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晚上,一家人在空间待到十一点才出来睡觉,原本两个孩子提议就在里面睡,被沈蕙兰拒绝了。
说她杞人忧天也好,实在是对这个空间的功能也不了解,谁能保证它不会出什么岔子。
即便什么事也没有,都睡在里面也不现实。万一外面出了什么事,一家人在里面什么都不知道。
不过出来的时候让许立业抱了一床鸭绒被。说实话,昨天晚上盖的那床破棉被又薄又硬的,真的是全靠一身正气硬扛过来的。
第二天,天还没亮,夫妻俩就起来了。泡在锅里的卤下水上结了一层白白的猪油。沈蕙兰说道:“你把火烧着加热一下,到了集上别人也方便尝味道,我给你煮碗面,吃完身上暖和一点。”
沈蕙兰从空间拿了面条出来,用昨晚熬的猪油煮了一锅面,最后撒了一把切碎的大蒜叶子,简简单单却香气扑鼻。
沈蕙兰趁许立业吃面的功夫,把热好的猪下水舀到干净的木桶里。
看着立在桶旁的扁担,她有些不放心地说:“要不还是借辆牛车吧,这么多路呢。再不然我跟你一起去 ,也有个人换换肩。”
许立业唏哩呼噜的把一碗面条吃完,放下碗擦了擦嘴说道:“说了不用,我又不是文弱书生,你看我现在这身板,挑这点东西完全没问题。
况且,我们不是说好了春耕结束就盖房吗,你抓紧时间把那庙会的事情落实,能不能住上新房就看老婆大人的了。”
沈蕙兰没理他的打趣,而是帮忙把扁担套上木桶 ,看着他出门了还不放心地在后面喊:“你要忙不过来就叫水生给你搭把手。”
许立业回道 :“知道了,你把心放肚子里吧,我走了。”
刘屠户大清早吹着口哨把铺子的门板卸了下来,今天起早杀了两头猪,不知道生意怎么样。
不过好坏也无所谓,他现在有那香肠的方子,卖不完就全部做香肠好了 。
昨日弟妹教他家婆娘做那香肠的时候,他还不以为意。毕竟还要过十多天才能吃,谁知道好不好吃。
可昨天下午她婆娘按弟妹说的方子做那个什么脆皮肠,昨晚上他们家煎了一盘吃,那东西可真是……吃不够,吃了还想吃。
就是可惜最后一根被水生那臭小子抢走了,气的他昨儿一晚上没理儿子。
自从大年初一开始,每天杀一只猪都卖不动。昨晚吃了那脆皮肠之后,全家一致决定多杀一头猪,使劲做香肠,弟妹可说了,天气热起来就不能做了。
刘屠户招呼着儿子把一扇冒着热气的猪肉抬到案板上,又把儿子打发去里面切肉做香肠。转身就见许立业挑着胆子朝这边过来。
刘屠户几步上前接过许立业肩上的担子,使劲吸了吸鼻子,笑着说道:“兄弟,这就是你们说的那卤味? 啧啧,我老远就闻着香味了。赶紧先吃饭,吃饱了再做生意。”
许立业摇摇头说道:“出门前已经吃过了。”
刘屠户皱眉:“这么早?你可别骗我 。”
许立业笑道:“大哥,真吃了出门的,没和你客气 。不过中午我可是打算陪大哥喝两杯。”
刘屠户听了笑着说:“好好好,等一下让你嫂子多整几个菜。对了,你这摊子就支在我旁边,咱们相互有个照应。”
许立业听了正中下怀。两人把摊子支好,他拿出那对猪耳朵塞给刘屠户说:“大哥,这对卤猪耳朵麻烦嫂子炒一盘中午好下酒。”
刘屠户使劲嗅了嗅,十分高兴:“哈哈哈,真香!行,中午就吃这个了。不过一只就够了,另一只你留着卖。”
说罢塞回一只给许立业,拿着另一只猪耳朵转身就要进去,许立业忙喊住他:“大哥,出来的时候带个大碗。”
“好!”
不大一会儿,刘屠户拿着一个大碗出来,后面还跟着刘嫂子。刘嫂子一见许立业就说道:“今天你第一次来,哥哥嫂子就不跟你客气,下次留到自己卖。”
许立业笑呵呵地说道:“嫂子,一个猪耳朵你也和我们见外,蕙兰还说让嫂子帮忙尝尝这卤下水的味道行不行。”
说着打开另一个桶,一股浓郁的香味飘了出来。刘嫂子拒绝的话到了嘴边,闻到香味后又随着口水咽了回去。
等许立业把自家那个大海碗装的满满的 ,刘嫂子才想起来要喊停。
看着碗里色泽红亮,香味诱人的卤味。刘嫂子忍不住捏了一块入口,软糯鲜香,回味无穷。
刘屠户见状也捏了一块吃,这也太好吃了,还想伸手被刘嫂子一巴掌拍开:“这是蕙兰给我吃的,你尝个味就行了。”
刘屠户咂咂嘴说道:“我刚刚吃太快了,还没尝出味来,再给我吃一块尝尝。”
刘嫂子:“滚滚滚······”
夫妻俩为了口吃的都快吵起来了。许立业现在无暇关心其他, 实在是这个香味太过霸道,路过的人都围过来询问。
“这是什么吃食,怎么这么香?”
许立业说道:“大娘,这是我娘子家祖传秘方做的卤味,这边是卤猪下水,这边是卤猪头肉,猪蹄,金钱腿。”
猪下水?这么香?
一个老大娘眯着眼睛在木桶和刘嫂子那边来回了几趟,拉着许立业问道:“刘屠户两口子吃的可是你这里的卤下水?”
许立业说道:“是这里的,你也可以尝尝味道再买。”
说着拿出一副碗筷,捞了几块卤下水在碗里。
卤下水在卤汤里泡了一晚上 ,吸饱了汤汁的卤味在口里一下就炸开了。
老大娘还没等嘴里的东西咽下去就问:“这个怎么卖的?”
许立业抬了抬手上的碗说道:“五文钱一碗。”
老大娘看着那碗愣了一下,马上回过神来冲着还在抢食的那两位喊道:“刘屠户家的,借我个大碗,回头就还你。”
“哎,我这就去给你拿。”刘嫂子终于找到机会脱身,端着碗赶紧往里去。
旁边也有尝过味道的年轻媳妇在后面喊道:“刘嫂子,也借我一个碗,马上就给你还回来。”
有那些刚好带了碗盆的直接五文十文地装了起来。没一会儿功夫,那桶猪下水就卖了个精光。
还有好几个跑回去拿碗的,回来一看没有了,暗自后悔怎么出门不带碗。
从此,太平镇上赶集的人养成了一个习惯,出门赶集一定要记得带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