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太宗之后,再造大唐 > 第17章 塞上江南旧有名(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7章 塞上江南旧有名(下)

李业治下的农业重镇,倒也不只是灵州一地

还有西面的凉州,南边的河陇谷地,也都是产粮重镇。

农业生产,首重水利,故而李业此番出巡,重在督查各地水利,尤其是黄河沿岸,渠道修复情况。

兰州和鄯州(今西宁),虽然条件没有灵州那么好,但耕牧混合,也是宝地。

在李业授意下,小舅子陇右布政使崔舣,专门紧抓兰州、鄯州的官营马场。

好在原本吐蕃人就有在此地蓄养战马的习惯,许多马场都能就地使用。

李业为此还专门提拔了一批个表现优异,忠心表得不错,善于蓄养牲畜的吐蕃俘虏。

尤其是其中一名唤作康摩的,原为吐蕃贵胄旁支,在洮州战时,就是赤德的马监,负责防范随军牲畜疫病,相当有口碑。

被俘后主动相投,李业并不知道此人,只是被当时的张承业,打发到灵州修渠的民夫营里面,照顾驮运物资的牲畜。

没想到干得相当不错,一年下来,牲畜伤病远低于预期

张承业是个细心的人,仔细让人了解具体情况后,就向李业举荐此人。

李业便将其任命为新设立的兰鄯牧马监,监牧使。

虽然品阶不高,只相当于县令,但没想到对方颇为认真,直接通过张承业向李业询问

“大王是欲养役马,还是军马?”

李业闻此言,颇感兴趣,便主动相召其人问对,虽说才刚被俘一年,但吐蕃贵人本就大多会汉话,倒是没什么交流障碍。

康摩具体解释

这关乎于马种不同,若是转运物资的役马,那西南的滇马和河曲马便可胜任,倒也不难。但若是想要饲养战马,最好还是能得西域大马,与突厥马的混种改良为佳。

李业深以为然,让对方在全军骑兵当中,任选优良马种

可此时的战马,大多都已经阉割过了,哪里能做种马?

李业只好先让对方,把马场弄起来,然后再让袁袭想办法,能不能从西域回鹘人那买。

一番了解才明白,吐蕃人其实也在兼并西域后,多次从其地引进马种。

-------------------------------------

渭州襄武县,乃是州治,再往东百里,便是泾原和凤翔两镇了。

“对各州户口统计得如何了?”

李业对着身侧掌管统计各州上报数据,相当于其人秘书的韦庄问道。

韦庄记性好,跟在领导身边当秘书,这是必备条件

直接回到

“灵、盐、凉、秦、会五州已经完成,其余几州,大致也不会超过十月秋收。”

凉王出巡,当然不是孤身一人,还有一整套随行的军政班子,包括新任效节军都指挥同知张归霸,带着三千步骑,以及侍从司掌书记韦庄、袁袭,和最新一届从军政学堂结业后,分派到地方的士子官员。

还有凉王亲事府右参政兼兵曹长史李振,户曹长史孙胜,礼曹长史杨尧臣几位大员。

正式建制以后,李业还随之逐渐搭建起一套中枢班底

直接相仿朝廷,设立吏礼户兵刑工六曹,每曹设长史一人,判官一人,担任正副首长。

其中,兵曹由李振兼任,吏曹敬翔兼,工曹长史赵瑜、礼曹杨尧臣,都是和李愚一批,在长安被考选而来的士子,如今水涨船高,也都身居高位了。

而作为凉王府长史,敬翔、李振,同时也是李业成立的另一个重要单位,亲事府左右参政,或者叫参知政事,其实就是宰相。

如此,李业治下,完成了军政两套班子的分割和健全。

这一点十分关键,是一个稳定政权存在的条件

即文官系统,一府、两司、六曹

亲事府掌管政令发布,参政议政,相当于中书门下,侍从左司为秘书处,相当于翰林院;侍从右司为情报局;六曹即是政府各部门。

军队系统为,一府、四军

帐内府为传达军令,扈从旌节,以及朔方、河西、陇右、效节四支野战军,其中,效节军为直属李业。

但也不能就这样粗略的区分文武,其实许多地方还是有模糊余地的。

比如亲事府虽然是文官机构,但其中典军司也是掌管数百兵马,负责护卫王府的,只是挂名于亲事府下。侍从右司更是模糊,情报工作很难界定文武。

不过这一套制度的确立,最大作用,还是在让众多跟随李业出生入死的弟兄们,能够过一把当官瘾外,抛开了原本晚唐朝廷,那些杂七杂八混乱得要死的官职。

唐朝从安史之乱后,一方面为了收买约束藩镇,同时也是各种突发问题交杂,导致官职越来越混乱,唐初三省六部那种清晰明了的政体浑然不见。

简单一个宰相,都有七八种命名方法,导致政出多门,职权混杂、冗官现象严重。

这种糟心习惯,一直延续到宋朝,宋代不仅照单全收,还更加发扬,就更成了流毒。

李业虽然名义上没有否认唐廷给他和他手下册封的官职,但那些只限于和朝廷打交道时提,在凉国内部,却是统统抛开。

将整个军政系统,分为四级:府(军)、司曹(刺史、兵马使)、判县(都将)、乡(队),每级各有正副职。

唯一的例外就是张承业,他的正式职务并不显眼,只是亲事府典军兼王府家令,论起来都不算官,只是李业的管家而已,当然,事实上谁都知道,其人地位甚至比敬翔还高。

既然是到了陇右军地界,都指挥使符存审自然是也要相随的。

此间文武众人,唯有他和李振地位最高,便直接跟随在李业身侧

当然,李业此行专门往秦渭而来,自然不只是找符存审见面。

除了视察民政,关键还是落在泾原、凤翔两镇之事上

上个月,朝廷又任命新的凤翔节度使了,薛知筹并没有得偿所愿的转正,大概杨复恭还是放心不下这个三辅之侧,专门派了亲信义子杨守立担任凤翔节度使。

但明眼人都能看出,自从此前李业南下勤王以后,原州和陇州两地归属,明显就变得暧昧起来。

“大哥,陇州刺史是叫陈焘吧,什么态度?”

李业见到符存审后直接问道

对方也知晓李业的意思

平朱玫之乱后,原陇州刺史薛知筹升为节度副使,兼任凤州刺史,陇州自然开缺

“这人原是唐弘夫衙军旧将,唐弘夫死后,为李昌言收拢,乃是知晓我等威名的,这些日子倒也算恭敬。”

李业颔首,然后道

“这样,你派人和他说一声,如果愿意呢,我可以让他到灵州,先在朔方或者河西军中,当一任兵马副使,等过两年,便转为正职,从此大家便是自己人了。如果不愿,我劝他趁早还是另谋他路。”

言中之意,自然是要求对方带着部属,接受李业的改编,唯有如此,以后方能一视同仁,就算投靠了。不然,李业是不会接受什么“听调不听宣”半独立武装的。

“我观那陈焘也不像野心之辈,如今陇州城南的安戎关、大震关、安夷关都在我们控制,也不容得他选了。”

李业微微颔首,能和平吞并还是好,免得大家面上难看,自己替朝廷辛苦这么久,当然不可能就拿个凉王的虚名走。

而真正让李业重视的,倒也不是陇州的陈焘

“那王建呢?”

此时的王建,乃是原州刺史。

本来按照历史剧本,王建还要继续待在蜀中,最后在唐末混战里,自都将,到节度使,逐渐吞并各方势力,成为蜀王。

只可惜,被李业第一步就打断了

刚刚当上都将都没两年的王建,立马就被李业因功升为刺史,却是调出了蜀中,改任西北的原州。

虽说原州也是富裕地,人口不少,而且王建一个都将,明显是破格擢拔,但其中具体思量,却是只有李业心中知晓了。

符存审稍稍皱眉

“这个王建看起来,可不是什么简单人物,甫一上任原州,先是剿平治内乱军积匪,接着又把几个大族治得服服帖帖,他麾下原有三千人,入了原州,却是主动裁汰五百老弱,只留两千五精锐,倒是个颇有手腕的。”

李业闻言暗暗点头,所以自己才如此重视这人啊!