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接下来的几天,李伯玉和杜子尘他们一边等会会试大榜,一边又投入到紧张的备考中。

赵小山彻底缓过来后,无事便去找蒋重珍他们。

蒋重珍张孝杰六人之前也不认识,住的客栈并不在一起。

这次共患难让大家成了朋友,几人商量了一下决定在京城的最后几天住在一起,也好商量以后的去处。

对赵小山那天的提议,林大钦回应的最积极。

他第二天就给了赵小山明确的答复:既然回家也没有什么出路,不如出去搏一个前程,这次他也不回家了,直接去西北梁州。

对于他的回应,赵小山一点不意外。

他一直都知道林大钦是个有野心的人。

这评价可不是贬义。

相反,他认为林大钦才是真正的儒士,时刻以天下为己任,颇有范仲淹王安石的风姿。

他从不过多计较个人得失,哪怕当初在刑部大牢里,林大钦谈论的话题要么就是对北方边防的担忧,要么是对朝廷昏聩的痛心以及对民生艰难的慨叹。

从未说过后悔游行之类的话。

他本出身江南大族,若是回乡也能吃喝不愁,家里会给他安排好出路。

但他还是选择去西北梁州,这未尝不是对现在朝廷失望,想换另一种方式报效国家。

赵小山自己是个市井小民,每天满心算计怎么挣钱怎么花钱,但不妨碍他崇拜英雄。

穿越到大景朝后,他也认识了很多青年俊杰,包括李伯玉和周彻,但他对他们的感情顶多是亲近恭敬,没有崇拜。

因为他们不是英雄。

李伯玉努力科考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是为了让家族兴盛光宗耀祖。

周彻苦苦挣扎是为了自己的野望,以天下苍生为棋进行博弈,给自己挣出一片天。

这么多人里,只有林大钦是真正将家国天下放在心里的儒士。

对于这种英雄,赵小山除了敬佩还是敬佩。

对于自己钦佩的人,赵小山从不吝啬,他写了一封推荐信给周彻,并让人连夜送出了城。

林大钦既然下定决心要去西北,也不磨迹,和同窗纷纷道别后,收拾收拾东西便要上路,一天也不打算拖延。

被他的潇洒感染,和他志同道合的程术鑫也决定同行。

蒋重珍和张孝杰也想去,奈何割舍不下家里,决定先行回乡,和家里人商量过后再行决定。

出狱后的第六天,本次会试成绩出炉了。

不出所料,李伯玉名落孙山榜上无名。

杜子尘一行六人里居然是人品最差的梁寅城考上了,虽然是同进士,至少榜上有名。

因为即将有恩科,杜子尘等人也不嫉妒,纷纷表示恭喜。

梁寅城也没想到自己能考上,一时乐的找不着北,尾巴又高高翘起,鼻孔朝天。

蒋重珍等人参与聚众闹事,考试成绩作废,压根没出现在大榜上。

不过几人还是相约着一起去看了榜单。

看到那大红的榜单上面密密麻麻的人名,看到了一旁考中的惊呼喜悦,看到了落榜的失望摇头。

蒋重珍和张孝杰他们都哭了。

林大钦也湿了眼眶,赵小山看到他衣袖下的拳头握的很紧。

六岁开蒙,十多年寒窗苦读,所有努力付诸东流,前程尽毁。

说不后悔是不可能的。

当天下午,林大钦和程术鑫便带着无尽的遗憾走出了京城,前往西北梁州。

第八天,其余几人也收拾好行囊,纷纷家去。

赵小山给他们送到了柳州码头,家资不丰厚的还送上了丰厚的程仪。

一路山水一路情,萍水相逢,引为知己,经此一别,后会无期。

送走了友人后,赵小山回城时带上了牛二牛二两家人。

两兄弟已经商量好了,以后就跟着恩公了。

他们在柳州码头早没了生路,干熬着也没意思。

恩公说了,不要他们的卖身契,就当做一般雇主和雇工的关系,签订活契就行。

牛大只有两个儿子,婆娘早没了。两个孩子年龄都不大,一个十二岁一个八岁,都能帮忙做些活了。

牛二的婆娘还在,一个儿子两个闺女,大闺女也是十二岁,儿子十岁,小女儿才五岁。

这么两大家子,八口人,一起进了淳县侯府,让府里一下热闹起来。

几个孩子之前一直住在柳州码头附近的低矮泥土房里,一间三十多平的小房子里挤挤挨挨一大家子,忙的时候错个身子都费劲,何时见过这么宽敞亮堂的府邸。

那两个大孩子懂事了,进来后只是不停地张望打量,眼睛放光,嘴里也不多说。

那三个小的就没那么深的心思了,嘴里一直“哇”“啊”的感慨,五岁的那个小女孩还在廊庭里跑了起来。

孩子的笑声最能治愈心底的伤感,赵小山看着那小娃娃的笑脸,也难得笑了起来。

加设的恩科考试定在十天后,这是李伯玉的机会,这几天他都将自己关在书房里埋头苦读。

一切庶务又归给赵小山。

和牛家兄弟签订了两年的契约后,赵小山正式给两人分配了任务。

牛大年龄大,老实沉稳,适合处理内务,可以给李伯玉当车夫。

牛二机灵,胆大心细,又有勇有谋,适合给李伯玉跑腿。

牛二媳妇儿负责做饭缝制衣物,那几个孩子年龄还太小,暂时跟在朱丰收和宋海涛(李伯玉的小厮)身边学学规矩学认字。

将一应事务安排好后,赵小山的任务就算是完成了。

他打算不等李伯玉了,先行离开。

这次京城之行本是受周彻所托,前来照顾李伯玉的。

但他现在读书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生活上还有牛大牛二等人伺候,出门有乡君派来的车夫和侍卫,可谓面面俱到。

根本不需要他在身边陪着。

这次牢狱之灾算是给赵小山留下心理阴影了,他实在不想再继续待在这里,只想尽早回家。

家里还有一大摊子等他呢。

老爷子不在了,家里也没个能顶门立户的,若是出了什么事,连个主事的人都没有。

马恭回也早待够了,此次出门他的目的就是为了增长见识。

现在京城的繁华也看过了,皇权的倾轧也经历过了,春闱的残酷也见识到了,惊心动魄了一回,没啥遗憾了,可以随时打道回府。

家里李小翠还等着他回去成亲呢。

两人一商量,一拍即合,当天便找到李伯玉和他说了打算。

李伯玉自然不希望几人分开,却也知道两人继续留在京城不过是靠时间,还不如早些家去。

出发的日子定在恩科开考后,将李伯玉送进考场后两人再启程。朱丰收和牛大跟着他们二人先回去,其余人都留给李伯玉。

最后几天,赵小山和马恭回揣着银子在京城好好逛了逛,买了些密水没有的土特产。

赵小山还特意去京城最大的洋货行逛了逛,除了一些稀奇古怪的小玩意儿外,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收获。

尽管陛下已经重主朝政,京城依然风声鹤唳。

处置完这次动乱的主要人物后,针对小鱼小虾陛下也进行了清算,其中就有何将军家。

不知道何将军家到底做了什么惹得陛下不满,听说陛下下令让何老将军将虎符上交,速速回京,不得延误,违者按叛逆罪论处。

赵小山让叛逆这两字吓了一跳,幸好在大牢里自己没向何三求救,不然那牢底得坐穿。

同时又庆幸何言昌被除族了,若何家是株连九族的大罪,何言昌的出逃也算因祸得福,给何家留了个后。

毕竟皇帝再厉害也不能特意去北地抓他一个小喽啰。

排行第一第二的大皇子和太子先后被废黜后,现在太子之位空悬,现在朝野上下呼声最高就是三皇子了。

皇帝现在虽然稳定了局势重掌政权,但所有人都知道,这种情况持续的时间不会太久。

陛下的年龄大了,多年来身体时好时坏,这次又病了半个多月,大伤元气,不知何时便会殡天。

这一点大景朝上下所有人都看的清清楚楚,像是头顶悬着一把剑,静等剑落下。

为了能平安渡过大景朝又一次的权力交接,京城所有权贵都蛰伏起来。

尽管三皇子母妃得宠,其舅父还掌有军权,不论从哪个角度看三皇子都是下一任皇帝的不二人选。

但很多老牌勋贵还是自然的和他划分界限,生怕被多疑的陛下找茬。

然而,太子之位关乎国本,越早定下来越能安定人心稳定社稷。

文臣就没有勋贵那么多心眼了,每次早朝都要嗷嗷叫唤让陛下快点立太子。

皇帝不可能不知道这个道理,然而,朝臣们等啊等催啊催,皇帝就是一句稍后再议。也不知道到底怎么想的。

他这态度弄得京城上下人心惶惶,生怕三皇子狗急跳墙再咬人,弄一次病变。

赵小山也心急,生怕走之前再生波折。

他觉得现在的京城简直是多事之秋,真是一秒都不想多待。

好在时间一晃而过,恩科考试时间到。

第二天就要考试了,所有人才知道这次考试的主持人竟是明王的嫡长子。

朝臣们震惊之余不免胡思乱想,私下里议论纷纷。

有人猜测是三皇子不得皇帝欢心,宁可用侄子都不用自己亲儿子。

也有人揣测皇帝难道被亲儿子们伤透了心,要传位给亲弟弟?

然而猜测就是猜测,没有人敢质疑皇帝的决定。

皇帝的雷霆之怒余威还在,宫城青石砖上的血渍还没擦完呢,谁长了熊心豹子胆敢在这时候搞小动作,除非自己长了两个脑袋。

到了考试这天,赵小山和马恭回还如第一次那般,驱车将李伯玉送入了考场。

这次加设恩科的目的就是为了安抚这届可怜的举子,收拢人心。

因此考试时间由原来的九天改为三天,考试难度降低,录取人数增多。

如此得天独厚的条件下,没有意外的话,李伯玉很大概率能够考上。

赵小山对李伯玉充满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