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回榆城的时候,蒋雯雯还是提出了自己的问题,机翼如何能让气流上升呢?

李寞名提示道:

“机翼的原理是什么?”

“通过气流的流速不同,使上下产生气压差,从而托举着飞机上升。”

蒋雯雯简单解答道。

“那如果机翼是固定的呢?”

“机翼固定,气流依然可以正常通过,但是压力也会被机翼压下来,根本不会产生向上的力,就算改变机翼倾斜角度,只是改变一下风向向上,能产生的力也是有限的,根本不足以生成那么强的推力,将云层推向高原。”

蒋雯雯还是不解。

“那如果机翼镂空了呢?然后再多叠加几层呢?然后再组成阵法呢?”

听到李寞名的提问,蒋雯雯安静了下来,这个时候如果再不明白那她直接买块豆腐撞死算了,而且这里面的知识主要是她的专业领域,这相当于变相的给她安排了后续的研究方向,至于能不能成,那得研究过后才能知道,但是思路至少有了,而且理论上说得通。

至于李寞名主导接下来的项目,他本人倒没有什么排斥,毕竟周教授就在身边呢,也不怕出什么问题,只要自己的所有安排都先告知周教授,让他把把关就没有太大的问题。

周继先之所以让李寞名来主导,其实是李寞名看出了他看出的问题,李寞名的分析不能说和他想的一模一样吧,那至少也是如出一辙,最重要的是在最后给出了那个设想,这是周继先都没有想到的,所以想看看年轻人能做到哪一步。

周继先受人尊敬可不只是自己的身份,对于身边的小辈是有机会就会给的。其实项目进展到这里大概的方向都已经定了,只是需要足够多的数据作为支撑,然后针对问题逐一解决就行了。

李寞名能看出周继先接下来的打算,就说明他心里已经有了方向,让他跟在周继先后面,他只会去想接下来这么做是什么用意,以他的思维,稍微动一下脑子就能想明白,但是让他主导这个项目就不一样了,他自己的思维就可以起到主导作用,而且只要周继先在这里,项目就出不了乱子。

周继先也有他的一套方案,多一条思路,他可以将两套方案进行重叠,看看能不能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

而且周继先也很好奇,年轻人的思路会给自己带来怎样的惊喜。

回去之后他们就真的休息了,毕竟连着半个多月的野外生活,每天风吹日晒的也是很累的,但是蒋雯雯却成了最忙的人,她这时已经开始了图纸的设计。

当队伍再次出发的时候,平时没事儿都不说话的李寞名接替了指挥权,也没人提什么意见,毕竟这里除了周继先就是李寞名权利最大了,就算他之前话少也改变不了他是团队领导层的身份,周继先没有异议,他们就跟着走就行了。

他们的路线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榆城出发,直接向南,过延城、西市,直奔汉里平原,然后沿汉里平原绕行了一周,便又转向正东,直奔大海而去。

他们这次的方向也很明确,就是连城,所以中间也没有耽搁,唯一的变动就是汉里平原绕行一周后,设备铺设完了,原本是足够他们用的设备,中间又补给了一次,在豫省的驻城。

在到达连城之后,李寞名又安排其他人带上设备出发了,路线沿大河的入海口东城,然后过津市、首都、张城,按照他们铺设的密度,在这条线上进行铺设,铺设完就直接返回项目。

对于李寞名的这一安排,周继先也没有多问,他知道李寞名的想法,想要借用季风的力量,就要先了解季风,虽然不确定有没有用处,但是尝试一下也不为过,毕竟他们现在设备可还有很多剩余。

而李寞名、周继先和蒋雯雯则直奔沪市而去。农业小队和海洋小队的人,已经完成了既定任务,在这里汇合了,森林小队的人也在往这边赶来,他们要在这边做一次信息汇总,安排接下来的事,毕竟整个项目大家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谁也不知道后续要怎么进行。

原本他们这个小队应该是最早到达这里的,但是因为突然转向去了汉里平原,他们反而成了慢的那一个。

就在李寞名他们到达汇合点的第二天,森林小队的人也到了。安排他们先休息之后,蒋雯雯负责将各队的数据终端都连接到了一台设备上,这样全国范围内这次铺设设备的实时数据都可以一览无余了。而且还可以实时生成各地区的气象趋势图,可说是为后面的工作提供了原始数据。

待大家都调整好之后,所有小队的主要负责人都聚集到了一起。

“这次我们的项目来的比较突然,虽然我们已经做了我们最大的努力,但是能不能成也还是一个未知数,在这个领域我也不是专家,只能够根据以往的经验,做出一些推断,有些能够行得通,有些却难以行得通,所以就这方面来说我们是处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并没有身份上的差异。

对于你们统计到的数据,也希望你们从你们的专业角度给出专业性的建议,每个人的建议都很重要,所以,在接下来的环节中,希望大家各抒己见,有什么想法就直接说出来,也许一句无心的话就能成为我们的突破点。”

周继先率先发言道。

听到周继先的话,他们几人也都做好了准备,率先发言的是李国栋,黎明研究院森林气象组组长,森林小队勘探二队的负责人,虽然在研究院里面他只是个组长,但是如果拿到气象局,那是能匹配总工程师的,所以专业性上面绝对没有问题,这也是周继先这么信任他们的原因。

“我们二队这次的主要路线是川省、滇省,川省属于盆地,滇省属于高原,这两地水分充足,单从这方面说可以作为我们的水源地,但是这里难于运输,水气进到川省之后就会被锁死,四周都是山,形不成对流,云层只能在里面打转,出不来。

滇省比较特殊,水分更充裕,热带雨林较多,但是这里充斥着大量山脉,海拔接近于藏区,云层多集中于半山腰,无法跨越,沿山脉走向的话倒是可以将云层输送至藏区,但是藏区整体海拔太高。

海拔越高大气能承载的水气就越稀薄,只能少量的进行,而且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也会随之下降,云层会受到温度的影响,密度增加,很难漂浮于空中,最终以雾气的形式凝结于地表,达不到我们设想的搬运水气的目的。

所以,这两个地区基本上不可能成为我们的主战场。”

听完李国栋的汇报,大家都沉默了,不可否认李国栋的汇报极具专业性,问题也是确实存在的,只是这不是大家想要的结果。从整体上来说,能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也是好的。

“耀祖,你觉得呢?”周继先转头看向森林一队负责人程耀祖。

“我们这边得到的结果和二队大差不差,桂省的山脉大多都是和滇省相连的,很难操作,粤省这边临海,水气倒是充足,但是这里也是东南季风,水气极容易偏向川省。

如果用这里的水气的话需要克服季风的影响,让云层径直向北,绕过川省之后再向西行,南方虽然整体山体较多,但海拔不是很高,还可以克服,而且山体几乎都处于相当高度,只要我们控制云层处于能够正常运行的高度,那么问题就不大。”

程耀祖的回答可说是有了可操作空间,虽然难度依然很大,但是整体来说已经存在可能性了。

“农业小队怎么样?”周继先没有停留,也没有给出相应的回答,转头问道。

“我们二队这边和森林一队的结果相似。”

陆良友直接介绍道。

“这边地形相似,但是不同之处在于闽省这边可能会遇到超强台风,就以往的数据显示,很多台风到达这里之后就会转向,有说是妈祖显灵,有说是因为那里的观音像,还有的说是龙王庙,这些涉及一些玄学,我们也不好说,但是也会有台风登陆的现象存在,我觉得需要好好斟酌一下。

台风一旦登陆,那就不会以温柔的方式,其暴力程度各位应该都有感受,这里就不做介绍,但是我们如果只用闽省的正常水气,就需要一个长期有效的方式,但是我觉得不现实,毕竟我们现在能借助的最大助力就是季风,是受气候限制的,所以我建议借用台风的力量,这样集结的水气也会更多,但是难度也要成倍增加。

在整个过程中还有一个难题,那就是横山山脉,水气无法直接通过,只能绕行,如果走南端,就需要绕行粤省,就算再使用外力,将风向改向北,大概率还是会绕行川省,依然过不去。

所以我们建议走北边,北边缺口虽然小,但是在山脉北端与秦峰山脉之间却是一道天然的通道,有操作的可能。”

“我们这边和二队的情况差不多,”

陆良友说完王思哲直接说道,

“北方地势相对平缓,可以操作,但是水气太少,不足以支撑这么大的工程,如果在北方进行的话,从海洋取水是必然。”

“海洋组怎么看?”周继先依然没有给出评价。

“我先来吧,我们来到这里就做了一个简单的交流,我先说说我们这边。”

海洋二队林东率先开口道,

“海洋上面有大量的水气,但是能够使用的时间限制很大,从大面上说,只要在特定的季节,季风开始就可以,但是我们看到的可操作的时间段却要少很多,每年可能有几次窗口期,具体次数根据每年情况不定。

窗口期有长有短,最长不超多十天,最短也可能只有一两天,平均时长在一周左右,所以最好是能够在窗口期一次性解决,否则在其他时间风向要么是向东南的,要么是无序的,属于乱流,根本无法操作。”

海洋一队赵海涛接着说道:

“北方也相差不多,但是北方水气明显较少,除开夏天最热的那段时间,其他时候的水分并不足以支撑我们项目的使用,所以北方的局限性反而更广,另外现在又出现了一个突发状况。

我们在沿途过来的时候,尤其是后半段接近沪市的时候,已经能看到偶尔出现的死鱼了,虽然不多,但是大范围的应该也不会太远了,我们现在所有的检测数据最快的操作也得等到明年,如果明年具体实施的时候,海水的辐射将会到达什么程度谁也说不好,而一旦我们这个问题不解决,那么我们整个项目都可能是一个定时炸弹。”

赵海涛说的很平缓,但是每句话都说的铿锵有力,带着不容置疑的自信。这是绕不开的一个问题,一旦强行操作,中间只要出现差错,云层提前聚集,降落到中原地区,将会对中原地区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甚至人员损伤。

就算一切顺利,成功的把水通过云层运到了塔里盆地,那也依然是个定时炸弹,水无法循环使用,留着的就只是一潭死水,没法饮用,没法灌溉,除非一点点对这些水资源进行处理才行,那这个投入就不可能是一点,而将会是一个天文数字。

“大家先做好自己的事情吧,这个问题超出了我们的能力范围,我会把这个问题也标注在内,具体怎么解决需要专业人员来进行,我们先把我们能做的做好,争取把这个项目正常推行下去。”

周继先见其他人也都陷入了这个疑问,开口说道,他当然不希望大家因为一些负面影响而自我怀疑,否则什么事情也做不成。

“寞名,你有什么看法?”周继先直接转移话题向李寞名问道。

“我觉得我们的主要运输路径还是以汉里平原为主,这里虽然比华北海拔要高一些,但是没有高大的山脉阻断,至于水气我们自粤省到闽省,再到沪市,以这一路为准,最好是采取台风到来的时候,先从闽省提取,然后一路引导台风向北,最好将台风固定在沪市以东五百公里处,然后将之慢慢消磨干净,这样不会对国内生态影响过大。”

听到李寞名的话大家都感到很震撼,将台风固定住?你开什么玩笑!台风如果那么好固定的话那也就不会让人们这么畏惧它了。

“至于运送阶段,就由东南方向的水气和正东方向的水气都向汉里平原汇聚,然后统一输送向西北,但是这里要注意一个细节,必须把水气运送到黄泥高地,然后进入河西走廊,不能进入青省,那里是有一个豁口的,但是进入青省之后水气会受到昆山的阻断就出不来了。”

到后面众人更是不解了,好像在李寞名说来,将水气运送上高原怎么那么简单呢?这玩意儿现在都已经都变成可控的了吗?不过大家都知道李寞名是周继先的高徒,也都没有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