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岛国的内阁和军部高层对是否出兵也有激烈争论,形成了“不扩大”和“扩大”两种不同意见。但本质上它们侵华的目标是一致的,分歧仅仅在于挑起全面战争的时机上。

“不扩大派”以参谋本部作战部长石原莞尔等人为代表,他们认为目前兵力和准备都不足,一旦发动全面战争,以华夏的辽阔纵深只会令岛国陷入长期战争无法自拔。

大名鼎鼎的石原莞尔是作战部长,仅次于参谋总长、参谋次长的参谋本部第三号人物,作战部是参谋本部的核心中枢,掌握了绝大部分的核心权力。

8日凌晨,当事变的消息传到军部时,石原莞尔随即作出了不扩大事态的决定,指示华北屯驻军“防止事态扩大,避免进一步行使武力。”

“扩大派”人数众多,陆军大臣杉山元、陆军次官梅津美治郎等核心人物认为此时国际环境非常有利,欧美苏列强只会视若惘然坐视不顾,应该利用这个“千载难逢的良机”。

军部紧急会议上,杉山元对武力征服十分有信心。他甚至得意忘形地伸出三个手指,狂妄地宣称:“只要三个师团,事变一个月就可以解决,三个月内彻底让一盘散沙的华夏俯首称臣。”

尚能冷静下来的石原莞尔反对扩大战事,他不无担忧地表示:“如果扩大事态,那就意味着全面战争。目前我国正专心完成满洲建设和对苏战备以巩固国防,最多也只能投入11个师团,这个兵力并不能足以保证征服华国。全面战争意味着我们必须面临持久战,但帝国的物质资源尚不够允许我们进行持久战。”

按照“石原构想”,对华夏国只能徐徐图之,当前首先需要经营“满洲国”,发展工业,休养生息,以战养战。等到建立了绝对的强大实力后,再专心备战苏国,打败苏国后再占领华国不过易如反掌。

“战略家”石原确实比他那些短视的同僚们更有战略眼光,如果此时任由事变扩大,就会被拖进全面战争的深渊,岛国的国力根本无法支持如此大规模且持久的战争。

长线操作还是短线赌博?

石原主张避免全面冲突,迅速、简单地结束此次事变。

杉山元对石原的意见无动于衷,面无表情地道:“石原君,按照你的构想,发起进攻的时间在20年后。但眼下华德两国的合作有目共睹,华国整体实力有了巨大的增长,长期以往,帝国的事业将受到不容小觑的阻碍。20年太长了,若是放任自流,无异于纵虎归山,终成大患。”

这是谁也无法预料的事情!石原之智也不能!

石原莞尔心中暗暗叹息,却无言以对。

杉山元的话并非没有道理,你想争取20年的时间来发展壮大自己,但是,对手又岂会停滞不前?世事难料,20年后又会如何?谁又能保证不是给自己树立一个更加强大甚至变得比自己强大的劲敌?

杉山元那一大一小极有特点的两只眼睛闪出寒光。 趁对手尚未做大,破坏其与欧美国家的合作关系,将其扼杀在萌芽之中,打断其发展图强的进程和希望,已是势在必行。

“我无法预料20年后。”石原莞尔长叹道,“但是,谁又能保证一个月、三个月内就一定能解决华夏事变?”

杉山元不禁一怔,顿时也哑口无言。

这同样是一个谁也无法回答的问题!

然而杉山元此刻已经陷入疯狂,他冷冷而坚决地道:“这是帝国崛起千载难逢的良机。为帝国事业效忠,可做任何牺牲,个人荣辱得失又算得了什么。”

箭已开弓,战火已起。

由于华北“驻屯军”兵力不足,主战派的杉山元、武藤章、柴山兼四郎等人以“不扩大是指不扩大到整个华夏,并非华北”的歪理,动议紧急增援,并拟定了从关东军、驻朝鲜军和国内抽调4个师团又2个旅团增援华北的计划。

先发制人,打出有利于己的军事态势,造成既成事实,以后是打是谈都占据上风,把主动权掌握在手里,在这一点上两派达成了一致。

最终,杉山元在向天蝗头子裕仁的奏折中狂妄地表示:胜券在握,占领华夏三个月足矣。

在军国主义思想支配下,整个岛国已举国如狂。

尤其关东军一直以来都对武力征服华夏表现出了无比的狂热,从侵占东北、进犯热河、进攻长城各关口以及冀察事件,无一例外都充当了急先锋。

关东军司令植田谦吉、参谋长东条英机、有“豺狼参谋”之名的作战参谋辻政信等激进分子亢奋无比,大肆煽风点火,唯恐打不起来。它们根本不顾军部不扩大的指示,早已调兵遣将,关东军独立混成第1、第11旅团以及6个航空兵中队,大兵压进。

驻朝鲜军也一样狂热,司令官小矶国昭电告东京军部,其麾下第20师团、3个航空兵中队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随时能够增援华北。

岛国京都以西的三个师团、18个航空中队也接到了杉山元的命令,延迟了复员退伍的时间。

优柔寡断的首相近卫文麿在军部激进派的威逼下,一厢情愿的相信如果摆出派兵的强硬姿态,“华夏方面会屈服”,事件可以在短期内解决。

7月11日,近卫内阁发表《向华北派兵声明》。

岛国迅速增兵,局势愈发严峻。

狂妄的日军认为,此次制造的事变会跟九一八时一样,华夏军队会望风而逃。但它们没有想到,挑起宛平战火之后,华夏29军迅速做出顽强反击,在铁路桥和龙王庙全歼日军一个中队,收复了阵地。

日军开始佯装要谈判解决,然而它们嘴里喊着和谈,只不过是一个缓兵之计,实际上是在等待增援完成,而后再次发动进攻。

驻华大使陶德曼、驻日大使狄克逊按照元首的指示,从中斡旋调停。分别亲华、亲日的两人原本观点相反,现在却立即达成了共识,促成两国罢兵言和是他们共同的目标。

元首的考量是希望岛国不要把军事重心放在华夏身上,而是用来制衡欧美苏,这样德既可保住在华利益又不同岛国撕破脸皮,两全其美。而在陶德曼和狄克逊看来,不管你们是议和还是投降,只要不再打仗就行。

华夏高层的态度是应战但不求战,号令全军备战抗敌,对进犯坚决予以还击。因为全面抗战的准备还未完成,须暂时以和平解决为重点,希望以外交方式解决,如果有望和平解决,那么依旧要为求得和平而努力。

但是岛国根本没有和谈的诚意,所谓和谈只不过是一次又一次的幌子,战事不利时就谎称要和谈,以麻痹守军。它们得寸进尺,不断层层加码,提出的停战条件一次比一次苛刻。

双方打打谈谈,僵持不下。

和平的努力一次次被日军打破,华夏国府已到了退无可退的地步,生死存亡的最后关头。

7月17日,国府最高军事会议达成一致,“庐山谈话”发表:“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再没有妥协的机会,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民族的千古罪人。”

自鸦片战争以来尽受列强欺辱,终于以国家的名义,以全国人民的名义,动员起全民族,对侵略者说不!

华夏民族终于团结起来,统一战线终告形成,筑成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合作抗日的局面终于形成了。

华夏的史册翻开了新的一页。

庐山会议的消息传来,整个代表团澎湃激昂。

国府作了新的指示,外交部门和在外使团加强与各国接洽,尽力寻求支持和帮助。

孔庸之特使已受命从美返欧,转访英、法等国,寻求借款和援助。

岛国在不断增兵。

日军增援部队已经从津门、山海关陆续赶来,一列列满载日军士兵和重炮、坦克、装甲车等重型武器的火车不断从关外开至关内。

到7月下旬,集结平津地区的日军已达6万人以上,至此日军的作战部署基本完成。

虽然“不扩大派”的石原莞尔等人一直反对全面开战,主张以短时间、小规模的“惩罚性作战”,逼迫华夏国府服软即可,撅取一些利益见好就收。参谋本部下达的派兵计划及作战范围也以只限定在平、津地区为基本方针。

但是,局势已经不是石原莞尔能够控制的了。他怎么也想不到,正是他当年九一八开了“下克上”的先河,让狂热的激进分子失去了理智,前线的中下层指挥官纷纷效仿。

7月27日开始,局势已然恶化。

28日,日军向平津地区发动了大规模进攻,很快于第二天占领了平津,随后沿平绥、平汉、津浦铁路向华北各地进攻,战事迅速扩大,全面战争爆发。

“石原构想”至此幻灭成泡影,石原之智也已经阻止不了法西斯军国主义分子拉着岛国这辆疯狂的战车最终奔向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