美丽卡清醒过来,也让很多兔子们对美丽卡祛魅了。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其实世界上的人都一样,不管意识形态如何,语言如何,文化如何,大家向往的,都是安稳幸福的生活,这是最朴素诚挚的愿望。】

评论——

(试想一下,你出生在一个单亲家庭。

爸爸因为磕了变成了流浪汉,妈妈打两份工还要卖blood供你读书。

你没有钱买午餐,于是只能跟school签借贷协议,有一次逾期了被盖了个吃不起饭的印章在身上,同学都笑话你霸伶你,你背着沉重的铁书包,每天演习怎么躲过biubiubiu,但同时还要每天宣誓爱美丽卡。

放学后你得赶紧回家因为路上都是流浪汉。等你大一点了你也得出门找个兼职了,因为你要吃饭。

妈妈下班回家买了一提鸡蛋,说这是我们这个月的全部鸡蛋了,要省着点吃,现在涨价太厉害,等月底休息日才能开车去十几公里外的市场买一些打折商品。

你不敢问太多,只能乖乖点头。

又一天放学回来,看到妈妈没去工作,在厨房里喝酒。

你问妈妈怎么了,妈妈忽然像发疯了一样大喊大叫,说什么“受够了”“没工作了”“交不上房产税房子要被没收了”“都怪你让我负担那么重”“养你多辛苦啊”“你就是个负担”边喊边摔东西,又忽然哭着跟你道歉说吓着你了。

你被吓到不知所措,这时窗外忽然传来巨响,你望出去,看到一名jc朝着一个人在开锵。

这些事直到你长大了还在脑海里上演反刍,终于,你也变成了跟妈妈一样的大人。

你想着,只要先不结婚要孩子,就还算能应付生活。

但实际上你要打三份工,因为你有一辈子都还不完的巨额学贷。

没人能帮你。

疲惫的你打开手机看短视频,大家都在发疯,你觉得很好,大家都很有趣。

但是总有那么些其他国家的人,特别是鸥洲人,老说你们好吃懒做又懒又胖。你气愤极了,跟他们对骂。他们说,你们牢美真是让人讨厌。你觉得他们全都很愚蠢!!!

……

你安慰自己,生活虽然很难,但是已经比其他国家的人好得多了。

可不能气出病来,否则根本叫不起救护车,更何况看病要提前三个月预约,到那时就死定了。

……

直到有一天,你去了另一个社交平台。那个平台的人不仅不嘲笑你,还为了你加班弄出一个翻译来。

他们都对你很好奇,问你怎么了?你怎么把自己弄成这个样子?这些都不是你的错,你太辛苦了,你要保护自己的权益,你得学会反抗。

……

你哭还是不哭[微笑])

(带入一下,我已经在学狐狸叫了)

(玛德,要是在这种环境下我直接cos晴天娃娃)

(中一条我心态会崩,中三条我天天晚上亲自学狐狸叫,全中我就得抽狐狸大嘴巴逼它叫了[微笑])

(他们真能忍啊)

(这要在咱们古代,已经开始戍卒叫,函谷举了)

(我刷到了至少50个老外哭的视频)

(冷知识:在牢霉,一年最多可以卖104次blood[看])

(大姨妈都不敢来这么多次[尬笑])

(关键是,卖blood那个钱,也得交税)

(突然就理解了他们的零元购)

(有个留子说她同学请她喝星某克,她想买单,结果同学说自己刚卖了blood有钱可以请她喝。那个留子觉得她当时喝的不是咖啡是blood[流泪])

(我以为牢霉都是独栋别墅,2个孩子一猫一狗,想工作就工作,想休息就休息,流浪纯属个人行为艺术[捂脸])

(离谱到我甚至都怀疑是他们站忽局的诡计[再见])

(以前调侃说资本家看了都落泪,现在想想还是太年轻了[笑哭])

(虽然对霉帝的敲骨吸髓早有耳闻,但是当在我面前的不是一篇篇报道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的时候,我就再也不能拿这些当作玩笑和谈资来看待了。)

(我看到一个霉国人很讽刺的评论:种花人在教霉国人,你该享有人权。)

(我从没想过有一天我会用吃苦耐劳来形容美丽卡人。)

(对账前——

霉国人眼中的我们:饥一顿饱一顿。

我们眼中的霉国人:吃一半扔一半。

对账后——

霉国人眼中的我们:吃一半扔一半。

我们眼中的霉国人:饥一顿饱一顿。)

(《倒反天罡》)

(都踏马有biubiubiu了,他们手里是烧火棍吗[再见])

(洛杉矶,这么着名的城市,烧了这么久没解决,他们都没人反,太能忍了。)

(想象一下,这些场景平移到兔子家。

场景一,你是个大学辅导员,突然有人说你系里有同学没钱吃饭,每周去卖一次blood,已经持续一年了……

场景二,你是某街道办副主任,负责本社区扶贫。忽然有人告诉你本街道有人父亲早逝,母亲残疾,老公跑了,一个人打三份工,有两个孩子。社区一直没有建档挂号没有低保,事情已经捅到网上去了,连国际友人都在讨论这个单亲妈妈……

场景三,你是某连队指导员,有人在网上说你们连发下去的制服和装备,有人在问站士们收钱……

场景四,你是某五线城市的教育局长,忽然有领导找你说。今年我们县考上清华大学的孩子,因为学费太贵,有人要他们办7%利息的贷款才能凑钱上学,所以都没去大学报到,你知不知道……)

(完了,想象一个画面天就要塌一下)

(随便一个事放到网上都要被网暴的程度[泪奔])

(这已经不是网暴的问题了,这得被抓起来了)

(领导:要我命直接说)

(哪件事落头上都有一种这辈子到头的感觉)

(领导:我今天非死不可嘛?)

(原来《破产姐妹》是写实片啊。)

(这些信息抽象到我都觉得是在玩梗,没想到是真的[泪奔])

(“人群流动的地方,就是文明的方向。”)

——————

别说后世,天幕之下的古人们都有些意料之外。

那美丽卡,原来百姓们读书也不容易呀!连什么总什么统,还债都得还21年!!!

古时,对于人们来说,读书确实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书籍的昂贵与稀缺、教育资源的限制、科举制度的竞争以及社会文化因素等方面,使得读书成为了一件奢侈且困难的事情。

可自从有了天幕,好像未来人人都能言善道,读书不再是关山阻隔,每个后人都断文识字,甚至古今中外侃侃而谈……原来这竟然不是后世的常态啊。

一些人百感交集。

哪怕美丽卡再强盛,百姓过的竟然是这种生活吗,这样的强盛,对百姓又有什么意义呢?

甚至他们都要卖血了!!!

天幕之下,各个时空的人想起他们的王朝,帝王统治之下,他们的日子过的如何,是否能够吃饱饭,能够负担的起生活,他们的王朝,在中原源源不断的历史长河中,又算得上是“强盛”吗?

天幕说的没错,其实世界上的人都一样。大家向往的,都仅仅只是安稳幸福的生活,而已。

……

何止是民间,朝廷更是熟思审处。古往今来,有多少的昏君,剥削民脂民膏,史书上触目惊心的惨状,比天幕上有过之无不及,最终迎来的,是混乱与反抗,是王朝死期,是新的朝代更迭。

哪怕如秦皇汉武,毁誉参半千年,不也是因为民间不胜负荷。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啊!

美丽卡的百姓们可真是老实,卖血这样狠了都忍的下,不少帝王真是羡慕不已,他们治下的百姓要是也能这样乖顺就好了……

刘彻对于后世的美丽卡真是有些嫌弃。他剥削好歹是为了打匈奴,而且他剥削的一视同仁,他也没脸皮厚到觉得自己对汉的黔首多善待,但是贵族他更是一个不放过,都得进朕的口袋里来!

美丽卡又不打匈奴,这么多钱都用来干嘛了,也没见民生多好啊,看那后人们,一个个的,比本地人都要生气了,都在设想自己学狐狸叫了。

刘彻简直有些哭笑不得。

秦末的起义,可不就是由狐狸叫开始的。

为了逃避严苛的秦法,陈胜吴广找了一块白绸条,用朱砂在上面写上“陈胜王”三个大字,把它塞进条在市面上出售的鱼的肚子里。兵士们买了鱼回去,剖开鱼肚子,发现了这块绸子上面的字,十分惊奇。

到了半夜,吴广又偷偷地跑到营房附近的破庙里,点起篝火,先装作狐狸叫,接着又大喊道:“大楚兴,陈胜王。”

这也是“篝火狐鸣”这个成语的由来。当然,秦末的混乱肯定也给了刘彻一些警醒。宋朝的司马光说他“有亡秦之失,而无亡秦之祸”,刘彻虽然对这句话非常不爽,却也有些庆幸自己没真把大汉给带沟里。

在后来的《轮台诏》中,他及时掉头,否定了部分臣子主张将战争继续升级的计划,表示当今政事,最要紧的应当在于“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指出安定生产的重要性。

但他也没完全放松自己的征途,刘彻要求各级官员提出补充战马、补充武备的方法,补充一下血条再出发。

哪怕开疆拓土,国内的休整也得重视。班固都说过,如果武帝不改文帝、景帝时的俭朴,注重天下的休养生息,即使是《诗经》、《尚书》所称道的圣王功绩也不过如此。

可见古时,对于民生,大多数正常的朝廷,还是非常重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