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吞噬天下之权谋三国 > 第182章 荀彧来访(上)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许攸自然是极其不屑刘备的那种假慈悲的思想,甚至对刘备的皇室宗亲身份也是充满怀疑。都是千年的老狐狸,玩什么聊斋啊!他知道皇室血统在古代政治中具有重要地位,可以成为权力争夺中的一张王牌。因此,许攸对刘备自称为皇室宗亲身份持怀疑态度,怀疑其真实性和动机。他或许认为刘备可能是利用这一身份来获取更多支持和资源,而非真心为国家民众着想。

何况哪个诸侯不是满嘴仁义道德,哪个不是举着冠冕堂皇的旗帜当借口。就连倒行逆施的董卓,他在杀人的时候也都是以天子的名义!更不要提把天子当金丝雀养着的曹操了,据说天子出恭和睡妃嫔时旁边都得有人监视着。

但是偏偏刘备这套说辞还是能笼络极少一部分人才,许攸没想到眼前的赵云不爱高官厚禄,不爱豪宅美人,竟然爱一些空话和口号。不过许攸还是要为招募赵云做最后的努力,既然赵云心有所主,也只能从另一方面去激一下对方了。

许攸这时脸上略带挑衅之神色,说道:“世人皆说云公子乃是忠义之人,乃是世间的大英雄。然而在许攸看来不过是没心没肺,睡一觉便可以把恩情忘却之人。今晚一见实在是觉得难负盛名啊。”

张合闻言有些意外,许攸当面这么说赵云,这是不想为三公子招募此人了吗?

赵云闻言自然是十分不悦,把酒杯重重的落下,之后问道:“赵云并非沽名钓誉之人,更非忘恩负义之人!对待旧主亦不能忘怀,许攸先生此话莫非是故意折辱在下?!”

许攸轻蔑一笑:“不敢不敢。吾只是食人之禄,替人分忧。许攸是为我家三公子不值。我家三公子在邺城待云公子为座上客,贵宾之礼,不但金银珠宝,锦衣玉食相陪,还特意为云公子讨了天子诏令,加官进爵。且即便冀州和幽州军事对峙,也依旧没有丝毫为难云公子,还赠与宝马良驹。我家三公子更是在云公子落难之时,身陷囹圄随时都可能被公孙瓒斩首之时,伸出援手,救云公子于水火之中。

如今云公子安全了,自由了,随心所欲了,却在我袁军大营中不提我家三公子半点好处,半分的恩情。可我家三公子却当云公子为知己好友,每每与我书信都提及对云公子之仰慕。吾真是为我家三公子不值!

如此真心以付,云公子竟然半分不念我家三公子的好。云公子这番冷漠无情,可配不上英雄好汉的名头!”

赵云闻言心中气恼不已,但却无法反驳。因为许攸是站在了道德制高点上说话,而且是以袁尚对赵云的恩德进行道德绑架和情义要挟。

换言之:赵云,你不为我家三公子所用,你就是忘恩负义,你吃了拿了袁氏的东西,又被袁氏救下过性命,如今不追随袁尚就是忘恩负义的白眼狼!

张合听到这顿时明白了许攸的用意,十分的赞同。赵云啊赵云,我家三公子给了你名气,给了你金银珠宝,给了你价值千金的宝马,给了你虎贲中郎将的官职,还救你一命,如今让你归顺,你却推三阻四的!的确不够意思!

赵云之前年轻又是草根出身,不懂得上层权贵的恩惠不是随随便便能拿的!你拿了权贵的好处,是要替人办事的!此时赵云后悔当初接受袁尚如此多的馈赠,此时被许攸这么一说自己都感觉自己不去投靠袁尚是有些小人行径。

然而他心中的理想,以及心中白月光的主公是刘备,他又不肯放弃。他在刚刚公孙瓒灵前就想好了,他赵云先替袁尚做事以报答恩情。当这份恩情还清了,他赵云再去投靠刘备!

一念及此,赵云叹了一口气道:“许攸先生不必激我。我赵云岂是忘恩负义之人。我欠你家三公子良多,这是事实,赵云也断不会忘记。但我也有我报恩的原则和方法。我是坚决不投靠袁氏的,但是愿意以朋友之名追随袁三公子一段时间。若遇到战事战斗,云会效死命以报答三公子恩情。将来有朝一日,云把恩情还清了,就会急流勇退,那时再去追寻自己的理想和信仰!”

张合闻言觉得这也不失为一个好结果。

许攸也算成功说服了赵云,他这时一扫刚刚的挑衅神情,而是恢复了待客的热情,说道:“既然如此,那便是皆大欢喜。只要云公子愿意为我家三公子效命,身份方面嘛都好说,都好说。按照云公子的想法,算是我们三公子的客卿了,为我公子办事,但不是主臣关系,而是朋友之情。这也很好很好。”

赵云对“客卿”这个身份比较满意,既不是投靠还能为袁尚帮忙,既不违逆旧主还能报答恩情,最重要的是将来还是自由之身!

于是张合与许攸索性把赵云留在袁军大营中,但赵云又加了一条,他是袁尚的客卿,不是袁绍的客卿,平日里只听袁尚的指挥,却不奉袁绍的号令!既然袁尚在邺城,他便随大军前往邺城,在遇到袁尚后才会具体做事。

许攸全部答应下来,暗忖最近并无军务,要用赵云自然也是等大军回到邺城再做打算。

这段插曲之后,袁绍率领得胜之师返回邺城。

大军班师不提,且说袁尚在邺城之事。多地的时间线汇聚到一点,当袁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征服了幽州之后,曹操再次派来了重要使节。这次来的人的确是重要人物,乃是有王佐之才的荀彧。

荀彧,字文若,颍川荀氏最负盛名之人,时任汉朝廷的尚书台尚书一职,人称荀令君,是曹操集团和汉廷的实权派之人,有着举荐人才和管理内政之权,而他也是曹操重要的谋士之一。荀彧是连接曹操和汉室的重要纽带人物,可以说没有他的话,曹操和汉室之间脆弱的关系早就崩塌了。即便如此,有荀彧在曹操和汉室之间斡旋协调,依旧两个政治集团有着水火不容的矛盾,汉廷老臣组织多次对曹操的刺杀,而曹操在刺杀未遂后也对这些老臣大开杀戒。

荀彧夹在曹操和汉廷之间是举步维艰,他一方面需要曹操这个奸雄为汉廷扫灭叛乱敌人,另一方面又要限制曹操的权力和野心。然而荀彧的努力是徒劳的,原史中,曹操晚年称王,软禁汉献帝,代行天子权力,且拥有了自己的朝廷建都邺城。并且在自己死之前扫清了儿子曹丕日后称帝的一切障碍。其一就是把荀彧变相赐死(也有说是荀彧自杀的),如此一来曹丕日后称帝的内部阻力便消除了。

眼前的荀彧和曹操的关系还是极好的,两个政治集团此时是相互绑定,在袁术称帝后,汉献帝和曹操紧密的抱团取暖,相互依仗。

如今袁术大军兵临许昌城下,汉献帝和曹操被围,荀彧是在张勋合围之前离开的许昌,疾驰到邺城请求袁绍发兵。

此时的袁绍是汉天子册封的朝廷大将军,袁尚本人也是中郎将一职。

荀彧来到邺城前,早有信使提前到邺城打前站,袁尚便提前准备迎接荀彧。

荀彧一来,有两个人都不太高兴。

第一个便是荀谌,他是荀彧的亲弟弟,即同父异母的兄弟。(汉朝时胞兄弟才是同父同母的兄弟)但兄弟二人关系一直不好,二人分别投奔不同的主公,暗地里也一直较劲。荀谌一直不服气荀彧,他认为自己有不亚于兄长的王佐之才。这次荀彧前来,荀谌在知道消息的第一时间便向袁尚表明心志,他断不会因兄弟之情而做任何不利于袁尚的事情。袁尚自然是信任的。非但如此,荀谌还憋着一股气,这次要证明自己的才干和眼光要比荀彧更好!他荀谌才是那个颍川荀氏家族中最成大器的人!

第二个则是贾诩,这家伙刚刚背叛曹操投靠袁尚,化名梁柯,不想这个时候曹操的第一重臣荀彧便到邺城了!贾诩若是面对荀彧必定是相当尴尬,虽然贾诩可以巧言令色的辩解,但是他的名声便彻底的坏了,荀彧回去后,通过颍川荀氏必定大肆宣扬,贾诩是一个四主之人了,比吕布都“能耐”。所以他也不愿意见荀彧。

然而袁尚要求贾诩必须见荀彧,直接把事情挑明了,就说自己喜欢贾诩,把他留下当幕僚了!袁尚是出于这两个目的:

其一,荀彧此来无非就是缓和之前曹操和袁氏的关系,毕竟曹操暗地里捣鼓了不少事情想搅乱冀州和并州,袁尚虽然不能通过张燕的话直接向曹操发难,但是必定心生怨恨。曹操担心因此袁绍一族不发兵对付吕布,从而导致自己被袁术和吕布合围。既然荀彧有求于袁尚,必然不敢和自己翻脸,所以袁尚索性直接向曹操要人,把贾诩直接招纳。

其二,袁尚知道荀彧回去肯定贾诩的名声就彻底臭大街了,被世人唾骂不耻。如此一来贾诩便会仇恨曹操,因此贾诩也会和曹操更深的决裂,彻底划清界限,日后贾诩也会对曹操进行报复性的算计,竭尽所能的辅佐袁尚。

此时袁绍还未班师,袁尚依旧是邺城的统治者。他以极高的规格接见了荀彧,待之上宾,且袁尚带着曹宪一并出现在宴会之上,同时作陪的还有荀谌,贾诩和甘宁。

曹宪被要求出息这种政治宴会,自然也是高兴的,她作为曹氏的女儿,自然愿意袁尚和父亲曹操交好,况且荀彧也算是她半个长辈,过去也都见过面的。袁尚故意要曹宪作陪,并且显得夫妻感情很好,也是向曹操传递一个“姻亲”的讯号。表达了袁尚希望以濮阳之地为跳板进入中原战局的意愿。

若是袁尚冷落曹宪,则说明袁氏一族不想帮助曹操,不想蹚浑水。

荀彧是人精,在接风宴会上见到曹宪,便猜到袁尚七八分的心思了。

不过荀彧内心之中却认为袁尚是个和曹操差不多的奸雄,他是一个能够把下至三教九流,上至天子门生都能加以利用和使用的诡谲之人!

看看宴会上的人吧,地位高的有曹宪和自己那碍眼的弟弟荀谌,这都是世家大族之人,地位低的有不断易主的贾诩和水匪头子出身的甘宁!

袁尚能够和曹操一样把这些门第千差万别的人整合到一起做事,袁尚更看重能力,至于忠诚和人品,他并不那么在意。

席间袁尚在主人位,总算见到了三国另一个赫赫有名的名臣,荀彧。

袁尚在府门口欢迎荀彧时便闻到他身上有股清幽之香气,看来古人所说果然不假。古书《襄阳耆旧记》,荀彧好熏香,久而久之身带香气,所以每次到别人家里拜访后,坐过的席子好几天都留有香味,这便是成语“荀令留香”典故的出处。

引他入宴会后,袁尚仔细观瞧荀彧的容貌,可以说是一代中年美男子,怪不得《三国志·荀彧传》裴注称其“风姿奇表”、“为人伟美”、“清秀通雅”,今日一见果然如此。平日里袁尚认为荀谌已经算是容貌不俗的中年男子了,但荀彧却更胜4一筹。

古时之人,对外形更是注重,历朝历代选官的标准都有对容貌的要求,容貌太丑的人可以被直接剥夺做官的机会,最有名的便是钟馗了。而荀彧这种长得俊朗出奇之人则十分受到青睐!

政治宴会,自然是一通外交辞令,袁尚和荀彧一番嘘寒问暖,先问天子,再问曹操,且说袁绍,后又论起荀彧和荀谌的兄弟之情。说了一通没用的事情,但是荀彧就是不说此行的目的。

袁尚心中好笑,看来荀彧还真的是与众不同,真的是沉得住气。换做旁人恐怕开门见山便要请求袁尚出兵。可是荀彧一直是从容自若,言谈举止风淡云轻,丝毫不减他尚书令的仪态。

倒是荀谌一直阴沉着脸,话锋中透着一股攀比之意。

袁尚见荀彧迟迟不讲要紧事,索性给了荀谌一个眼色,让他自由发挥,正好激一激荀彧,看他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