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景曜五年十一月十四,陈封率熊飞军天璇卫两万五千兵马赶到大名府,大名府文武官员数十人出城相迎。
陈封请河北刺史与大名府太守预备大军渡河,是夜便歇在大名府。其时因河北郡地域广阔,又北临燕国,战事频仍,河北郡两位主官分地治守。河北刺史驻大名府,主政河北郡东南半郡,河北转运使驻真定府,主政河北郡西北半郡。
翌日清晨,大军正要启程赶赴渡口,忽有快马送来紧急军报。原来政事堂早传令河北,若有兵事军情,当书呈两份,一份送梁都政事堂,一份直送陈封军前。
陈封当即拆看,军报是凤翔军千灵卫都统制使孙翊所呈。却原来孙翊接到政事堂军令,于十一月初三移驻真定,依陈封之意,将兵马在真定、平山、灵寿一线摆开,孙翊自在真定驻扎。
十一月初八,孙翊接到河北边军传讯,言有燕军数千骑兵自霸州进入河北。其兵马数不知确实,只言四五千余。然他不打州府,只绕道而走,河北边军不及追赶,已失了燕军踪迹,被他进入河北腹地。料想燕军必是要过真定,经井陉进入河东。
孙翊接报,立时命全军戒备,严防燕军来袭。却不想燕军到得如此之快,初九日,燕军现身灵寿,为灵寿郑军察觉,遂出兵拦截。
灵寿左近驻有千灵卫两营共七千兵马,却无骑军。初时只一营对阵燕军,却抵挡不住,另一营兵马来救,合两营兵马抵御燕军,仍是不敌。两营兵马退至平山,燕军追至,欲绕平山而过,去往井陉。平山出兵,四营兵马合力挡住燕军。燕军见不能过,乃退。
随即孙翊赶到,挥兵追赶至灵寿。燕军未作停留,因他马快,早不知所踪,孙翊收复灵寿营寨。
两军交战两日,见燕军大约三四千骑,中军将旗书一个“霍”字,料想必是燕国名将霍东山。
陈封见报,回书命孙翊严防井陉,以待援军。随即传令全军,兼程赶往真定。是日大军渡过大河,加快行军,于十一月二十赶到真定府。
先一日陈封已得知孙翊亲自坐镇平山,是以未在真定停留,只与河北转运使与真定府太守匆匆一晤,便即话别,率大军赶到平山与孙翊会合。
河北地势开阔平坦,是一望无际的平原,只因燕军并非要攻城夺寨,乃是意欲进兵井陉,去往河东,而真定左近数条大路直通井陉,小路更有无数,莫说只一卫兵马,便是十万大军也是防无可防。是以孙翊只在大路上驻军,再遣出许多斥候,探听燕军动向,倘见了燕军,立时便要出兵挡住燕军去路,因此极为艰难。
陈封赶到平山营寨时已是日暮时分,孙翊出营相迎,二人相见,把手言欢。他二人原本同为都统制,也曾一同出兵征战,是以十分厮熟。如今位分高低,孙翊虽甚恭谨,陈封却仍执平礼相待。
此处只驻扎千灵卫一营兵马,因此营寨甚小,陈封命天璇卫众将士另寻他处安营扎寨,一众人便随孙翊进了平山营寨中军帐。
各自叙礼落座,孙翊道:“我算计着陈都司还要两日才能赶到,却不想到得这般快。想必大军赶路甚是辛苦,都司一路必甚劳累,也不必急于处置军务。”
陈封道:“前方战事紧急,我怎敢耽搁,说不得,只得辛苦众将士了,我受些劳累又有何妨?翼腾本是自家兄弟,也不必闹那些虚文,只说说如今战事如何了。”
孙翊道:“是。前番战事我已书呈都司,孙翊也不赘言,只那一战我合四营兵马方才堪堪挡住燕贼,我千灵卫死伤却也甚重。不怕都司笑我心怯,每每思及,我仍是心有余悸。如今都司亲至,我方安心。那日燕贼退去,数日不见踪迹,昨日却又现身。”
陈封道:“哦?昨日燕贼又来?”
孙翊道:“是,我知晓都司这几日必至,是以并未书呈都司,只等今日面禀。”
陈封道:“嗯,翼腾只管说便是。”
孙翊道:“昨日一早,斥候便来报,说见有小股燕军兵马朝西临山奔去。那西临山是在平山与灵寿之间,若被他过去,也可通往井陉。但我闻听燕贼只小股兵马,便留了心,只遣出一营兵马,并灵寿一营兵马赶往西临山拦截。哪知那两营兵马才出,便又有斥候来报,有大队燕军兵马向平山奔来。都司,灵寿在平山之前,他纵过了灵寿,也须经我平山方能去往井陉。因此此番燕贼舍了灵寿,也不怕灵寿兵马袭他后路,竟直杀向我平山来。”
陈封道:“这是他声东击西之计,翼腾未中他计,心思甚是清明,难得难得。”
孙翊道:“此乃为将者当为之事,何足挂齿?我闻听此事,便尽起平山两营兵马,挡住平山大路,那燕贼果然到了。都司,那燕贼骑兵着实悍勇,莫说我千灵卫并无骑军,纵有,只怕也不是他敌手。我这两营兵马初一接战便有些抵挡不住,他来攻我之时,我只得奋力抵挡,待到我要攻他之时,他却又远远跑了开去,因此确是吃力。幸好灵寿那一营兵马不久便赶到,从后方攻他侧翼,我两面夹击之下,才能稳住阵势,挡住燕贼去路。”
“然虽如此,我若要取胜,却也不能。但燕贼似不愿久战,必是恐我真定兵马来援,因此交战只一个时辰,他见此路难过,便退兵遁去。说来惭愧,燕贼退兵极是从容,我有心追赶,却也知必追他不上,因此只得收束兵马,任由他退去了。”说罢孙翊垂下头去,长叹一声。
陈封道:“翼腾不必丧气,燕军骑兵极为精锐,我军多有不及,你能守住井陉通路,已是不易。若是换了旁人,只怕败阵已是难免。正为我知你在此,才能安心等候石太尉还都再出兵河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