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带空间穿成农门团宠小娇娘 > 第564章 一取一送都是惊讶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三人约定三日后,送来第一批粮食,方圆儿和方老二就告辞了。

不说夏侯敬元如何兴奋的聚集了所有属官,安排以工代赈这事儿。

就说方圆儿和方老二回到空间,方玉惦记,已经等了半晌了。

方圆儿提议把先前派去桥安县的几十小先生,调来东州府做监管。

方玉痛快答应了,毕竟桥安县各处的小学堂,已经开了很久了。

从学生当中挑拣几个,接任小先生的位置,也足以胜任。

最主要是还能少赚一些束修,帮助家里糊口。

匆忙安排好这些,方圆儿就回了军营。

而京都那边,王记米铺已经开始换粗粮了。

王掌柜也是个精明的,什么好东西,若是到处找人买,也变得廉价易得了。

做生意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买主主动上门来。

于是,前边的铺子里,搬走了一半货物,直接搭建了一个小灶儿,然后不停的蒸白米饭。

但凡上门的客人,嗅到米香,都被吸引要多问几句。

而伙计好客的盛上几口让客人尝尝,自然,这生意就没有不成的。

不只如此,就是过路的闲人也有很多被吸引进来的。

一日功夫,很多人就知道商街后小小的王家米铺,不知道在哪里找来一批好米,比进京的贡品珍珠米还要好吃,香甜。

不,应该说,这米蒸了饭吃一口,好似要成仙一般,好吃的要命。

有人不相信,找到铺子,出门时候就喊了随从回去运粗粮…

第二日,第三日,王记米铺硬生生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铺子,变得整个京都都扬名了。

而稻花香也彻底让整个京都都飘满了米香。

这样的好米,说起来价格也不算贵。

王掌柜不要银钱,只换粗粮。

五斤苞谷面,换一斤稻花香。

也可以是二斤普通米换一斤稻花香。

更可以二斤细面换一斤稻花香…

京都从来都不缺富贵人家,先前几年风调雨顺,各家都存了不少陈粮。

怎么都够家里上下吃个三四年,如今拿出一些换了好米,根本不算事。

第三天晚上,方圆儿抽空来到米铺隔壁的院子时候,就被大堆的粮食惊了一跳。

许是惦记着方便运送,王掌柜把白米和小米之类,都用麻袋装了。

玉米面和白面才用了粗布袋子。

林林总总算了算,白米和小米各有三百多袋子,白面二百多袋子,玉米面最多,足有五百多袋子。

而先前留下的稻花香,才搬走一小半。

方圆儿很高兴,一挥手收了粗粮,转手就送到了东州府里租好的院子。

第二日一早,王掌柜和两个伙计过来取稻花香,眼见满院子空荡荡,很是惊了一跳。

若不是看见了约定好的标记,他们甚至以为粮食被偷了。

但左右隔壁院子住着,他们居然一点儿动静都没听到。

粮食是怎么被运走的?

同样的,夏侯敬元这会儿带了属官正对着满院子的粮食袋子感慨。

这么多粮食,是什么时候送到的?

就是马车拉着送来,怕是也要几十辆马车的大车队了,但城里城外根本没有动静啊。

但疑惑归疑惑,差事还是要赶紧安排。

府衙的所有捕快差役已经都带了官文出城去了,所有县城村屯,有一个算一个,都不能落下。

必须都通知到了,同百姓们说清楚明白。

初始,百姓们还真是不肯相信,害怕征召民夫是要送去战场。

有人甚至听到消息就躲去了大山里,就算饿肚子,起码也能挺一两个月再去寻阎王爷。

但若是上了战场,怕是几日都活不到。

幸好,差役和捕快们都是被府衙下了死命令的,完不成任务,他们就要差事不保。

所以,他们拿出了十二万分的耐心,把公文掰开揉碎同百姓们讲个明白。

百姓们看到公文上鲜红的大印了,再听说,干活儿不但有饭吃,还有粮食做工钱。

而且这粮食还是九殿下从军粮里拨过来的。

渐渐就有百姓相信了,“要是九殿下吩咐的差事,倒是不能差。”

“是啊,大伙儿都说九殿下能当皇帝呢。

先前在云州府,听说九殿下求雨就真下雨了。

老天爷都不敢惹他呢!”

“大旱之后有大涝,九殿下这是怕咱们明年再受水灾,从牙缝儿里挤出粮食给咱们。

让咱们去修河渠和水库呢。”

“九殿下真是仁义啊!这样的好人,做了皇帝,才是老百姓的福气。”

“前几日村里还有要去逃荒的呢,既然做工就有粮食,那还出去干什么。

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啊。”

“是啊,是啊,我家也不走了。

我去做工,自己赚口饭吃,也给家里爹娘赚点儿粮食回来。”

这般,七八日功夫,划分成十八段的河渠,四座水库,就都有民夫到了。

而东州府里装粮食的院子也要塞不下粮袋子了。

为数不多的府兵,押解了车队,开始往各处送粮食。

各个工地,早有年轻的小姑娘和半点小子等着了。

他们各个都是灰色衣裤,手里拿着册子和墨笔,随时飞快的记录着。

整个工地,无论是个所有民夫的出工,还是灶头上取了多少粮食,都被记录的清清楚楚。

而民夫们开工的第一日,就是一顿土豆白菜杂粮粥。

土豆切条,白菜切丝,都用荤油炒过,葱姜爆锅儿,添上满满的汤。

然后加入白米小米玉米面等等,混杂一起,煮成厚厚的煮杂粮菜粥。

大号的陶碗,所有民夫一人端了一个,装的满满。

顺着碗边儿吸溜一口,有米有菜,有油有咸味,真是让所有人都惊喜不已。

这已经比他们在家吃的好太多了…

以后,这样的好饭,他们能吃四个月,足够养活他们自己了,再想想一个月三十斤的工钱粮食,就更让所有人期盼了。

百姓是淳朴的,吃了人家的饭,当然就要努力干活了。

更何况修葺河渠和水库,说到底也是为了大伙儿着想。

万一明年发洪水,这些河渠和水库,就是他们保证收成,保证活命的底气。

当然,人多了,好人坏人,聪明或者愚笨,总会有所不同。

百姓们顶多是抱团排外,或者斗嘴吵架之类。

但府衙派来那些小吏,就不行了。

雁过拔毛,是他们多年不变的习惯。

即便府尹大人已经说了,贪墨超过二十斤粮食就要砍头。

但没几个人当真啊,毕竟按照这个规矩,府衙所有人恐怕所有人都要死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