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海上升明帝 > 第520章 洪承畴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洪承畴在登州呆了有一段时间了。

他在这里地位很尴尬,表面上他现在是大明直隶等三省总督,他被土国宝中军杨国海送到登州时,甚至皇帝还派了总理处大臣严我公前去码头迎接。

但是一进登州城,他就被彻底的冷落了。

登州水城的一处宅子里,被千牛卫看守严密,洪承畴被限制在里面,既不能出门,也无法接触到外面的情况,每天千牛卫会固定送些生活物资进来,然后便不再接触。

他们得自己从井里打水,自己烧火做饭,好在皇帝还给他留了几个幕僚做伴,还能下下棋吟吟诗什么的,当然,这种情况下其实也没心情下棋吟诗。

想打听外面的情况,根本没机会。

洪承畴的幕僚也试过给守卫送礼,他们身上金银还是有点的,甚至随身的玉佩什么的也有,可问题是这些当兵的居然真的一点不收,甚至话都不会跟他们说一句。

如此一天又一天,好像彻底被遗忘了一般。

洪承畴终于抗不住了。

是杀是剐倒是给个痛快啊。

然后在他日渐崩溃之际,来了个客人拜访。

镇守登州的神武镇总兵官颜克英,说来也是福建同乡。颜客英不请自来,给他们带了一大桶扇贝海参,这可是好东西。

他还带给洪承畴一个惊喜,他给他带来了一封洪承畴侄子给他写的家书,说他父亲等族人在福建老家现在一切安好。

颜克英张罗着烤扇贝,炒海参,倒是让洪承畴等改善了下伙食,同时顺便向他们透露了下最近外面的新进展。

什么多尔衮暴毙,被他和姜镶投明气的中风瘫痪,然后代善和济尔哈朗趁机将他毒杀,又太后召阿济格多铎兄弟,想要诛杀代善二人,结果阿济格被骗入城逮捕,多铎被太后密召入宫中,幽会通奸之时,被代善等王公贝勒撞破奸情,多铎被杀,对外称染天花而死。

然后豪格入京,在监狱杀了阿济格,又被代善、济尔哈朗定罪关押下狱。

皇太后都被迫自尽了。

总之现在的北京城,那叫一个热闹啊。

北京城外也同样热闹。

漠南苏尼特左翼腾机思兄弟反清,北投漠北车臣汗等,发兵数万南下攻清。

大同总兵姜镶杀宣大总督反正,夺了半个宣大山西。

陕西延安参将王永强兄弟起兵,杀巡抚、总兵,占了半个关中。

甘肃的米喇印等起兵反清,联合大明陕甘西征行营,几乎尽取陇右。

大明天津总督土国宝都打到保定城下了,而大明辽东总督沈廷扬、御营总统郑芝龙、辽东提督耿仲明等更是席卷辽南,再开东江镇。

河南许定国、李际遇又反了,山东刘泽清反正被杀,但其部将李化鲸等已经席卷鲁东南。

······

反正洪承畴听的是一声不吭。

一开始是不相信。

后来颜克英直接拿出一叠报纸,有朝廷邸报,也有复兴报、京报等,甚至还有鞑子北京发出来的邸报。

两相一对照,上面白纸黑字的都记录着颜克英所说的这些大多不假。

这些邸报、报纸等,要伪造当然也可能,但这么一大堆,洪承畴也渐渐接受了这些惊人消息。

颜克英吃完饭就走了。

留下洪承畴对着剩下的葱爆海参、扇贝粉丝却是已经吃不下去了。

在屋里又呆了三天,最终洪承畴还是给大明天子写了一道万言奏书。

······

“洪承畴这笔字倒是写的不错,万字长篇,居然没一个错字,而且挺有文采的。”朱以海倒是实话实说,虽然他极鄙视这大汉奸,但不能否认他的才能。

“洪亨九是万历四十四年进士,二十三岁中举人,次年赴京连捷登科中二甲十四名,赐进士出身。”

他的仕途也很顺,初授刑部清吏司主事,历员外郎、郎中等职,在刑部一干就是六年。

二十九岁升浙江提学佥事,两年后便升浙江左参议,三十四岁升到陕西督粮参政。

洪承畴真正仕途起飞,还是在崇祯朝以后,恰逢陕西爆发农民大起义,身为参政的洪承畴文人带兵,第一次就斩了三百农民军,名声大噪。

此后升巡抚,再继任三边总督,后来再调蓟辽总督,洪承畴一直在打仗,而且确实打的还是很有成绩的。

崇祯十五年松锦会战失败,孤军困守松山半年多,最后被俘时也才四十九岁。

被俘后他曾绝食,大骂劝降者。

但范文程在观察了几次后,便曾对皇太极有说过,洪承畴不会自杀的,因为这人连梁上掉下来点灰尘落到衣袖上,他都要屡拂拭之。

连一件破衣都爱惜,何况其身?

看破了洪承畴的性格心思,所以皇太极最后也是解袍披身,最终成功招降了他。

说到底,还是洪承畴意志的不坚定,而他之所以不坚定,其实从他的出身和仕途经历就猜的到一些。

二十四岁中进士,三十七岁当巡抚,三十八岁当总督,四十一岁以功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衔,总督河南、山西、陕西、湖广、四川五省军务·······

他的仕途可谓是非常惊人的。

而他却不是什么名门士族出身,只是出生在福建泉州的一个穷人家,因家贫寒,十一岁就辍学了,在家帮母亲做豆干,每天清晨要到集上走街串巷叫卖豆干。

可就算如此,这个少年却很上进,卖豆干之余,还会去水沟馆村学外旁听学习,因为他的勤奋和聪明,被办学馆的才子洪启胤赏识,免费收其为徒,让他重新读上了书。

他也不负洪承胤,二十三岁中举人,二十四岁中进士。

这样的出身和经历,确实堪称励志。

能一步步走过来,付出了多少代价,被俘时才四十九岁,多少雄心壮志还没来的及施展?

而鞑子的刻意拉拢,也让早看透大明腐朽的洪承畴决心另辅明主。

每个人都不想辜负自己的努力,而洪承畴特别不想辜负自己的努力,所以什么忠诚国家这些,最后都被他抛弃了。

降清后,先隶镶黄旗的包衣牛录,却也并没有重用他。

直到清军入关,以洪承畴仕明时的原职衔任命他为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入内院佐理军务,授秘书院大学士,随后安抚江南,他也是十分卖命的想证明自己,在这新朝求一个上凌烟阁的机会。

只是谁能想到,事情急转直下了呢。

甚至在湖广六省经略位置上被召回,还被怀疑是通明。这次对他打击很大,但当他再次获授三省总督出京时,他仍然还是抱着士为知已者死的决心的。

“洪承畴写的这万言书,倒是言之有物,提出了不少真真切切的时弊,也给出了不少有用的建议,”朱以海是很认真看完这个大汉奸的万言书的。

朱以海很想砍了这家伙,一直忍着。

但小黑本子上早记了他名字。

大臣们都劝说洪承畴确实该杀,但现在留而不杀,能起到更好的作用,尤其是对外就咬定宣传洪承畴其实一直是个大明忠臣,从被俘后起就忍辱负重为国家潜伏敌营等等。

给他营造一个忠臣人设。

十分恶心人。

但如果这样弄,确实非常能气鞑子,甚至在眼下这种节骨眼上,能让鞑子朝廷以后再难相信那些投降的汉奸了,一个接一个的又反正投明了,谁还能信?

洪承畴、严我公、刘良佐、刘泽清、李本深、张天禄、李成栋、许定国、土国宝、金声桓、贺珍、姜镶······

尤其是入关前后这两年投降的汉人文臣武将,那真没有一个可信的。

特别是之前在南京投降的那群官员,比如那群勋贵,最后都因通明被杀,而带着投降的东林领袖钱谦益,几次出使明朝,这次先洪承畴出京到登州拜见明天子,结果一到登州他也整个使团反正归明了。

这天下,还有哪个投降的汉奸可信?

这以后鞑子谁都不敢信了。

而另一边,洪承畴啊刘泽清啊钱谦益啊这些个家伙一个接一个的降了又反正,而大明对他们又还挺宽容,那以后那些汉奸稍有不顺,肯定也又反正来投啊。

此消彼长,这效果可就巨大了。

所以为了清灭鞑子,虽然恶心,但也只能先忍一忍,不仅不能杀洪承畴,甚至还得给他一个高官厚禄,甚至给他宣扬嘉奖,给他立个忠臣人设什么的。

这事确实跟他娘的癞蛤蟆跳脚背上一样,不吓人却恶心人。

但为了统战所需,忍一忍吧。

当然,朱以海也不会特意去三顾茅庐什么的,他做不出这事,洪承畴不是一般的汉奸,这家伙是头号汉奸。

虽然这个时空,他还没来的及做太多坏事,但朱以海对他的固有印象难以改变,所以就一直晾着。

就得让洪承畴先主动低头,主动求饶,主动跪舔,若他非要硬到底,那朱以海宁愿就这样关他一辈子到死,反正关起来了别人见不到,他朱以海随便让人怎么编排洪承畴是如何忠义,他也改变不了。

当然,现在洪承畴主动跪下唱征服,也更好,后续他主动站出来表忠心,反鞑子,自然会有更好效果。

“给他安排个什么官职比较好?”朱以海问。

直隶等三省总督肯定不能再当了,最好是就留在朝中,明升暗降,高高捧起,但不给什么实权,还得放在眼皮底下,省的三心二意。

就当个吉祥物摆件最好,经常露露面什么的,没事就给鞑子那的同僚旧部写劝降信什么的。

“可入总理处帮办军务,也可以加个宫保衔架着。”徐石麒直言。

朱以海想了想,“朕倒是还有个更合适的位置,重开谏院,授他为谏议大夫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