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幽州刺史府的正堂内,一个穿着儒袍,文人打扮的大胡子正跪坐在案前持笔挥墨。

此人正是新任幽州刺史,毋丘俭。

“使君,有客人求见。”小吏走了进来,拱手禀告。

“哦,来者何人?”毋丘俭随口问道。

“征北大将军。”

“奉明?”毋丘俭嘀咕一声,猛然站起身子,“速速有请!”

“不,我亲自去。”

毋丘俭离开案台,大步向门外走去。

到了府门口,推开府门,一名身穿靛蓝色袍服的男人立于门外。

那男人蓄起了胡须,眼眸深邃,比印象中的模样多了几分成熟沉稳。

“竟让大将军亲自登门,实乃我之过啊!”毋丘俭既惊又喜,“快请!”

“仲恭兄别来无恙?”夏侯献的笑容如微风和煦。

毋丘俭恭敬地引着对方迈入府门:“我本想安顿好以后,明日就前往大将军府拜会的,怎料大将军亲自前来,实在惭愧。”

“仲恭兄这就太生分了,你我之间不需要那般客套之言,另外....还是唤我奉明吧。”

“大..”毋丘俭随即改了口。“奉明别来无恙。”

“仲恭兄瞧瞧看!”夏侯献拍拍胸脯。

毋丘俭看对方神采奕奕,精神饱满,于是欣然点了点头。

他很快让府中下人简单拾掇了一下客堂,二人随即席地对坐。

“自从淮南一别,你我二人有五年未见了吧。”毋丘俭捋着美髯感慨了一句。

“是啊。”夏侯献摩挲着下巴,略作回忆状,“后来我去了并州,兄在洛阳,我回了洛阳,兄又去荆州赴任,如今总算是有缘共事。”

毋丘俭在感慨时光如白驹过隙的同时,也在心中暗自羡慕。

自己从年轻时就深受陛下器重,可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一直“碌碌无为”,反观对面的男人,起步比自己晚,如今却做了他的顶头上司。

他清楚,对方靠得不完全是“夏侯”这个姓氏,这么多年的种种表现他都是看在眼里。

还记得他在给曹叡的上表中是这么说的:

“陛下您继位以来,没有什么值得史书记载的伟绩,吴蜀两国凭借天险抗衡大魏,朝廷这么多年屡次用兵始终没有剿灭它们,应该趁休战的这段时间把战略重心投入别处,收复辽东。”

可这话,何尝不是说给自己听的。

同样是作为陛下的东宫旧臣,他自认为没有像李丰、高堂隆那样的卓越的内政才华,比起他们,自己充其量算是平庸吧。

可自己眼瞅着就要到不惑之年了,他该如何报答陛下的知遇之恩呢。

做个诗人?

不,他自认为算得上是文武双全,如今天下未定,需要有人挺身而出,他唯有如此才能不辜负天子,不辜负大魏。

“说来惭愧,这五年奉明可是一路突飞猛进,为兄却仍然是止步不前。”

毋丘俭在老友面前吐露着心声。

夏侯献没说那些安慰人的话,毕竟毋丘俭说得也算实情。

翻看毋丘俭前半生的履历来看,他算得上是平步青云,但却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政绩,大多时候世人都以为他是个只会吟诗作赋的才人。

不过毋丘俭身上的某些特质很是不易,他深受陛下宠爱却不恃宠而骄,平日里洁身自好,从不结党营私。

当年同乡的杜挚想要求官希望毋丘俭帮忙,他写了首诗委婉拒绝了对方。

尤其是在“青龙浮华案”之后,毋丘俭更是以此来引以自省,在人际交往中愈发小心谨慎。

就像这次一样,若是换作旁人,到任第一天必然会屁颠屁颠地跑到自己府上来混个脸熟的。

夏侯献猜测,对方只会在真正有公事的时候才会来找他。

果然,毋丘俭方才说的“明日去府上拜会”并不是客套之言。

这不,话题聊着聊着就变成了公事。

“不瞒奉明。”毋丘俭说道:

“我到任以来一直在研究幽州..主要是辽东一带的地理。”

“我原本在给陛下的方略中已经有了初步规划,不过最近我又将方略又改进了一些。”

“本来想着明天就去找奉明商议的,既然你来了,不如帮我参详参详?”

“好啊。”夏侯献欣然接受,跟着毋丘俭离开了客厅,前往了刺史府正堂。

来到正堂,毋丘俭指着案台后的巨幅地图:“这图大,看得清楚一些。”

接着,他开始讲述自己的方略。

“这里。”毋丘俭先是指了指辽西郡的位置,又点了点旁边的临郡。

“辽西的乌桓都督王护留和右北平乌桓单于寇娄敦,此二人都是当年太祖武皇帝北征乌桓后臣服于我大魏的部落。”

“不过根据前任刺史王雄留下的资料来看,此二人跟辽东的关系很是暧昧。”

“以前我们管不了他们,毕竟他公孙渊名义上是我们魏国的臣子。”

“可现在不同,一旦我们跟公孙渊翻脸,我就需要乌桓人明确的他们的立场。”

“所以,当务之急是要争取这两个乌桓部落,当然了...辽西的一些小的鲜卑部落只要去召唤,他们应该也会前来助战。”

“如此一来,不仅削弱了公孙渊的潜在盟友,还能让我军拥有一支超过三万人的军队。”

听到此处,夏侯献只是微微点头,没有打断对方,示意他说下去。

“来幽州之前我便跟陛下商议过,凡战必须师出有名的问题。”

“一开始我也没有头绪,得亏陛下圣明,他建议我秘密率军开赴辽东,然后派人携带玺书前往襄平召公孙渊入朝。”

“公孙渊一旦拒诏不遵,我军便有了发兵的理由。”

毋丘俭说完,夏侯献沉吟片刻,称赞道:

“好方略!”

见受到认可,毋丘俭喜上眉梢,既然陛下和征北大将军都认同这个方案,那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了。

“仲恭兄。”

夏侯献忽然又开口问道:“你方才说的三万大军从何而来?”

毋丘俭愣了一下,随即摸着下巴开口:“嗯...除去各边郡常备驻扎部队之外,我幽州刺史部可集结步骑一万。”

“另外,奉明手上应当也有一万的兵力。”

“再加上两个乌桓部落的的胡骑,三万兵力肯定是有的。”

“不对。”夏侯献摇摇头,“我们还是两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