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昕怡,小骞就是这脾气,你快坐,阿红,给昕怡倒杯果汁。”阮书珍连忙招呼她坐。
“奶奶,我先走了,下次得空再过来看您。”陈伯骞忙不迭的提出告辞。
“唉,小骞,别走啊,晚饭吃了再说吧!”
陈伯骞逃也似的跑了,一边走还一边跟阮书珍道别:“我明天就得去学校了,还有些事情要忙。”
阮书珍只能看着孙子离开。
梁昕昕银牙咬碎,她本以为今天可以借机和陈伯骞说上话,没想到他对她避如蛇蝎。
只能暗自安慰自己来日方长,先慢慢拿下陈家的长辈,她就不信,陈伯骞能逃出她的手掌心。
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梁昕怡从小就喜欢陈伯骞,又因为经常听她妈说起以前定娃娃亲的事情,所以一直巴巴的想以后能嫁给陈伯骞。
梁昕怡再次失落而归。
孟秀玲这边,刚回到家就被几个朋友打电话轮番轰炸。
“秀玲啊,你问过小骞了吗?那个包包还有没有货啊?一定得给我留一只啊,多少钱我都出的起的。”
“秀玲,你要是拿到货可得第一时间通知我。”
孟秀玲只得遗憾的告诉她们:“我刚刚问我们家小骞了,他朋友手里现成的包只有两只了,不够你们分的,如果再要,还得定做呢。
过两天我把包包带过去给你们选一选吧。”
“别过两天了,就明天吧,我请客,去吃大闸蟹。”
“那好吧。”
第二天中午,孟秀玲就带着两只新包包约上四人一起看包。
她们都挺喜欢,但是只有两只也没办法,这次只能供应给两个人,剩下的两人再按照自己喜欢的款式定做。
至于钱,孟秀玲让他们看着给,毕竟她们随便一只进口包都是几千块的,想必不会小气。
这两人也是财大气粗的,直接一人给了三千块。
孟秀玲都是一惊,她原来想着,最多两千块也就顶天了,卖出三千的高价,也是没想到。
不过她再一想,人家这手艺确实值这个价钱,每一个细节都处理的很好,不管是构思设计,还是制作,都无可挑剔。
所以也就收的心安理得。
这次没买到的两个人,直接也掏出三千,定做了自己想要的款式。
考虑到加工时间还有邮寄过来的时间,孟秀玲承诺她们一个月内到货。
两人都没有意见,喜欢的东西,再久也等得起。
孟秀玲回家路上就打电话告诉了儿子这个好消息。
“你猜这两个包包卖了多少钱?”
“两千五?”陈伯骞今天第一天去学校,刚刚吃过午饭正在休息。
“错了,三千一个,我还收了两个包的预订,四个包,一共收了一万二,你可以分到三千六。
你跟你那个朋友说,尽快做了邮过来,我答应人家一个月内到货的。”
说完她又详细描述了款式。
陈伯骞愣了一瞬,他连忙挂断大哥大,去附近的邮局给梁歆甜拍了一封电报。
注明了预订的款式,写了一长篇,直接把工作人员都看愣了,写这么多,有钱人啊。
更令人震惊的是,后面他还填了一万二的电汇。
看他还穿着学生校服,竟然这么有钱,工作人员瞬间觉得自己穷爆了。
陈伯骞虽然答应跟梁歆甜三七分账,但只是为了让她更加心安理得接受自己的帮助而已。
他根本不缺钱,随着蒋东方的运输公司规模越来越大,每年都可以分到很多钱。
所以他直接把钱全部汇给梁歆甜了。
这次他直接用自己的钱汇过去的,现在他人在学校,过几天回家再找孟秀玲女士拿钱,有些迟了,他想让她早点看到这些钱,高兴高兴。
梁歆甜接到电报和电报汇款单的时候,也有些懵。
一方面是没想到这么快就卖出去了四个包,还有两个预售订单。
一方面是,她记得自己跟陈伯骞说过,三七分账吧?怎么会这么多?他肯定没有留下自己的那一份。
算了算,四个包,一个就是三千,也远远超出她的预期了,她预想的是两千顶天了,看来陈伯骞的圈子果然是非富即贵。
梁歆甜拿到钱后,数出三千六给按照原地址给陈伯骞汇了回去,又拍了一封电报,告诉他月内按时交货,寄到他拍电报这个邮局的地址。
陈伯骞收到寄回来的电汇单,无奈的一笑,这么要强的女孩子,也是拿她没办法。
而梁鸿明夫妻俩,看着女儿靠做竹编挣来的八千四,正处于懵逼状态。
梁鸿明记得,自己上半年去做小工,一天只有一块钱的工钱,还累得半死。
就是现在,一家人辛苦一天,一碗一碗的端粉,每天也就挣百八十块的辛苦钱。
而女儿每天就坐在店里,一边看书一边编织手工包,成本就只有一些不值钱的竹子,一个月时间都不到,就能赚这么多钱。
难怪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呢,读书人挣钱跟玩儿似的。
梁鸿明找不到更好的理由解释女儿的厉害,只能这样想。
赵丽华这次没有把这些钱收起来,跟家里的钱一起保管。
“甜甜,你长大了,自己挣的钱自己保管吧。”
最近的很多事,她突然觉得,自己这个女儿是要做大事的,不能用自己门缝里的眼光,去阻碍限制她。
梁歆甜花了小半个月,很快就把预订的两个包做好了。
一起寄过去的,还有两个之前做好的,不同款式的包包,以及十多把腰扇。
陈伯骞这边也很给力,这四个包刚到货,除了人家预订的两个,剩下的两个包很快就被卖出了去,还是三千一个的价钱。
而且又来了三个预订。
这次不是孟秀玲帮忙宣传的,她也没那么多时间帮儿子的副业做宣传。
是她那些朋友买了包包以后,出门炫耀一圈,就又来了这些订单。
但是梁歆甜做的腰扇销量不是特别好,可能是因为天气冷了,买了也带不出去。
可以留到明年夏天再拿出来卖。
陈伯骞除了给梁歆甜汇钱,还给她邮寄了一大摞京市那边的复习资料。
梁歆甜忙的不亦乐乎,一边学习一边赚钱。
做竹编包已经让她尝到了甜头,这几次的汇款直接让她存下一万九千多块,成为了这个时代的万元户。
这些钱都是以后做其他事情的原始资金。
生在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年代,她心里有好多想法,要去慢慢实现,这些都是小打小闹。
而且,她知道,这些竹编订单现在是爆发期,过了这个新鲜劲,或者身边大家都有了,买的人就会越来越少,有钱人的圈子也不是很大的,所以她要抓住这段时间先多多的搞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