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惟焯口中喃喃道:“陛下,陛下,这样会天下大乱的。不可啊,陛下!历朝历代就没有这样的做法,都是皇家和士大夫共治天下!让他们纳粮,他们会干?三思啊!”
朱厚照嘴角上扬,轻蔑一笑,从鼻孔里冷哼一声,似乎的对于某些事情和某些人有着严重的不屑。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百姓能纳粮,他们怎么就不能?朕让人去丈量田地,你们可知道有多少已经落入了这些人手中?”
在座的各位王爷都跟着站了起来,个个脸色惨白,目光恐惧的看向朱厚照。
让官绅都纳粮,太祖高皇帝当年也没有这个熊心豹子胆啊!
晋王朱知烊也是一脸惊恐:“陛下,此事慎重,当年太祖都是优待天下士子。官绅一体纳粮此计,此计甚好。对朝廷,对大明来说都是非常好的,赋税多了,朝廷有钱,老百姓的日子就好过多了。可您这样,整个天下,只怕会.......”
分崩离析几个字吞入肚中,无论如何也不会说 出口的。
长叹一口气道:“还是缓缓。缓缓!塞外拓边千万里,可迁徙河南,南直隶等人口富庶之地的丁口去开垦,三五年之后,朝廷的赋税一样的能增加不少。这样岂不是皆大欢喜。”
“缓一缓也行,天下所有的士大夫朕现在还抗不住他们。那你们的怎么说?朕现在是很和你们做交易!锱铢必较也是应该的!”
楚王朱荣械也是被朱厚照的豪言壮语给吓懵了,他本来性子就软,皇帝要交还土地,他也不敢拒绝,“陛下让臣出让土地,臣自当遵从,没有封国之后总的有个详尽的安排。可说的那海外开疆扩土等那些都太过遥远,不切实际啊,生意各家都有在做,也有进项。您的拿出让我们心动的东西来。”
“以后只留封国称号,没有封地,其余去和礼部协商,其实也不再做大的变动。朕是不会亏待你们的,不是说了吗,大明银行到时给你们分利息。”
“陛下,您多次提及大明银行,臣在太原也见过,库中旧钱也去换了正德新钱,钱币精美,百姓一下子就喜欢上了。可这只是一个换取新铜钱,银币兑换之所,而且十文换十三文,银行还要倒贴出去,您这个息钱从何而来?”
晋王朱知烊也知道和皇帝对着干不是个明智之举,可皇帝的条件是什么?
有利钱!
实际呢,还要倒亏才能让人把旧铜钱换成新钱。
但宝库的这些金银可是实打实的!
让他摸不着头脑。这钱从哪里来?
“那朕今天就来告诉你们。记住了法不传六耳!内帑宝库的这些钱多半是铸新钱换旧钱得来的。别看多花出去才换来旧钱,那是朕汇聚了天下能工巧匠,改良了技术,让铸钱成本大幅下降,而且新钱的成色更加的好,再有三两年,朕就不会再让天下人铸私钱了。”
“以后赋税,生意,生活当中的方方面面都的使用朕的新钱。银行利润一方面就是铸新钱,另外就是发行纸钞。朕以金银为信用,发行的这个纸钞是可以去大明银行兑换相同面额的银子的。”
朱荣?接着道:“纸钞可以和金银兑换的话,确实是能方便许多。尤其是南来北往的商人,他们的交易额比较大,现在都是通过银庄开飞票,可是,陛下,这只是很少一些人有这个需要。飞票收的那个保管费用比较低,就算一年有不少的钱,那也不够分啊。”
他的封地在武昌,水路通衢之地,经济比较发达。上游四川贵州等地的货物顺着长江往下游走。
多是走钱庄结算!对飞票银票之类的还算了解!
朱厚照没有说话,转身去拿银锭堆上,取来了一大叠准备发行的新纸钞,放在桌子上,“这是内务府新弄出来的纸钞,看看怎么样。”
太祖高皇帝的画像所有人都不陌生,但是这样印在纸钞上面,让人有种说不上来的感觉。
“纸钞确实很精美,而且还有画像,可谓是精美绝伦!比以前的宝钞看起来要好不少。”朱荣?实话实说。
手中的纸钞很有质感,一看就是高档货。
“这小小的一张纸,可是花了朕两年时间,才做出来。为了打开局面,朕打算给出8厘到一分五的利钱,让人用银子换纸钞。存银最少二百两起!存期分3个月,半年,一年,三年期,存期越长,利息越高。存期满了之后就可以连本带利换回银子,也可以继续存着收利息。”
众人只是默默的看着朱厚照,都不说话。
皇帝这个账不知道是怎么算的,出利息请人来存银。
存十万两,按一分的利息算,一年就的给出去一万二千两的利息。这个消息传出去,估计怕是要被打破脑袋都要来存银。
一分的息,其实并不高。历法规定最高不能超过三分都合法。
只是一般人是没有机会去放贷的。
明显是一个亏本还吃力不讨好的生意,偏偏皇帝用这样精致的纸钞,那他的用意是什么?
怎么才能赚到钱呢?
本着不懂就问,也不怕丢脸的原则,还是朱荣?替所有人问出了心中的疑问。
“陛下,只要纸钞能随时换回金银,那发行不难。可天下银钱之多,人人都来存银,陛下能付的起利息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