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仍是那熟悉的地方,虽离去百年,但其中的物什却仍是一尘不染。
正疑惑之时,却见先前那人已然上门。
至身前,便拱手拜道:“百年不见,老师安好?”
还不待孔子回复,他便又说到:“此番前来是为赴与老师的百年之约,同时,应母亲之愿,亦是弟子之请,拜老师,请上坐......”
未待孔子有所反应,他便已三鞠躬,奉上香茶。
事已至此,孔子也不好驳回,加上自己本就心喜此人,最后便接受了,饮了口奉茶。
至此,礼成,那人也成了孔子的第一个弟子,其名为颜回,此后更是成为孔子最喜欢的弟子,还亲自称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大体的第一位弟子似乎存在争议,也有说是颜路的,此处取颜回)
此时的人族已是分封诸国,看似回到了轩辕统一人族之前。
孔子他们此时所处之地,便是鲁国小镇。
谈及鲁国,它在自家百姓中或许有些名望,但若放眼天下,也不过区区弹丸之地。
一国之境,也不见得有什么仙王强者,便是金仙大能,也只是双十之数。
在与颜回相见赴约后,孔子便准备离开这里了。
没有其他缘由,只是在孔子看来,此地已待太久,该换个地方了。
去其他地方走走,增长见识。
不过,虽说这次只是自己一人出来,但谁又能想到会收个弟子呢?
地仙中期的颜回,嗯...在这边境之地已经算是个小高手了。
当然了,虽说要走,但他们也没走多远,顶多是再换几个城镇,去往鲁国国都。
不过这一次,由于没有在一个地方多待的缘故,他们从这边远之地游历到国都,也不过只用了一千二百年。
在这期间,孔子博学的名声也让更多的人知晓,前来拜师的人也是渐渐多了起来。
对此,孔子也没有再拒绝。
带一个是带,带一群也是带,有什么区别呢?
在此期间,孔子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便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虽然你是我的弟子,但你身上仍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不过,当孔子一行人到国都时,却也是遇到过问题。
也不知是不是有人想试一下孔子的学识,在他们刚来国都时,便见一老者来询问五谷之事。
孔子虽博学,但非全能,对此事知之甚少,一时之间竟是没能答上来。
见状,老者也只是摇了摇头,边走边说:“唉~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也是老者没见到孔子那魔鬼般的肌肉,若是见了,恐怕怎么也会少说四个字。
见老者如此戏弄自己的老师,颜回等人却是坐不住了,当即便想上去找个说法。
不过,在经历这么多年的历练后,此时的孔子已不是当年那满是傲气的孔子了。
他的傲气已然消散,虽心中亦有骄傲,但那是自身内隐傲骨的体现。
这么多年,孔子也是明白了一个道理: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在拦住弟子们后,孔子在众人的注视下向着老者走去,不过想象中的争吵并未出现。
只见孔子在叫停老者后,持弟子礼,向老者询问起五谷之事。
对此老者也有些诧异,不过也还是将五谷特点与辨识方法教给了孔子。
事后,当弟子们提及此事,孔子总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在教导弟子们时也常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对此,弟子们也都是点头表示理解。
后来,鲁国内乱,国君逃亡,孔子也离开去了齐国。
再后来,待孔子重回鲁国时,他入朝为官,历练红尘。
虽如此,仍时常教导弟子。
不知觉中,便过一万八千年。
在颜回请辞为母服丧后,孔子也请辞回归了最初之地。(自设)
三百年后,孔子再出世,集结部分弟子,开启了周游列国之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