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夫人心头一跳,当今陛下少年君主,多谋善断,自是极好的男子,可他是帝王啊。
登基近三载,未选妃也未立后,后宫仅有贤妃一人还自戕了,虽说才及弱冠,可往后总要充实后宫,真要把她的小欣儿送进那深宫,她总归有些不情愿。
何况……
“如今还在打仗啊。”
姜姝道:“正是因为在打仗,所以太后娘娘并未明言,但又怕侯府将小妹的婚事定下,这才召您进宫提上一嘴。”
虽说都是猜测,可姜姝隐隐觉得八九不离十,前线战况紧张,陛下会同她提起姜欣的婚事已是令人费解,太后娘娘还专门召婶母进宫,也为了说同一件事,总不会是闲着无聊吧。
见婶母情绪有些低沉,她轻声问:“您可是不愿小欣儿入宫?”
侯夫人怕姜欣在前头听见,声音又低了几分:“你也知道,我出身不高,或许是我见识短浅了,我只想自己的孩子一生无虞,皇家纵然尊贵,可一旦入了宫门,再见就难了,她一个人在深宫无依无靠的,我……”
姜姝握住了婶母的手,“您一片慈爱,一心为小妹着想,姝儿都明白,您先别太担心,国事未决,此事尚未有定数,且也不一定是入宫,或许是小妹贤名远播,太后娘娘有意指婚。”
姜欣朝她们走来,侯夫人快速说了句:“但愿如此。”
“大姐姐,你累不累?饿不饿?”姜欣小跑过来关切问道。
姜姝笑看着小妹摇了摇头:“小欣儿是不是累了?”
姜欣看了母亲一眼,不好意思道:“知道要来见大姐姐,太开心了早上没吃饱。”
侯夫人拆穿她:“明明是你磨磨蹭蹭没时间吃。”
姜姝带她们回晨芜院,月兮几个丫头连忙将备好的果子端上来。
姜姝到现在还没见到姜敏的孩子,只能从婶母口中得知小娃娃长得胖乎,如今已经能手撑着坐起来了,是个灵活的小胖子。
“倒还有一事,敏儿那个小姑子回来了,在水月庵为吴家姑娘祈福那个,原本孙家早就想把她接回来,可吴国公府一直不表态便拖到了现在,算起来有两年多了。”
当年还是姜姝出的主意,她如何不知晓,孙莲衣离京两年,也确实该回来了,只是如今孙夫人与姜敏婆媳相处颇为融洽,又有孙束河护妻心切,孙莲衣就算仍不知悔改,大概也掀不起什么风浪了。
母女三人在屋里吃着茶说着话,时间过得飞快,侯夫人让她不要出府了,再得空了她会再来晏府看她,姜姝笑着送她们离开,纵然夫君不在,可有这么多爱她的家人在身边,她就不缺应对万事的勇气。
二月春风,天气渐渐回暖,前线战事如火如荼,竟有消息传来,太原府要失守了。
此消息一出,人心惶惶,太原府一旦失守,洛城危矣,如今全国的兵力大都增援太原,若是此等情况下都会失守,盛国确实已经无力阻挡强悍的杨林军了。
却在此时,太原殷氏以一家之力,迫使陈南浦休战。
殷氏乃传承千年的大家族,古来豪贵虽多,但世族大家的势力却是最不能被忽视的,王朝尚有更迭,氏族却能传承千载。
太原殷氏自前朝便鼎盛至今,曾被誉为千古第一望族,族中风流名士数不胜数,曾出了三十多位皇后,四十名宰相,驸马七十人。
在前朝,殷氏最鼎盛之时,朝中近半数官员皆出自殷氏,虽说自本朝先帝时,殷氏家主避世太原,不在朝中担任重要职位,而是在太原开办族学、广收天下寒门子弟,但殷氏的影响力仍不可小觑。
供广厦千万间,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前人之梦,殷氏做到了。
此次陈南浦攻打太原,殷氏家族与学子数万人,身披缟素,立于城墙下,高呼:“若城破,当与太原共生死!”
几十万杨林军大受震撼,陈南浦被迫休战,正在派人极力与殷氏交涉。
而此时的晏怀,正在殷家。
殷氏家主殷洞庭年过半百,一袭长衫,身形瘦高,一副仙风道骨的模样,眸子却凌厉得很。
“今日因晏尚书之故,我违背了殷氏祖训。”
殷氏之所以能传承千载,只因从不参与朝堂争斗,甚至哪怕国破,仍可保家族完整,当年前朝覆灭,殷氏依旧鼎盛至今,如今只不过是国中内乱,殷氏便可做出灭族的决策,确实是违背了千年祖训。
晏怀躬身俯首,同样为今日殷氏做的这个决定而动容,他拱手道:“前朝后主昏庸,致使百姓民不聊生,当年殷氏广开城门吗,是为万千黎民;如今陈南浦无德作乱,殷氏守城的义举与当年别无二致。”
殷洞庭纵然目光凌厉,面色却无不喜,他是家主,他做的决定必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并非仅凭一人之言。
如今殷氏的族人和门生还席地坐于城楼下上课,仔细去听,仿佛还能听见那慷慨激昂的读书声。
殷氏灭族之祸,陈南浦需得好好掂量掂量,太原总算能得以短暂喘息。
“使臣已回京多日,晏尚书为何迟迟不归?”
晏怀道:“家中夫人分娩在即,我自然想立刻赶回去,只是先有国才有家,万千将士何人没有妻儿父母,我又有什么例外。”
殷洞庭缓缓颔首:“我军虽伤亡惨重,敌人也未必好到哪儿去,可不论敌我,都是盛国人,都是中原人,唯恐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晏某也正有此顾虑,所以准备去见一见陈南浦。”
殷洞庭紧紧拧着眉头:“孤身犯险,并非明智之举。”
“纵非明智,却不得不为。”
“晏尚书忠君爱国,实乃典范。”
晏怀轻摇了摇头:“比之殷氏,我做得实在有限,可惜殷氏如今不致力于朝堂,不然定可成为陛下的左膀右臂。”
殷洞庭抬眸看他一眼,眉峰微聚:“怎么没有?晏尚书可知,晏家本是殷氏一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