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雪兆丰年。
一夜大雪遮盖了所有,清晨,阳光洒落,在白茫茫的雪地上折射成零零碎碎的光斑,将京都百姓的眼眸刺的生疼。
街头巷尾,轻声细语中,有人在讲述着昨夜的厮杀。
百姓们知道那些人要杀隋唐。
百姓们也都争先恐后,不计生死的去救隋唐。
可唯独那些官员们,就仿佛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般。
就连杨昌都仿佛才刚刚睡醒。
然而,再大的雪也掩盖不住太平城里的血腥味,那些表面的风轻云淡,终究也抵不过心底的恨意绵绵。
若非辰国使团来访,今日他们必杀隋唐。
杀子之仇,不共戴天!
“陛下谕旨:昨夜大雪,朕偶感风寒,略有不适,今日朝会暂由太子姜承代为主持。”
御阶之上,郭巍宣读圣旨,他的身旁姜承一身锦袍,俯视着满殿群臣。
这个太子他当了近二十年,这是第一次离那个位置如此的接近。
在一众文武官员的窃窃私语之中,辰国使团踏入了澄明殿。
“辰国太仆石坚见过姜太子殿下,不知贵国皇帝陛下为何没有临朝?”
澄明殿上,那使者礼节周到,但问话之中,却是带着几分不满。
在石坚看来,姜宣此举,对他和他身后的辰国而言,无疑是一种蔑视。
只是,他又如何能知道姜宣的无奈,昨日的那一口血,让他那本就老迈的身躯雪上加霜。
“昨夜大雪,父皇偶感风寒,关于贵国来访之事,今日特意将我召入宫中,殷殷叮嘱,并非有意怠慢,还请石太仆莫怪。”
姜承气度温和,言语之中微微带着几分无奈。
石坚没有说话,只是直勾勾的盯着姜承,半晌终于忍不住轻叹一声。
姜承所说不似作假。
“旬月以前,贵国便传来将要出使我国的消息,只是你我两国素来不睦,今日不知所为何来?”
姜承没有再给石坚思忖的机会,而是直截了当的问道。
“姜太子此言差矣,姜、辰两国六十余年来,风雨不断,百姓多难,我王每每思之,都为此深感痛心,今次出使也是为了重修两国邦交。”
面对姜承询问,石坚不卑不亢,立即回应。
此时他已经没有功夫计较姜国怠慢一事,作为使团主使,他知道自己的目的。
不仅他知道,甚至可以说,姜国上下也都是心知肚明,两人方才这一问一答,只不过是为此事开了个场。
当年大兴王朝分崩离析,国舅姜白和六族联盟分别建立姜、辰两国,此后六十余年,双方争斗不休,直到永生之乱爆发。
永平三十年四月,姜国爆发永生教之乱,辰国朝堂欢欣鼓舞,所有人都以为统一的时机已到,然后,仅仅一个月之后,葛阳、郁林两郡便发生叛乱。
叛乱者打着风家旗号,短短数月间,便将两郡彻底攻占,辰国皇帝云唤大怒,遂派兵镇压。
然而,叛乱者来势汹汹,直至姜国永生教之乱平息,也未能将其彻底剿灭。
这也导致辰国失去了向姜国进军的最佳时机。
如今,姜国内乱已平,而辰国却仍受困于风家,另外,月东来所在的月家也使得云唤如芒在背。
所以,他不得不派遣使者前往姜国,以其大寿为由,邀请姜国共商结盟之事。
对于石坚的邀请,姜承并未推辞,永生教之乱给姜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如今乱局虽平,但各地流民四起,百姓惶惶,与辰国结盟,他们没有理由拒绝。
因此,双方几乎是一拍即合。
随后,大鸿胪景昭亲自设宴,款待石坚,而姜承则开始着手安排姜国出使一事。
其实出使辰国不难,难的是派谁出使?
年节前后,京都之中,乱局纷扰,尤其是昨天六十七颗人头落地,对文武百官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这也正是姜承如此头疼的原因。
“诸位,辰国来意想必大家都已经清楚,辰国皇帝云唤借为其贺寿为由,欲与我姜国结盟,这一点咱们之前都已有共识,今日不做讨论。”
“我想问的是,由谁出使?”
姜承将问题抛给了殿内群臣。
“回太子殿下,辰国以石坚为主使,咱们姜国恐怕还得由宋大人领头才是。”
“理应如此。”
“回太子殿下,臣觉得安北将军隋唐可担当此任。”
突然,殿内响起了光禄勋许显纯的声音。
景预匆忙转身望去,许显纯察觉到了他的目光,但却并未有所回应。
许庆峰被隋唐斩杀,许显纯与景氏的关系也随之破裂。
澄明殿里安静了下来,一众朝臣纷纷低头思忖,片刻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附和起来。
“不错,安北将军骁勇,堪当此任。”
“我也觉得安北将军合适。”
“太子殿下,臣保举安北将军隋唐为使团主使。”
满殿群臣,心思各异,但在这一刻却出奇的团结。
“胡闹,两国会盟,如此大事,岂可掺杂个人私利。”魏斯终于忍不住站了出来。
姜宣养病,姜承临时秉政,出使辰国是头等要事,他不允许任何人捣乱。
面对魏斯的呵斥,朝堂之上,立刻便平静了下来。
“这样吧,主使依旧由宋大人担任,隋唐可为副使,如此一来,既不失礼节,也可向辰国展示我姜国军威。”
果真是老成持国之言。
对于文武百官众口一词,魏斯洞若观火。
甚至从他的内心来说,也是期望能够将隋唐这个祸害赶出京都。
否则,还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魏斯的提议,几乎得到了所有人的支持。
只有田和、景预沉默不言。
作为一直以来的老对手,尽管两人已经相当高估魏斯,但今日,却再次见识到了他的厉害。
一句话,仅凭一句话,便成功收了六十七名朝臣的心。
主使太仆宋平,副使安北将军隋唐。
不过短短半天时间,出使辰国的人选便确定了下来。
随后,旨意下达。
没有人征求隋唐的意见,也没有人在乎他的意见,此时此刻,姜国朝堂上,所有人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那就是让隋唐走,走的越远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