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王国华没有急着回答,而是对着贤商林反问道:“要想将破旧的小县城建设成现代化城市,要么强势镇压旧势力,要么就是不闻不问、不管不看,领导希望我选择哪一种?”

听了王国华的话,贤商林心中饶有兴致,同样也不回答,而是将问题抛了回去:“你自己觉得呢?”

王国华这时不再绕弯子,而是直接答道:“我自然是想选第一种。”

“哦?这么说,你对跟旧势力抗争很有信心?”贤商林仍旧是不疾不徐,又一次抛出问题。

王国华自是点头:“信心肯定是有的,没有一往无前的信心,如何能做事?不过嘛……”

他话锋一转,目光灼灼地看向贤商林:“我有信心是不假,但也需要领导的大力支持,我才能更好的将建设事业进行下去。”

贤商林淡淡一笑:“我听国仁说,你小子胆子大得很,敢为人先,敢想敢做,现在看来,他的评价倒真是不假。”

王国华心思一动,没想到王国仁背后还有这尊大佛,难怪孙家也只是派出一个李向前跟王国仁斗,至少台城市领导班子里,明面上看不出有谁故意跟王国仁过不去。

“王叔对我是厚爱,当然,我也确实不差,贤叔以后会知道的。”

贤商林这下是真的忍不住笑出声,旁边的计梓威看着,心里啧啧惊叹,王国华这脸皮、胆量的确没得说,偏偏领导还乐于接受。

“既然你对自己有信心,那就赶紧做出成绩来,希望过年的时候我再来考察,可以看到小县城的大变化。”

王国华踅摸着贤商林的话,总感觉领导有点想空手套白狼的意思,不过嘛,他敢说让自己做出成绩,王国华就敢攀着对方要支持。

“领导,既然想让我做出成绩,那省里是不是得支持点?”王国华笑容谄媚,拉着贤商林的胳膊乞讨。

“你都有一往无前的信心了,还需要旁人的支持吗?就不怕这支持反倒变成拖累?”

王国华顿了一下,感觉领导这是话里有话啊,不过他是不可能轻易放弃的:“领导,就算省里不给别的支持,这路是不是得修一下?”

贤商林又是淡淡的一声哼笑:“你们柳书记不是正在联合周边几个城市一起向省里提出申请吗,这汹汹民意,省领导也不能违抗。”

“那也是领导指点得好,我们只是按照您定下的方向去执行而已。”王国华反正是要跟贤商林捆死在一起的。

贤商林看了一眼王国华,到底不再多说:“行了,既然到了你的地界,那你就陪我一起逛一逛吧,也让我看看王大主任的成就感来自何方。”

“是!”

王国华兴冲冲带着贤商林和计梓威参观起开发区:“现在绝大部分地方都还在建设当中,尘土比较大,路也有点烂,领导见谅。”

贤商林看着前方埋头苦干的建筑工人们,啧了啧嘴:“你们新台这大马路,可是比省城还要宽。”

“这不是考虑到以后开发区肯定会有大规模人潮入驻,特意修宽点,也就是我权限不够,否则整个台安地界的大马路,我都想拓宽,重新进行规划。”

“学校在什么位置?”贤商林对别的商场不感兴趣,就想去看看之前报纸上宣传的上千万投资的学校。

王国华立即带着贤商林一行前往目的地:“我们新台目前就两所学校,分别是小学和初中。”

“照你这意思,以后还想建更多学校?”贤商林问道。

“当然!”王国华重重回答,“如果可以,我希望能在新台建一个大学城,将整个燕赵省的大学都搬过来!”

贤商林还没说话,计梓威反倒是来了一句:“王主任,你这口气似乎有点大。”

王国华轻轻一笑,并不解释,对于第一个主政的地方,他心里是有感情的,自然希望新台能够长长久久红火下去。

只是这个小地方,又注定了不会是他的终点。

王国华借着这次机会说出心中愿景,等到日后他站到更高的地方,再来实现今日愿望,别人提起,也只会说他目光长远。

贤商林观察着王国华的反应,在计梓威之后开口道:“新台要建大学城,任务有些重,不过这个目标,石城还是可以实现的,王主任,回头跟你老丈人好好聊聊,也替省城建设出出主意。”

王国华会心一笑:“是,谨遵领导教诲。”

“学校已经基本建设完成,现在正在进行各种教学设施的安装。”王国华没有招来包工头,而是自己向贤商林介绍着学校内部的情况,显然是对情况掌握详尽。

“你是说,要在小学增加书法课程?”贤商林听着王国华介绍,忍不住发出疑问。

“是的,领导,我们几千年历史,优秀文化实在太多,传承要从娃娃抓起。”王国华答道,随后他又介绍了一些其他的课程设置,包括计算机、体育、古乐器等方面,“要真正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不只是应试教育。”

计梓威听着王国华侃侃而谈,心里有些狐疑,这厮是不是调查过领导?

贤商林少年时,家中突逢变故,在最黑暗的时光里,他的父亲就是靠着给本地势力的孩子教授书法、国画课程,才得以保全家人,所以贤商林心里对这方面是很重视的。

下面人也很喜欢拿各种古董字画来讨好领导,只可惜,那些死物远远比不上真正的国学教育,这才是真正说到领导心底深处了。

王国华可不知道这么多,只能说他是以后世的经验来干现在的事业,一切才显得那么的格格不入,别人崇洋媚外,可是在他这里,祖国的,才是最好的。

贤商林听完王国华介绍,才对他提出疑问:“这么多课程设置,旁的先不说,每年的教育经费投入就是一笔不小的花销,管委会财政吃得消吗?”

王国华露出大白牙,手指在学校外围点了一圈:“领导,这周边的店铺,都是我们管委会的,租金比别的地界要贵上三成。”

贤商林看着王国华,忽然间有些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